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月考试卷分析,高二政治上册月考调研检测试卷

副标题:高二政治上册月考调研检测试卷

时间:2022-03-30 23:22: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 导语】生活岂能百般如意,正因有了遗漏和缺憾,咱们才会有所追寻。功成莫自得,或许下一步就是陷阱;败后勿卑微,没有谁一向紧锁冬寒。哪怕再平凡平常平庸,都不能让梦想之地荒芜无论是否能够抵达终点,只要不停地走,就算错过春华,亦可收获秋实。®文档大全网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政治上册月考调研检测试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一、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我市南山公园保质快速推进

  ②2010年9月20日“南昌——九江”城际列车正式开通

  ③九江一中召开第39届运动会,运动场上同学们青春勃发

  ④观看中央电视台“唱响九江,相约九银”大型文艺晚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一种文化活动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经济社会发生很大积极变化。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中国由科技而变为落后。回答3—4题。

  3.《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A.文化无处不在B.不同文化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有的色彩

  4.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D.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5.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上网讲求“网络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生活于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的早期人类将虎崇拜为神灵。中国的藏族,彝族以及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的许多国家,至今仍保留着虎图腾崇拜的遗迹。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类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④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我们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看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西方人对你的赞美之辞,你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交往方式B.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C.文化影响人们思维方式D.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

  8.封建社会君臣之间、主仆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现代平等的方式交往。这是由不同造成的。

  A.思维方式B.风俗习惯C.价值观念D.文化程度

  有一位“世界风筝之都”——山东潍坊籍的国民党老兵,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退到台湾,后长期移居美国。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美国,他的家里都放满了各种风筝。在晚年,听说祖国大陆发行了一套风筝邮票,特地让自己的孙女到祖国大陆来购买。回答9—10题。

  9.老兵的内心情结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是

  A.人生的经历B.科学文化知识

  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老兵的故事告诉我们

  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1.“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的追求。这表明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13.有人形象地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④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4.尽管越南、韩国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5.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

  ①丝绸贸易,出国留学②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③驿寄梅花,鸿雁传书④烽火狼烟,晨钟暮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建立孔子学院有利于

  ①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②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根除国家的安全威胁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17.文字学表明,不同民族文字体现各自民族特点。文字

  ①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②是随人类社会出现而产生

  ③是现代文明的交流工具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8.汉字产生以后,以汉字为本体出现了许多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字、词对仗工整,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19.中山装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中国廊桥因其多为木拱结构,加上实用价值的退化,使其极易遭到焚毁和破坏,中国廊桥申遗将有利于对这种特殊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回答20—21题。

  20.下列对传统建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B.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C.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核心

  21.在当今现代化都市建设中,有些地方政府不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是

  A.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就要全部保存

  B.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摒弃传统文化

  C.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D.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2.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的是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

  23.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合和”、“仁义礼让”等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较强融合性D.明显渗透性

  24.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思想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2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都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这体现了影响文化的发展。

  A.社会制度B.科学技术C.思想运动D.道德观念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10年8月16日公布的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员中,九江再添20项“新丁”,共达到38项。我市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瑞昌剪纸、武宁打鼓歌、湖口青阳腔等分别走进九江部分高校,将一些传统的技艺与现代音乐模式相结合,增加现代气息。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请分析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8分)

  (2)“让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27.2010年8月24日,是我国传统民族节日“七月半”,又称“中元节”,民间有烧纸钱祭祀祖先的风俗。九江市政府为此发布“禁烧令”。多数市民表示理解与支持,并通过用鲜花、网络、家庭追悼会等方式代替“焚烧纸钱”的祭拜活动。也有部分市民不理解,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应该禁止。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元节民间烧纸钱祭祖的风俗的认识。(10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2010年夏季受上海世博会,南方雨水天气长的影响,各地“避暑游”不同程度受到冷落。28集《庐山古诗词》电视片、10集大型高清人文纪录片《庐山:人文圣山》,陆续在中央电视台1套、10套栏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全国百余家网站进行了视频和解说词的转播、刊登。1至7月份,来山旅游人数达20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0%。

  材料二《庐山•人文圣山》从全新的视角,首次全景式、大纵深、多角度、宽领域地展示了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秀美的山川风物、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千古文化名山的风流遗韵。

  材料三于丹说,庐山的万国别墅完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碰撞。赛珍珠长期生活在山水美学浸润、山水画卷般的庐山后得出“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是中国的田园和乡村”。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把酒临风、指点江山,一展气吞山河、壮怀激烈的风采,多少凡夫俗子在这里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实现了由凡夫俗子到社会精英惊险的一跳。

