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解析]2017考研《英语二》冲刺试题及答案

副标题:2017考研《英语二》冲刺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2-16 16:2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英语知识运用
  短文大意

  科学与技术的一个区别跟各自的进步相关。科学的进步不容许考虑人的因素,有时甚至会令人震惊或愤怒,而技术的进步必须根据人的因素来衡量。虽然对技术的不当使用会有害于人类和社会,但技术的前景是健康美好的世界。

  答案详解

  1. [B] theoretical

  根据主题句“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差异”及后半句“技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的practical,可以判断答案为theoretical,意为“理论的”,与practical 相对应,其他选项不合文意。[A]abstract“抽象的”;[C]profound“深刻的”;[D]concrete“具体的,实质性的”。

  2. [D] observable

  自然界的现象是可以观察得到或能够看得到的,所以选observable,意为“可见的,值得注意的”,其他选项不合文意。[A]discernible 意为“可辨别的,可以理解的”,强调在看过或思考后能够注意到或理解某事; [B]negligible 意为“ 可以忽略的, 微不足道的” ;[C]sustainable“可以维持的,可以支撑的”。

  3. [A] serve

  首先排除用人作主语的[B]assume“设想,假定”和[C]intend“想要,打算”。根据文意,这里讲述理论的目的或用途,而不是理论的证明作用,所以排除[D]prove“证明,证实”,因此选[A],serve 意为“适用,有用”,如:A simple example will serve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解释这一点。”

  4. [A] procedures

  根据句子逻辑,选项应该与tools 和techniques 在语意上有并列关系,与做事情的工具和工艺相关,所以选[A],procedures 意为“程序,步骤”。其他选项不合文意。[B]facilities意为“设备,设施,便利条件”;[C]proceedings 意为“会议记录,学报”;[D]apparatuses 指专门用于科学医学和技术用途的“器械,设备”。

  5. [D]distinction

  根据主题句可以判定文章主要讲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因此选择[D],distinction 意为“差别,区分”,其他选项不合文意。[A]implication“含义,暗示”;[B]friction“摩擦,摩擦力”;[C]discrimination“辨别,歧视”。

  6. [B] excludes

  这段主要讲述科学的发展不考虑人的因素,而技术的进步必须根据它带给人们的用途来衡量。根据文意,只能选择[B],excludes 意为“把……排斥在外,不容许……的存在”,如:The universal truth excludes all doubt. “普遍真理不容任何怀疑。”其他选项不合文意。[A]distracts“分神,打扰”,如:The noise in the street distracted me from my reading. “街上的喧闹声使我不能专注读书。”[C]expels“把……开除,驱逐”。[D]disposes“处理,处置”,如:dispose of the old newspapers“把旧报纸处理掉”。

  7. [C] accuracy

  选项应该与certainty“确定性”在语意上并列,所以选择accuracy“精确性”,其他选项不合文意。[A]integrity“正直,诚实,完整性”;[B]loyalty“忠诚”;[D]consistency “前后一致性”。

  8. [D]pay attention to

  根据文意,科学家不能关注人们的喜恶,所以选[D],pay attention to 意为“注意”,其他选项不合文意。[A]ward off“防止,避开”;[B]make use of“利用”;[C]work up “激起,逐渐上升”。

  9. [A] anger

  句中or 结构前后的两个成分在语意上应该有并列或递进关系,能够与shock 并列的选项只有[A],anger 意为“激怒,使发怒”,其他选项不合文意。[B]flare 意为“闪耀,闪烁”,短语flare up 意为“突然发怒”;[C]ignite“点火,引燃”;[D]blare“高声鸣叫”。

  10. [D] more

  more than 置于形容词前表示强调作用,因此选[D],如:be more than willing to help“非常愿意帮忙”。其他选项不合文意或用法。

  11. [A]hardly

  根据文章主题,科学与技术存在着差异,可以判断该选项含有否定意义,首先排除[B]nearly“几乎”和[C]virtually“事实上”;而[D]rarely“很少”表示时间频率,与文意不合,因此

  选[A]。

  12. [C] Unlike

  科学的进步不容考虑人的因素,而技术的进步必须根据人的因素衡量,两者截然不同,所以选[C],其他选项不合文意。

  13. [A] in terms of

  该句说明衡量技术进步的根据,所以选[A],in terms of 意为“依据,按照”,其他选项不合文意。[B]by means of“借助于,用”,通常指使用某个方法或系统,如:lift a weight by means of a lever“用杠杆抬起重物”。[C]by virtue of“凭借,由于”,如:She became a British citizen by virtue of her marriage. “她因为结婚而变成了英国公民。”[D]as a result of“由于……的结果”。

