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不管是中考语文还是高考语文,作文都是人关注的,同时也是试卷中分值的一个项目。©文档大全网整理了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供大家鉴赏。
让道德素养回归生活
林徽因说:“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是啊,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多少人沉浸于灯红酒绿之中,将道德素养放在一边,从而迷失了自我。
王华同学对自己的公民道德素养评价是A等(优秀),他的理由是:“政治学科考试每次都是95分以上。”而同学对他的评价却是C等(合格),同学们的理由是:“不愿意帮助同学,集体活动不积极。”王华的政治成绩虽然好,也只能说明他学习刻苦努力,并不能证明他公民道德素质高。因此,我们要把道德落实在行动中,让道德素养回归生活。
我国领导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成绩好,道德素质高是上品;一个人成绩好,道德素质不高是危险品。”在山西省的一所中学里,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一位男同学背着另一位同学,从教室到宿舍,从宿舍到食堂,一背就是三年。三年前因为疾病失去了行走能力,作为同学主动承担起了责任。三年里,两人成绩十分优秀,并且是三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优。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道德素质的回归。
或许你会反问什么叫道德素养,我无法做出科学而准确地回答,只能例举一些生活现象来说明。
清晨,小区附近一些大爷大妈们恣肆地跳着吵人睡眠的广场舞;公园里,宠物狗在草坪上随意大小便;傍晚,居民楼下用来招呼人的鸣笛声不止……这些都是道德素养缺失的表现。
有两条微博信息所记载的便是道德素养高的表现:一条是讲敬老爱老,一条是讲践行环保。打工的刘师傅,用拉货的三轮将年迈父亲载上,逛广场看夜景,他说白天三轮不能上街,只有晚上才能出来逛;17个月大的孩子干了“坏事”,将一个塑料酸奶盒子丢进趵突泉的水池里的,年轻妈妈做出惊人之举——冒着跌落水中的危险用手中的伞努力将塑料盒子勾上来放进垃圾桶,她说,良好的行为是做人的根本。博主最后评论说这位“绿色妈妈”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眼沁人心脾的“趵突泉”。
或许你会说,多么稀松平常,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做不到,或者是不愿意去做,所以才有法律来强制执行“常回家看看”,才有公交上是否让座的争论不休,才有老人跌倒要不要去扶的尴尬,才会有要不要向雷锋学习的全民讨论,才会有挟尸要价的铜臭,才会有小女孩为路人撑伞的美丑辩论……
因为人性的善良,因为执着的坚守,因为质朴的大爱,所以他们成为无数坚守良心和责任的普通人的代表。看看那些站在领奖台上和永远不能站在台上但让我们无数次感动的道德模范,大多是一些农民、学生、医生、司机、教师、军人或社区居民,在他们嘴里,有一句看似口号式的话语“这是我应该做”,这不是套话,这是人性的根本。
素养听起来似乎抽象,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很多行为都可以彰显道德素养,比如公共汽车上为老人让座,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大国,作为其中的一员,应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要让道德素养缺失。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争做一个有道德素养的公民,让道德素质回归生活吧。
动车上拒让座,错了吗?
5月3日中午D5185动车,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座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青貌美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没有主动让座,甚至没有被动让座,结果座位权利被道德绑架所凌辱。于是带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失德?
动车让座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第一,女儿没买到坐票,也是挺无奈的一件事。不过,动车不像城市的普通公交,有时坐着需要三五个小时还不止。这个时候,如果“让座”成风,估计道德成本就会高到吓死人。第二,坐动车不像坐公交,用网友的话说,既然没有座位,“那你能不能买一等座?能不能买商务座?实在不行,可以坐迟一点有位置的那趟撒”。当然,再不济,有特殊情况,还有列车员可以寻求帮助,是不是非要挤乘客的“座位权”呢?
