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解析

时间:2021-12-13 01:17:5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解析》,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解析【篇一】


  1.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⑴背景:汉高祖为避免重蹈秦朝速灭的覆辙,巩固新建政权

  ⑵内容: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郡即郡县,国即封国)

  ⑶影响:随着分封的诸侯国权力逐渐强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⑴三省六部及职能:中书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目的: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⑶评价:

  ①唐朝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3.宋代分割宰相权力举措(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⑴措施: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⑵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的行省制度

  ⑴目的: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⑵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西、山东;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②行省是地方行政区,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⑶意义:

  ①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⑴目的:网罗人才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⑵选官制度:①汉朝----------察举制

  ★依据:孝廉(才能和品德)

  ★方式:由下而上推荐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依据:士族门第

  ★影响: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成为其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③隋唐时期--------科举制

  ★隋朝建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意义:①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文学的繁荣

  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以严格的考试方式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⑥后期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创新,是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解析【篇二】

  一、经济领域

  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领域

  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三、思想领域

  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

  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

  19世纪末,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在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最终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3.民族主义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压迫,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斗争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注意本国的实际情况.民族主义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印度的提拉克主义等。

  四、国际关系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等国抓住机遇发展迅速,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越英法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格局,列强要求按照变化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地区已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同时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同时,列强问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在勾结和斗争中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更加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对中国的影响

  l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斗争的新高潮,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加速并最终*了腐败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解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0B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