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转介是特教工作者在实行融合教育以来不断探讨和实践的课题,并在实践中力求达到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目的。自闭症幼儿是特殊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转介成为特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北京市率先在18个普通幼儿园建立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示范基地,为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帮助自闭症幼儿从早期疗育中心(以下简称早疗中心)转入幼儿园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结合在早期疗育机构观察到的几例自闭症幼儿转园的经历,研究者分析和总结目前普通幼儿园中自闭症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1、普通幼儿园对接纳自闭症儿童的认识和专业准备不足1.1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不足普通幼儿园的老师常常会认为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是脾气古怪、不合群或发育迟缓。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甚至会在家长咨询时直截了当地拒绝:“您的孩子不适合上这个幼儿园”。老师的话导致部分家长为了让自闭症的孩子能够顺利入园而隐瞒孩子的真实情况。有的幼儿园老师虽然听说过自闭症,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或者幼儿园领导不够重视,所以面对自闭症儿童出现的种种状况也没有适当的处理策略,也不知该如何在组织活动时体现对自闭症儿童的个别化、正常化等教育原则,更有老师常常抱怨:“为什么这个孩子在我的班上,为什么我这么倒霉?”等等。
1.2 专业知识技能准备不足有一名上幼儿园的自闭症小男孩出现了掀小女孩裙子的行为,孩子的妈妈紧张的不得了。虽然早疗中心的老师帮忙想了很多办法,但最后家长还是决定暂时不去幼儿园。因为她担心老师不接受,会反感孩子的行为,从而引发更严重的行为问题。由于幼儿园的老师多数未接受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无法接受和理解自闭症幼儿的行为表现,也不了解他们的需要,导致无法解决自闭症幼儿的行为问题,更谈不上设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去普通幼儿园参加半日活动的自闭症幼儿的家长反映,如果幼儿园有活动,几个自闭症的孩子就会离开教室被送到专门的老师那去看护或者送去传达室更有甚者老师会要求自闭症幼儿家长在活动那天不要带孩子来幼儿园。还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没有语言,能力很差,但是照样上了两年幼儿园。他在幼儿园里可以随意走动,到处溜达。”这时幼儿园老师所采取的就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只要自闭症孩子安全不出问题就行。如此“放羊式”的教育必然导致错过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的大好时机。
2、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2.1 自闭症幼儿家长对孩子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抱有想当然的期望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不了解正常儿童的成长规律,所以在婴幼儿期孩子身心发展停滞或退缩的折线型发展过程不能及时觉察或引起重视。有的家长认为自闭症是一种病,有办法可以治好。所以通常不能对孩子保持真实而适当的期待,他们认为孩子只是比同龄的正常儿童发展稍慢一些而已,只要努力的弥补不足之处就可以赶上正常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自闭症的孩子进入正常幼儿园自然就会模仿正常儿童的行为,从而提高社交能力,变得不再自闭了。所以家长往往会在自认为准备很充足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去正常幼儿园而不考虑孩子的接受、适应情况等。他们往往只想到“我的孩子也要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幼儿园”,而不去想孩子应该怎样上幼儿园才更有帮助,更有意义。实际上这种情况只能称之为形式上的进入幼儿园了,对自闭症幼儿的身心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作用。
2.2 自闭症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不足自闭症幼儿家长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到幼儿园学习生活,害怕由于孩子的特殊表现被拒之门外,尽量隐瞒孩子的真实情况,孩子入园后,幼儿园老师会对这些特殊表现措手不及,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准备的适应环境和过程。在这种心态下,自闭症幼儿家长还可能不敢在教育训练等方面提出建议。幼儿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重视“家园共育”的氛围,而特殊幼儿的教育和训练更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自闭症家长的配合和参与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和发展。在来自幼儿园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自闭症家长才能放松心态,积极参与。
2.3 普通幼儿的家长对自闭症儿童进入班级的态度消极因为普通人对自闭症的了解很少,所以普通幼儿的家长不太容易接纳、理解自闭症幼儿的怪异行为,会有种种担心,担心自闭症幼儿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学习自闭症幼儿不好的行为。通常会想:“这个孩子这么大喊大叫的,我家宝宝会不会向他学呀?”、“横冲直撞的,别撞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交了这么多钱就是为了让孩子接受的教育,他不应该和我们的孩子在一起”等等。因此正常儿童的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在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往往持有排斥的态度。
3、建议
3.1 给家长的建议:
(1)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做好前备工作,不要操之过急。如:了解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人文环境、园长及老师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以及接纳程度、幼儿园在个别化教育上的开展程度等等。