这些问题,其实不过是一个问题:道德行为,不是膜拜的“神龛”,应该是力所能及的温暖。几站路,让一让,又何妨?但几小时的路程,高价买的车票,也要逼着被人“让”,这就过了“力所能及”之槛,让座这种小小的美德行为,就成了成本高昂的“义举”。凡人可以效仿小善,英雄才会“大义凛然”。说起来同样是让座,但动车上的让座,显然不是人人可以轻易借鉴的“小善”那么简单。
动车上应该让座吗?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这些年,为了提倡“让座”,大家都是蛮拼的:上世纪的时候基本是道德说教,再不行就小喇叭广播;十多年前,发现了谴责的力量,鼓动着大爷大妈们“扇耳光”、“坐大腿”式强行索座;再然后,地方部门尝试以地方立法的姿态,罗列出“请”或“罚”的各种强制手段,于是让座这件事,似乎从“主动让”成了“必须让”。但其实,好像也没有任何一种调查或逻辑能证明,这些年在“让座”上的努力,果真就多大程度推进了让座美德的蔚然成风?
拒绝和老人挤着坐动车被指责,这是道德泛化之祸。有人担心,拒绝让座,会让公德斯文扫地,会让社会风化粗鄙不堪。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动车拒让座事件后的网络调查中:一方面是九成人支持女孩的拒绝行为,另一方面是五成左右的人愿意主动或被动让座。看起来,这是很分裂的一件事,但实际上,恰恰是民意理性的彰显:在价值认同层面,民意褒扬了让座的美德行为;但在权利尊重层面,拒绝让座同样不是丑事一桩。
动车上拒让座,谈不上什么错,更犯不着指责。我们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能让就让,不让也请待之谦和。
福八
福八是一只狗。
我上小学时,离我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个小饭店,饭店主人养了一只田园犬,用来看家护店,它的名字叫“福八”,大概是希望这只狗给他带来好运和财气。我每次经过他们家店时,它不是守在店门口,陪着主人,悠闲地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就是跟其他的狗追逐嬉戏,日子过得幸福而满足。
福八的眼睛很小,但总是亮晶晶的,透着无邪,它的胆子也像它的眼睛一般小。我每次路过店里的时候都喜欢冲它喊两声“福八”,逗它玩儿。一日,它像往常一样坐在门口。我走近它,刚伸过手去准备摸摸它,它却静静地躲开了。它个子不算大,想跟它一起玩也只能蹲下去,但它总是本能地往后退。它毛茸茸的耳朵有力地竖起来,叫一声“福八”,便歪一下小脑袋。它洁白的爪子看起来很干净,白色的尾巴在我的呼唤声中摇晃个不停,我常常逗它一会便回家,回眸,见它仍然坐在原地,似乎是目送我,它是如此沉默。
后来路过小饭店,见到福八的次数不多,随着学习任务加重,每天步履匆忙的我,也没有太在意它了,甚至有些忘了它。
再见福八是一个周末,那天我陪母亲去买菜,刚进入菜市场,就看见一个全身沾满污渍、令人嫌弃却又让我眼熟的身影。我努力回想,“这不是福八吗!”我惊叫道,“难道它变成流浪狗了?!”我再次确认了一番,这确实是福八,但它洁白的爪子不再干净,之前如此胆小的它也不再怕人。我朝它跺一跺脚,它居然用凶狠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我,等看清楚是我的时候,它又像以前一样对我摇起了尾巴。我逗了逗它,却不敢再伸手去摸摸那仍是白色却夹带了许多泥点子的尾巴。
原来,饭店关门了,主人走了,并没有带走它。上初中后,因为紧张的学习,我出去逛的时间越来越少,偶尔经过店门前,那蜷缩着的身影也消失了。也许它被别人领养了吧,也好,它至少有一个家了,我心想。
又是一个周末,母亲买菜回来,脸色看起来不太好。我连忙发问。“福八被人杀了吃了。”我愣住了,心头泛起一股说不出的难过,红了眼圈。后来才知道,一些人看着福八没人管,毫不留情逮走了它。
我再次路过那店门口,福八不见了,剩下的,是他曾经用过的饭碗,仍摆在不显眼的角落。
福八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好像它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曾经和它一起玩过的时光,也就告一段落,每每想起来,都有些惶惑悲伤,不知是为自己的旁观,还是人类的无情,或者仅仅是为福八作为一条狗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