  14. [D] in general

  根据后面的not merely some people 可以判断作者在指大多数人, 所以排除[A]innature“本质上”和[B]on average“平均,一般说来”;[C]on the whole“总的来说”一般作状语修饰整个句子或某些句中成分,如:。On the whole,life was much quieter after John left. “总的说来,约翰离开后,生活更安静了。”由于选择项在句中作后置定语,所以选[D],in general意为“大体上”,如:People in general will support us. “多数人们会支持我们。”

  15. [B] gain

  与advantage 构成搭配的常用表达法为:take advantage of sth. /sb. “利用某事/某人”;have/gain an advantage over“胜过,优于”,因此选[B],其他选项不合搭配或用法。

  1 6. [D] improper

  对技术的使用可以是不恰当的,所以选[D],improper 意为“不适合的,不适当的”。其他选项不合文意。[A]invalid“无效的,作废的”;[B]illiterate“文盲的,未受教育的”;[C]indecent“不体面的,不合礼仪的”。

  17. [A] for

  blame 的常用短语包括:blame sb. for sth. “为某事责怪某人”;blame sth. on sb. “把某事归咎于某人”。根据上下文只能选择[A],其他选项不合文意或搭配。

  18. [C] so that

  两个句子间没有因果关系,所以排除[A]in that;也没有比拟关系,排除[B]as if. 也没有表示愿望的含义,所以排除[D]if only。因此选[C],so that 引导结果状语从句。

  19. [C] obscured

  根据下文That promise is a cleaner and healthier world. “技术的前景是一个更清洁、更健康的世界。”可以推断现在的状况恰恰相反,所以选[C],obscured 意为“被模糊的,被遮住的”,其他选项不合文意。[A]discharged“被排除的,被释放的”;[B]sophisticated“世故的,复杂的”;[D]dissolved“溶解的”。

  20. [D]lead to

  lead to 意为“导致”,其他选项不合文意。[A]turn into“变成”;[B]amount to“合计,等同”,如:All his fine words amount to nothing. “他的漂亮的言辞实在毫无意义。”[C]go into“进人,调查”。

  Section Ⅱ Reading Comprehension

  Part A

  Text 1

  21.

  According to the writer,parents’ fear for theirchildren’s teenage is _______ .

  根据作者的观点,家长们担心孩子的青春期是_______ 。

  [A]ridiculous A. 可笑的

  [B]unnecessary B. 不必要的

  [C]unreasonable C. 不理智的

  [D]sensible D. 明智的

  答案为B。推理题。

  第一段第二句提到“They greet their children’s teenage with needless dread”(他们带着不必要的担心迎接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说明作者认为家长对孩子青春期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第一段末尾提到他们青春期的行为“scarcely adds up to full-scale revolt”(很少会达到彻底叛逆的地步),故B 项正确。needless 与unnecessary 是同义词。

  22.

  “A larger cocoon” as mentioned in paragraph 2 refers to the situation that _______ .

  第一段提到的“a larger cocoon”指的是_______ 的情况。

  [A] teenagers disagree with their parents A. 青少年与父母有分歧

  [B] teenagers want to be independent B. 青少年希望获得独立

  [C]teenagers cannot escape from the popularity wave C. 青少年摆脱不了流行的浪潮

  [D]teenagers need support from their fellow teenagers D. 青少年需要获得同伴的支持

  答案为C。语义理解题。

  本题问第二段提到的“更大的束缚”指的是哪种情况。cocoon 本意指“茧”,这里可引申为“束缚”的意思。在第二段中作者提到了两个“束缚”:第一个是“. . . teenagers are. . . showing thatthey disagree with their parents”(…青少年…表达他们与父母的分歧),即青少年想要挣脱父母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接着作者提到大多数青少年现在还不敢振翅高飞,而是紧握彼此的手以获取安慰,他们之所以如此想、如此做是因为大家都这样。下文又提到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难以对抗流行的浪潮。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到“They have come out of their cocoon—into a larger cocoon. ”(他们只是冲破了一重束缚而又陷入了更大的一重束缚而已。)也就是说,流行的浪潮成了他们难以摆脱的更大的束缚了。因此C 项正确。A 项为第一种束缚;B、D 两项是青少年想要达到的目的而不是束缚。

  23.