(2) 与幼儿园领导及老师进行沟通,如实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以便相关老师做好准备工作。
(3) 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发展,对孩子保持适当、合理的期待。
(4) 根据孩子的能力及需要采取普教与特教相结合的方式,如半日上普通幼儿园,半日上早疗机构;每周上几天幼儿园,其余的时间在早疗机构;每天上正常幼儿园并进行部分时间制的一对一补救性教学。
(5) 经常参加相关培训。经常性的与特殊教育专家及早疗机构教师沟通,学习新的知识理念,在家庭教育中也时刻渗透对孩子的帮助和教育。
3.2 给幼儿园的建议
(1) 帮助正常幼儿及其家长了解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营造和谐、友爱的群体氛围。
(2) 创造情景,提供榜样示范,营造接纳的人际氛围,促使社会性融合的产生。
(3) 幼儿教育者需要通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了解自闭症儿童独特而的特质,培养相信他们有无限发展的潜能的观念,才能使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
(4) 及时、有效的与自闭症儿童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分享孩子的成就喜悦。
(5) 用正向的态度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及时鼓励和强化自闭症儿童的良好行为。
(6) 在可行的范围内,使用结构化的功课表及视觉提示图卡,提高自闭症儿童对活动的可预见性,减少不安等消极情绪。
(7) 与相关的早期疗育机构定期联络、沟通,开展服务项目上的合作,如:共同为自闭症儿童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执行。
4、结语及反思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转衔并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协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但是教育转衔是实现融合教育的必经之路。根据现状,如能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将会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起到较大帮助。研究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政策、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投入。残联机构通过媒体加强对自闭症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以科学的态度理解、关注他们的教育、康复、医疗等问题。医疗单位加强对婴幼儿健康的普查工作,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师范类学院加强对幼儿园师资力量的职后培训,并将培训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将短期培训和长期提高型、专题型的培训结合在一起。支持早期疗育研究型机构及学前融合幼儿园的建设、发展与合作,推广普及成功型经验。在整个社会的关注下,通过医疗、心理、康复、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人员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的推广和实施才能获得实效。不可心血来潮,要精心辅导,如果辅导不力,学生的小错,可能变为大错,学生优良品质也可能被埋没。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的闪光之处,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一时过失,全盘否定他们。当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能改正时,可以通过发展他们的优点,从另一个侧面来改正他们的错误,如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可能有美术、音乐、体育、组织等等天赋,如果让他们发挥特长,重拾自信,学习成绩也会很快赶上。发展他们的某些特长,也不失为培养人才的一条途径。
5、适应现实,教育形式多变社会在发展,教育对象也在变化,教育的形式就应该适应这种变化,要有调整和发展。教育形式的变化,虽然不是为了迎合学生口味,但不为学生接受的教育又怎能起作用呢?如果将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能让学生喜闻乐见,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陶冶学生情操,磨练学生意志,不是更好?军训、校内文体竞赛、诗歌朗诵、演讲、参观传统教育展、听英模报告、参观科技展等,组织得好,作用和效果是明显的。教育形式没有固定格式,要靠老师去发现,去使用。只要下功夫,总能见效果。
6、教育反刍,预防问题再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工作,因此,要注意教育的反刍,要经常“回头看”。一些消极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往往较缺乏自觉性,这个错误纠正了,又会犯另一个错误,今天不出问题,明天可能出问题,老师要勤于检查,勤于教育。随着学生自觉性的逐步增强,消极心理的逐步消除,反刍的频率可放缓。反刍的目的,在于通过长期教育,彻底消除学生消极心理。并保证在学生心理恢复过程中,不出新问题,不出现反反复复的状况。
7、内外结合,形成教育网络对高中生的教育,单靠学校与老师还不够,还必须靠家庭教育,如果家庭与学校联手,学生犯错误的机会会少很多。有消极心理的学生,一般都爱撒谎,如果学校内外联合 教育,学生撒谎往往不能得逞。学生学习的动力,相当一部分来自家庭教育与影响,教育学生时,可充分发挥这一特点的作用,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家中,接受社会影响,多数来自家中,如果能学校内外结合教育,化解不利因素,有助于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并能充分利用校外学习时间。很多家长是乐于和学校联系的。对于独立生活的学生,老师应多去家访,多过问学生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这对于教育学生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
8、强化纪律,严肃处理问题教育方式因学生而不同,有的学生能接受老师的好心教导,总有学生消极心理十分严重,对教育可能置若罔闻,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力度就要加大,学校应有专业心理辅导员,老师可以将这些学生交给他们教育。学校的纪律应该得到加强,必要的时候,本着教育挽救的原则,使用相应的处罚手段,既可震慑有问题的学生本人,又可以儆效尤。高中生消极心理的认识与消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很多人投入很大的精力与很多的时间,但是,只要做起来,就会有效果。全体老师,全社会都来关心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