  (1)请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现代文化传播的认识。(8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蕴涵的道理。(12分)

  【二】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园林雕塑②全运会火炬传递③金庸小说④网络监督

  ⑤学习科学发展观⑥“双百”人物评选⑦千年铁树开花

  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⑥

  2.与往年相比,2010年票房过亿的国产贺岁影片明显增加,《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锦衣卫》、《孔子》、《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均宣布过亿。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④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对于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的崇拜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身上挂着日韩饰物,耳朵听着日韩音乐,眼睛看着日韩剧集……这类人被称为“哈日(韩)族”。这警示我们

  A.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B.热忱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C.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D.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4.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④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广东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作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戏,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这说明

  ①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②有了实践就有健康有益的文化

  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7.“经典的儿童歌谣少了,被篡改的经典名句多了。”现在受各种动画片的影响,在青少年日常用语中出现最多的是动漫语言和动漫名称。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B.文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C.文化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8.“两会”期间,有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设立“国家读书节”,在全国营造热爱读书、鼓励读书的文化氛围。“国家读书节”的设立

  ①必然能够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④一定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9.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这告诉我们

  A.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应主动感悟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D.应以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10.2009年国庆节期间,《建国大业》、《天安门》等影片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这些影片之所以能征服观众,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优秀文化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1.“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滞消。”这说明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的塑像,感叹说:“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B.全部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13.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全球汉语学习热。世界排名前200位的学府有38所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已有100多个国家近30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世界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正以50%的幅度增长,全球汉语学习总人数达4000万。这表明

  A.汉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只有走出去才有价值

  B.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文化产业大国

  C.学习汉文化越来越成为外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D.举办世界体育活动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15.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如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发行了中国生肖邮票,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在巴西,有些人学中国人贴“福”字,以求新年好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17.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展馆各有特色。世博会成了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窗口。上述材料说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③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统一④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8.影片《阿凡达》用3D、数码特技、巨型银幕构筑的强烈视听冲击,创造了数十亿的票房收入,开创了全球电影业的新纪元。这主要表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C.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D.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

  19.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0.“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材料

  A.体现思想意识是永恒的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1.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海外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传统文化

  A.是钳制人们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精神包B.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C.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具有相对稳定性

  22.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延续……在过去与未来、传统与摩登的彼此抵触又相偎中,我们依恋文化记忆的温暖,也渴慕文化憧憬的力量。材料主要说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D.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包容差异、尊重个性

  23.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要面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不断的交汇与融合中,“见贤思齐”是我们崇尚文化交流的理念。因此,我们

  A.应该用优秀的外来文化取代本民族的文化

  B.要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应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24.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认可他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作出的巨大贡献。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的发展B.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C.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5.“泰山童子”,灵感来源于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五岳之首”的泰山,以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吉祥寓意。这说明

  A.客观事物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工作者的聪明才智④博采众长就能搞好文化创新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7.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B.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D.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反映了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交流D.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29.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自2001年教育部取消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以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教育部的这一改革

  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学习热情②能够确保各年龄段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③是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④彰显“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理念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表明

  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2010年中山市为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围绕“广州亚运”主题,开展万民长跑等体育运动;开展演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公民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系列措施使公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推进公民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

  32.(12分)材料一: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作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故事迷信思想严重。

  材料二: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指出,“只此一家,别无他店”的文化自大主义,用拒不承认或幻想取消世界上的多元文化的思维,去搞文化建设,不知道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参照物和对比尺度是什么,必然导致盲目自负、固步自封、简单化和低标准,甚至失去改革发展的动力;用这种态度去看待世界和多民族文化,不懂得多元文化的主体价值,就会忽视甚至蔑视各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结果不是走向文化霸权主义、*主义,就是走向文化投降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1)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8分)

  33.(16分)在学习了《文化创新》后,某校高二(1)班围绕文化创新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上网等手段查找到以下信息:

  上海:上海开埠地城市文化与世博文化其核心价值是一致的。那就是吸收新事物,包容新观念,创造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更要创新传统文化,这是文化永葆青春与和谐的动力源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也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激发我国和谐文化的创造力。

  安徽: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文化创新,有力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城市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等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而且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率先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书屋建设都走在全省前列。同时,文化创新还为文化产业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芜湖,文化创新不仅激活了传统的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等产业,而且数字动漫、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突飞猛进。

  假如你是研究组其中一员,请参与研究:

  (1)我国新阶段为什么各省市都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4分)

  (2)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6分)

  (3)请你运用探究获得的理论知识为当地文化创新提几条建议。(6分)

高二政治上册月考调研检测试卷.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0xH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