  Overstating teenage rebellion will lead to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EXCEPT _______ .

  过分夸大青少年的反叛会导致以下结果,除了_______ 。

  [A]it can do harm to the family A. 它会给家庭带来危害

  [B]it can damage parents’ influence B. 它会破坏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C]it can prevent teenagers from being individuals C. 它会妨碍青少年成为独立的个体

  [D] it can impair teenagers’ ability to make correct judgment D. 它会损害青少年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答案为D。判断题。

  本题的关键词是overstate,这个关键词出现在文章第三段中,因此第三段是本题的答案所在。D 项在文中未提及,因此为正确答案。A、B 均在第三段中提到;第四段第一、二句提到“Stilladolescence is often a trying time of transition for child and parent. Teenagers need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as individuals…”(但青春期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过渡时期。青少年需要树立自己的个性、成为独立的人…),由此可知青春期对于青少年成为独立的个体至关重要,若父母对孩子的反叛处理不当则会产生不良后果,故C 项可排除。

  24.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sts,it is beneficial for parents to _______ .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父母_______ 是有益的。

  [A]show fear A. 显示出害怕

  [B]use suppression B. 采用压制手段

  [C]clamp down harder C. 施加更大压力

  [D]treat teenagers as they used to D. 像以往一样对待孩子

  答案为D。细节题。

  末段指出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行为没有必然的模式可循,也没有什么典型青少年之说。由第三句“…he or she is still the same human being you have lived with since birth”(他或她仍是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与你生活在一起的同一个人)可知,心理学家们认为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建议父母应以平平常的心态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因此D 项正确。第六段提到“Howardcautions parents not to resort to suppression. . . parents clamp down harder,and a full-scaleblowup results”(霍华德劝诫父母们不要采取压制手段…父母施加更大的压力会导致矛盾彻

  底激化),可见心理学家的建议是父母们不要采取压制(suppression)手段,害怕(fearful)也是不可取的态度,故A、B、C 三项均不正确。

  25.

  The text is meant to _______ . 这篇文章旨在_______ 。

  [A]advise the parents how to get along with their teenagers

  A. 建议父母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们相处

  [B]discuss teenage rebellion and ways to cope with it

  B. 探讨青少年叛逆及处理方法

  [C]introduce psychologists’ views on teenage behaviors

  C. 介绍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行为的看法

  [D]clarify the misconception about teenage rebellion D. 澄清对青少年叛逆的误解

  答案为B。主旨题。作者首先指出父母对孩子的青春期问题有着不必要的担忧,接下来心理学家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过分夸大青少年的叛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最后建议家长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并提出应对的方法。可见,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青少年叛逆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而展开的,因此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能概括本文的主旨。

  【参考译文】

  很多家长抱怨说他们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他们带着不必要的担心迎接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虽然青少年们会用重金属音乐来冲击我们的耳膜,穿奇装异服,留着奇怪的发型,把他们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约会或与朋友见面上,但这样的行为很少会达到彻底叛逆的地步。仔细审视一下目前的逆反现象。似乎所有的青少年都在采用同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与父母的分歧。他们中的大多数现在还不敢振翅高飞,而是紧握彼此的手以获取安慰。他们之所以如此想、如此做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挺身而出对抗流行的浪潮和自行其路,这些对于青少年来说越来越难做到了。他们只是冲破了一重束缚而又陷入了更大的一重束缚而已。心理学家、《你和你青春期的孩子》一书的作者之一劳伦斯·斯坦伯格认为,对青少年逆反的描述已经言过其实了。其他很多心理学家也同意这种说法。认为青少年不可避免地都会反叛的观点很荒诞,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家庭危害。在家长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关键时期,这种想法会有损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青春期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过渡时期。青少年需要树立自己的个性、成为独立的人——无论是在他们自己还是他人眼中。这一需求与叛逆无关,而是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青少年应该离开父母独立成长,学会自力更生,”斯坦伯格说。父母能做的事是不要固守成见。“预期青少年会有反叛行为的父母实际上真可能激起叛逆,”肯尼斯·I·霍华德说。他是一个研究小组的一员,这个小组在28 年里收集了有关2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霍华德劝诫父母们不要一发现青少年独立的苗头就采取压制手段,唯恐现在的一点点让步就意味着他们离毒品不远了。当父母采取过激反应时,青少年就越坚持,父母于是愈发施加压力,矛盾就彻底激化了。事实上,心理学家称,青少年行为没有必然的模式可循,并且也没有什么典型青少年之说。你十几岁的孩子要比以前更高、更壮、更成熟,也更聪明,血液里也多了一份荷尔蒙。但他或她仍是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与你生活在一起的同一个人。如果有机会,你的儿子或女儿将会继续按你所教导的方式行事。

