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译文及注释|李商隐的诗词译文和注释

副标题:李商隐的诗词译文和注释

时间:2022-01-17 07:21: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欣赏下李商隐的诗词,欢迎阅读!




李商隐的诗词篇一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作者: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注释:

  1、凤尾香罗:凤纹罗;罗:绫的一种。

  2、顶:指帐顶。

  3、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译文: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赏析:

  这大概是抒写一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长相思的苦闷心情。诗的首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表现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颔联回忆最后一次邂逅的情状,表达她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复杂心情。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廖,春光已尽,石榴花开,所思之人断无消息。表达了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和感伤之情。尾联写日夜思念的人,或许相隔非远,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诗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名句,表达会合难期之苦。诗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挚而深厚。看来女主人公似乎是单相思。虽然相思无望,然而追求却十分执着。正是这种纯情,这种痴情,赋予诗歌强烈的感染力。




李商隐的诗词篇二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

  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能泣珠。

  7、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产美玉。

  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

  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

  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赏析: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李商隐的诗词篇三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

  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溪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李商隐的诗词译文和注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0e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