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新闻2015|2015辽宁铁岭西丰县特岗教师小学语文面试真题

副标题:2015辽宁铁岭西丰县特岗教师小学语文面试真题

时间:2023-04-27 07:28: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说教材: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父爱的伟大,儿子与父亲之J"7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教学难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不断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说教学课程
  (一)激趣质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它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
  设计理念: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设计的。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感动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激发学生想象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设计理念:“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创设情境.从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父亲因为悲痛而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3.对比阅读.比较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2至1 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着!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名学生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品读精华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撼!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待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在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时,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四)读中融情,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时不禁要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这个教学难点,我想通过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主要设计这样几个#教师招聘# 导语:
  1.这位可怜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间扛着精神的压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这样做?
  2.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倒塌了,悲痛欲绝的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3.当他一次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时候还是这句话。
  4.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给他力量的依旧是这句话。
  5.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这句话也是大山的写照,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理念:“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阅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将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五)巧改课题,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让他们为课文换个题目并说明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中情感的感悟。学生可能会改成《了不起的父与子》《勇敢的父与子》《伟大的父与子》等等,只要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教师都给予肯定,这一训练升华了情感,突破了难点。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解决文章需要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所有关键或要点,而且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书、引用能力和表达说理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课堂真正成为和谐互动的学习乐园。

2015辽宁铁岭西丰县特岗教师小学语文面试真题.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0f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