 Text 2

  26. [C]

  意为:工农业技术的发展。

  在第一段第一句作者提到,技术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推动力。根据本段下文,这里所说的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显然是指工农业技术的发展。

  [A]意为:贸易的发展和资金与劳动力的流动。根据第一段,这两个方面也是由于技术的发展造成的。

  [B]意为:食品总供需量的增加。

  [D]意为:人口和技术的相互影响。根据第一段,人口和工农业技术的相互影响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资金与劳动力的流动。根据第一段最后一句,这只是全球化的本质,不是驱动力。

  27. [C]

  意为:许多人没有购买食品用的钱。参阅第二段最后一句,其中提到了人们收入低的问题。

  [A]意为:世界范围内粮食需求的总量仍然超过供给量。根据第三段第一句,食品的供给已经超过了需求。

  [B]意为:技术变化还没有使我们生产出足够的食品。相反,在作者看来,技术的进步已经使我们生产出超越总需求的食品。参阅第三、四段。

  [D]意为:人口的增长超出了食品的生产。

  28. [A]

  意为:合理的食品分配。

  从第二段最后一句我们知道,虽然食品的总供给能满足总需求,但有些人、家庭或国家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食品供应。有关其他选项,参阅第三段。

  29. [D]

  意为:促进技术的进步。

  第四段提到,由于可耕地几乎不能再进一步扩大,而食品生产又必须继续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通过技术的支持提高单位产量。

  30. [D]

  意为:技术进步对食品供应的重要价值。

  本文在第一段就提到农业技术进步在改进食品质量(提高其营养水平)和提高产量上的重要作用。中间各段展开论述了这一重要性。最后一段指出了更多的研究和技术进步对我们保持食品生产水平的重要作用。

  [A]意为:正在出现的全球化对农业的作用。

  [C]意为:保持食品供需平衡的重要性。该选项的侧重点不对,本文的主要议题是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或保持食品供需平衡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技术发展是全球化的一个强劲的推动力,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尤其是如此。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技术的变化为工业革命、营养方面的进步、人口的激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从19 世纪以来,人口增长和工农业技术的变革之间的相互影响汇聚成一种力量,推动着贸易的发展和资金与劳动力的流动。这就是全球化的本质所在。农业技术的发展证明了有关世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饥荒的预测是错误的,没有农业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本来是无法实现的。技术还明显地改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生产和食品的安全性。虽然相当多的人的食品供应仍然不稳定,但这不是由于粮食生产的总体不足造成的,而是与产地和收入水平有关,与生活在生存边缘的国家、家庭和仅能维持生活的个人获取食品的方式有关。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由于收入的增长和人口的翻番与再翻番,引起了对食品需求的前所未有的增长,而世界食品供给的增长甚至超过了这一需求。而且,多生产的食品几乎来自同样大小的耕地面积:在1961 年,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地是14 亿公顷,而1998 年是15亿公顷,但粮食和油籽的产量却增长了一倍。食品价格也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消费者能吃到更好的食品,而在食品上的支出却越来越少,这样,家庭就能购买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各国生产的专门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投资资金的流动。

  但是,目前出现的在食品供需之间的这种有利的动态平衡状态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应该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平衡状态在没有政府的干预下可以继续维持下去。过去一百年的进步来自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投入供应商、公共资金支持的研究和推广体制之间成功的相互作用,其中,研究和推广工作把革新成果和知识无偿地提供到世界各地。现在,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几乎无法再扩大,所以,在未来几十年里,还必须继续增加农作物和牲畜的产量。面对可能危害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成就的环境、生物和其他因素,在可预见到的未来,产量必须在更高的水平上持续下去。因此,在今后五十年里,持续的研究和革新工作对保持有利的食品平衡至关重要。

