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时间:2023-10-10 03:4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的,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1.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构成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碳,硅是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2、SiO2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光纤的基本原料。

  3、凡是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SiC、SiO2等)都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且一般溶剂中都不溶解。

  4、SiO2和强碱、氢氟酸都能反应。前者解释碱溶液不能盛在玻璃塞试剂瓶中;后者解释雕刻玻璃的原因。

  5、硅酸是用水玻璃加盐酸得到的凝胶,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凝胶加热后的多孔状物质叫硅胶,能做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6、正长石KAlSi3O8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2O?Al2O3?6SiO2

  7、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和芯片。

2.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二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2)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3.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三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

  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4.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四


  化学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5.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五


  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_、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6.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六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

  常见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7.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七


  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8.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八


  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9.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九


  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10.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下学期 篇十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低点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0l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