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
李代桃僵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兄弟情义,要求兄弟姐妹要感情融洽,你敬我爱,互相帮助,家和才能万事兴。有的人却不懂这个道理,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谣《鸡鸣》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不讲兄弟情义的。
有一户富贵人家,家有五兄弟,其中有一人犯了法要去受刑,其余四个兄弟却不闻不问。为了不丧失自己既得的权利和富贵,他们竟互相攻击,丑态百出。于是《鸡鸣》作者借百姓之口讽刺这帮没心没肝的兄弟,全诗如下: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林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诗的意思是:桃树生长在露天的水井旁,李树又傍依在桃边生长。虫子来咬吃桃树的根。李树挺身而出,替代桃树忍受虫子啃咬,不惜生命而死去枯僵。树木尚会以身相代,而人类却将兄弟情义相互忘掉。诗人热情赞扬桃李共患难的美德,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讲兄弟情义的人。
后来,人们由此而概括出“李代桃僵”,以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互爱互助。后词义转变,现用来比喻以此代替彼或代替人受过。
2.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3.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
过河拆桥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 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4.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
因小失大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此役将决定锁定英国王位新的得主。战前,马夫为国王备马掌钉。铁匠因近日来一直忙于为国王军队的军马掌钉,铁片已用荆请求去找。
马夫不耐烦地催促道:“国王要打头阵,等不及了!”铁匠只好将一根铁条截为四份加工成马掌。当钉完第三个马掌时,铁匠又发现钉子不够了。请求去找钉子。马夫道:“上帝,我已经听见军号了,我等不及了。”铁匠说:“缺少一根钉,也会不牢固的。”“那就将就吧,不然,国王会降罪于我的。”结果,国王战马的第四个马掌就少了颗钉子。
战斗开始,国王率军冲锋陷阵。战斗中,意外的不幸发生了,他的坐骑因突然掉了一只马掌而“马失前蹄”,国王栽倒在地,惊恐的战马脱缰而去。国王的不幸使士兵士气大衰,纷纷调头逃窜,溃不成军。
伯爵的军队围住了国王。绝望中,国王挥剑长叹:“上帝,我的国家就毁在了这匹马上!”战后,民间传出一首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5.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
百发百中苏厉是战国时谋士。当他听说秦国大将军白起即将出兵攻打魏都大梁,就对周王说:“白起打败了韩、赵、魏等国,并且杀害魏国将领武,攻占了不少土地。现在他又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如果被攻下,周王室将会面临危险,君王您应该想办法阻止。”于是苏厉建议周王派人去秦国游说白起:“以前楚国有一个善于射箭的人,名叫养由基。在距离柳叶一百步的地方射箭,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叶,在旁观看的人都称赞射得好。但是有一个路过的人却说:‘的确射得很好,但是还可以再教导他射箭的方法。’养由基听到就说:‘大家都说我擅长射箭,你却说可以教导我,那你何不代替我射柳叶呢?’那个人说:‘我无法教导你射箭本领,但是你今天射柳叶百发百中,却不懂得休息,等一下疲倦了,一箭也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现在你打败了许多国家,取得许多土地,功劳很大。又即将要出兵经过周王室的所在地去攻打魏国,如果这一仗不能取得胜利,就会前功尽弃了。所以你还是假装生病,不要出兵的好。”
后来“百发百中”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射击技术高超,绝无虚发;或形容料事、用计、施药等相当准确。
6.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
刮目相待吕蒙是三国时代吴国的一位将军,虽然屡建奇功,但书念得少,肚子里没有多少学问。有一次,孙权召见吕蒙,告诉他说:“你现在不仅要带兵作战,还要管理政事,实在应该多读点书才好。”
吕蒙有点为难地说:“可是……我平日的事务非常忙,可能会没有时间读书1孙权说:“我又不是要你成为经学博士!我的工作可比你忙多了,但是我年轻的时候就读了很多典籍,现在又看了不少兵书,这些都对我受益很多。你如果多读点书,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吕蒙听了这番话,便发愤向学。后来,他的学识竟比一些士儒还要好。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驻地,因为在鲁肃的印象中,吕蒙是个没什么学问的人,所以他过门不愿拜访。可是有人告诉他:“吕将军可不比以前了,你不能再用过去的态度相待,应当前去探望。”鲁肃这才半信半疑的去拜访吕蒙。
果然,吕蒙不但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还为鲁肃拟了几个对付关羽的方策。鲁肃听了大为讶异,拍拍吕蒙的背,说:“我本来以为你只有武略,没想到你的才识到了这等地步。”
鲁肃很高兴的赞扬吕蒙:“学识英博,不再是昔日在吴下(苏州一带)的阿蒙了。”
吕蒙听到赞美时,也很得意的说:“跟一个人分别三天,再见面时,就应该对他另眼看待了。”
现在“另眼相待”就被人用来比喻惊讶他人進步的神速,不能再用旧日的眼光来看待了。
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doc正在阅读:
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50首_适合小学二年级讲的成语故事09-13
初二写景作文:春游云蒙山_1200字05-02
激励学习的经典名言语录10-21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作文12-31
中国卫生人才网2016年贵州护士资格证成绩通知单打印入口02-26
儿童培训绕口令:《娃娃画画》04-13
辽宁沈阳Top10重点小学排名06-23
2017年除夕微信祝福语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