  Text 3

  31. 加德纳认为专家应该________ 。

  [A]努力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B]向外行学习预测经验

  [C]认识到未来的不可预测性[D]以心理学为基础进行预测

  [信息锁定]第一段前三句引出加德纳作品《“愚”言未来:为什么专家预测几乎毫无价值,而你可以做得更好》,第四句随后指出该书观点:未来无法预言,试图预测未来者纯属自欺欺人。段落最后指出书中所列举的一系列失败预言。由此可见,加德纳认为专家应认识到未来的不可预测性,[C]选项最贴近文意。

  [解题技巧][A]、[D]选项误将文意“加德纳为了证实专家预测的无用性以及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动用了不可预测学和确定心理学”曲解为“加德纳要求专家作出科学预测、以心理学为基础进行预测”,故排除。

  [B]选项陷阱在于对加德纳作品名称中“专家预测毫无价值,而你可以做得更好”的望文生义,实际加德纳意在说明“专家预测往往不准”,而非认为“专家应向外行学习”。

  32. 作者暗示《“愚”言未来》一书中类比写作手法的效果是________ 。

  [A]令人失望的[B]令人满意的[C]深刻的[D]可疑的

  [信息锁定]第二段首先指出,加德纳所探讨主题并不新颖,在此之前已有多部类似作品。竞争虽不值得批评,但加德纳却在竭力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紧接着指出,加德纳在文中偏好超定(过于武断的)类比写作手法;第四段首句随即指出,比这一文学失误更为令人担忧的还有知识失误。可见,作者并不看好加德纳的类比写作手法,不但没能使作品脱颖而出,相反起到了负面作用,成为败笔。[A]选项最符合文意。

  [解题技巧]本题实际考查作者观点态度,要学会根据作者上下文使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去判断作者观点态度,如criticism,struggles,overdetermined,literary lapses 等词组建的语义场实际已经表明了作者对加德纳以及其写作手法的态度。

  33. 作者认为,埃利希与哈尔·林德西的预测________ 。

  [A]错误相同[B]理论相似[C]逻辑相同[D]本质相异

  [信息锁定]第三段作者首先指出加德纳未能区分不同类型的预测者,并以埃利希和哈尔·林德西、政策分析师与神秘塞尔达夫人为例加以说明。作者认为,埃利希的预测是基于理论及证据之上,在所有变量能够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准确预测,而当变量无法控制则可能失误,而哈尔·林德西的预测无论对与错,都没有任何因果逻辑可言。由此可知,作者认为两者的推测是有本质区别的,[D]选项符合文意。

  [解题技巧][A]选项陷阱在于将加德纳本人观点等同于作者观点,属于偷换概念,故错误。

  [B]、[C]选项的陷阱在于文中提及了“理论(theory)”和“逻辑(logic)”。但两位预测者在这两方面并非相似,而是差之千里。

  34. 第四段提及“高尚野蛮人”旨在表明加德纳关于人类大脑的观点________ 。

  [A]有助于我们明白犯错误的原因[B]能够用来解释过去

  [C]缺乏理论基础[D]与他本人行为相一致

  [信息锁定]第四段首先指出,加德纳对人类大脑存有误解;随后介绍其关于人类大脑的观点“人类生活在信息时代,可大脑还处于石器时代”;接着作者对该想法作出评价“这就是所谓的‘高尚野蛮人’”;进而指出“高尚野蛮人”是个完全错误的概念,完全经不起理论的推敲。由此可推知,“高尚野蛮人”实为说明加德纳关于人类大脑观点的理论缺失,[C]选项正确。

  [解题技巧][A]选项陷阱在于段中提及“我们犯错误是因为大脑思维没跟上”。但这是加德纳观点,而不是作者提及“高尚野蛮人”的写作目的所在,作者对加德纳观点持否定态度(由misunderstanding 可知),故本选项错误。

  [B]选项陷阱在于段中提及“人们容易讲述‘正是如此’的故事,解释人们目前为何是如此”,但本选项所犯错误同[A]选项,故排除。

  [D]选项陷阱在于文中提及“加德纳一面反对预测,一面执着于追溯过去”,从而可能造成“加德纳言行一致”的混淆,这属于过度推导,同时也并非作者提及“高尚野蛮人”的初衷所在,故不选。

  35. 由末段可知,加德纳就人们痴迷于预测这一问题的解释是________ 。

  [A]全面的[B]肤浅的[C]离题的[D]合理的

  [信息锁定]末段首先对加德纳从进化心理学角度阐释人们为何痴迷于预测这一努力的肯定,随后指出人们痴迷预测未来是个深奥且宽泛的问题,涉及悬念、好奇等多个方面,而加德纳未曾对任一涉足。言外之意为,加德纳对人们痴迷于预测这一问题的探究没问题,有价值,但是他的探究面不广也不深入,即肤浅,[B]选项最贴近文意。[解题技巧][A]选项误将作者观点“应探究多个层面”等同于加德纳自身已完成的工作,属于张冠李戴,故错误。[C]选项误将作者认为“加德纳的探究虽不够深入,但还是切题的”曲解为“加德纳的探究

  离题”。[D]选项误将作者认为加德纳探究的不足反向理解为合理,所以错误。

  【参考译文】

  人类具有一种强烈且很有可能固有的欲望:知晓未来。不幸的是,对于我们而言,未来是强烈且又固有地不可知的。这正是丹·加德纳在《“愚”言未来:为什么专家预测几乎毫无价值,而你可以做得更好》一书中想探求解答的问题。该书知道一件大事:即未来无法预言,就是这么回事,而那些试图预测未来的人纯属在自欺欺人。为了给上述理论提供辩护,加德纳动用了“不可预测学”及“确定心理学”。他提供了一系列预言失败的案例研究,其中环

  境科学家保罗·埃利希、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及社会评论家詹姆斯·霍华德·孔斯特勒度过了尤为艰难时刻。

  近来许多著作所探究的都是类似主题,所以如果你属于加德纳的目标受众的话,那么你

  极有可能已涉猎过他书中提及的大多数信息。当然,相同主题的著作繁多本身并非该书值得批评的地方,但加德纳却在竭力使这本书脱颖而出。从他对超定类比的喜爱就可见一斑:把一段有关2008 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灾难的视频的传播比作为“像在烂尾楼工地上蔓延的加州野火。”

  比文学失误更令人担忧的是知识失误。首先,加德纳多次未能区分不同类型的预测者一一比如,埃利希和福音传道者哈尔·林德西。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持怀疑态度,但是理由不对。仅仅因为一个政策分析师及神秘的塞尔达夫人都错误地预测了未来,并不表示他们两者的预测相当。分析师的预测是基于理论及证据之上;如果其他所有变量都可以控制的话,“事实A”可能导致“预测B”,当然,其他所有变量并不能被控制,因此分析师可能作出错误的预测。但是,宗教及玄秘预言则丝毫没有因果逻辑可言。即使他们预言正确,他们也是错的。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加德纳延续了多种对人类大脑的误解。“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他写道,“但我们的大脑还处在石器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犯错是因为我们的心智早已过时数万亿年了。这个想法是流行神经学所谓的“高尚野蛮人”:一个容易记住、文化上便利然而又是完全错误的概念。讲述那些有关我们人类为何是目前这样的“正是如此”的故事很容易,但它们无法得到证明,而且往往经不住轻微的推敲就分崩离析了。加德纳虽然颇为担心人类对未来的预测,但对自己追溯逆推过去却丝毫没有疑惧,即使对遥远而不可知的过去也是如此。他慷慨激昂地写道我们如何“硬连接”于这个或那个——比如说渴望确定性——的技巧。

  最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可疑的进化心理学论调象征着加德纳为探究人们为何痴迷于预知未来所做的真正努力。的确,在过去,我们需要预测灌木丛里发出沙沙声的动物是捕食我们的动物还是我们可以享用的美味。但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一个深奥而又宽泛的问题,一个远远超出旧石器时代各种危险的问题。它涉及悬念、好奇、紧张、欲望、死亡。而加德纳却几乎没有涉及其中任何一点。

  Text 4

  36. [B]

  意为:全球范围内的贫困。

  在第一段作者指出,对世界的道德挑战不是全球变暖问题,不是核扩散问题,而是贫困问题。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说全球化的发展如何能帮助世界解决贫困问题。

  37. [D]

  意为:致力于经济发展的一个有能力的领导班子。

  第三段提到了增长与发展委员会找出的五个共同的成功要素,其中每个要素用分号隔开。第二方面提到要有political stability and “capable” governments “committed” to economicgrowth。

  [A]意为:有充分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

  [B]意为:甘愿遭受可能产生的贸易逆差。

  [C]意为:有民主决策机制的政府。

  38. [B]

  意为: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上不是一个主要因素。第五段指出,外援等可以促进健康,缓解自然灾害或战争造成的痛苦,提供某些技能,但不能促进那些助长持续发展的政策和习惯的产生。作者在本段中还以中国和日本为例,来说明这一观点。

  [A]意为:对使一个国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是必要的。

  [C]意为:只有当新思想与新产品共同引入时才有用。

  [D]意为:使一个国家获得急需的技能和技术。根据第四段,那些乐意接受自由贸易和外资的国家更可能获得先进的技能和技术(know-how and technologies)。

  39. [C]

  意为:乐于接受能促进发展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六段提到,为什么有的国家采纳了那些成功因素,而有的国家没有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作者赞同Lawrence Harrison 的解释:主要原因(the larger answer)存在于文化层面。一个国家的传统价值观、社会体制或宗教信仰,都可能影响该国对经济发展的态度。因此,一个穷国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贫困面貌,它首先应改变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当然,其中包括宗教观念)。

  [D]意为:形成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

  40. [A]

  意为:支持的。

  作者在第三段就提到了全球化在帮助穷国摆脱贫困中的作用,因为一个国家无法设想既保持孤立,又能变富。通过全球化,一个国家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其竞争力。国家的富强不能靠外援或施舍,要靠一些有利于发展的思想和政策的支持。最后一段再次指出,全球化涉及各个层面——包括道德、经济和政治层面。在美国,目前对全球化的许多指责被夸大,如果把全球化当作造成经济问题的替罪羊加以指责,实际上就等于在破坏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全球贫困的重要力量。可见,作者对全球化抱有积极的支持态度,认为它是消除全球贫困的一个重大力量。[B]意为:担忧的。

  【参考译文】

  以其给人类带来的苦难衡量,什么是世界上的道德挑战?我想不是全球变暖问题,因为如果它真的变得像预测的那样严重,其后果也会在许多年中显现,这为各个文化社会提供了适应其变化的时间。有人或许会提到核扩散的防御,核扩散可能导致无数人死亡,造成全球经济的崩溃。但是,我个人认为,当前最紧要的道德挑战,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挑战,是全球范围内的贫困。

  解决贫困的办法是变得富起来,也就是经济增长。我们明白这一点。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不是所有社会都采纳了那些显而易见的治理措施。就在最近,由21 位成员组成的增长与发展委员会探究了这一谜题。这个委员会发现,自1950 年以来,有13 个经济体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这一现象持续了至少25 年。

  该委员会确定出五个普遍的成功因素:对全球贸易的开放性,乐于吸引外资;政治稳定及“致力于”经济增长的“能干的”政府;高储蓄高投资,通常至少占国民收入的25%;经济平稳,能控制政府预算和通货膨胀,避免生产的全面瘫痪;乐意“让市场配置资源”,即政府不试图干预企业。

  当然,各种因素数不胜数,然而,也明显存在一些普遍经验。全球化在起作用。没有哪个国家能在自闭的情况下变富。那些欢迎贸易和外资的国家获得了技能和技术,可以购买外国先进的产品,并且被迫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新观点和新产品的传输比以往更加快捷。

  外援、科技扶持和施舍在缓解全球贫困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作用轻微。它能改善健康状况,减轻自然灾害和战争带来的痛苦,提供某些技能。但是,它自身并不能刺激那些有助于持续增长的政策和习惯的产生。日本和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不是因为它们接受了外国援助,而是因为它们坚持实行有利于增长的政策,欣然采纳了有利于增长的价值观念。

  难题在于: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社会都采用了这些方法。原因之一是政治因素;一些政府更关注于维护它们的权力和特权,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正如塔夫斯大学LawrenceHarrison 所论证的那样,更充分的答案是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体制或者宗教信仰经常对冒险行为、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持敌视态度。在其最新的书中,Harrison 指出,政治能改变文化,但这并不容易。

  全球化既有经济和政治的维度,也有道德的维度。美国和其他富有的国家正经历着一场反全球化的逆流。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有权利保护自己免受经济损害,但是,对全球化的许多指控被无限夸大。许多“革新分子”把全球化当成了一只万用的替罪羊,一有经济上的不满就把它当作攻击目标,这些人实际上正在破坏一种巨大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可以帮助我们铲除全球范围内的贫困。

2017考研《英语二》冲刺试题及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0B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