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3-03-25 12:06:0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目: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一、本课题国内外状况,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无疑是分析程序运用研究有经验的。在美国,分析程序时在财务舞弊非常盛行的情况下发展运用起来的。分析程序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SAS)第23号准则说明书里,该说明书将分析程序描述为:“通过调查对财务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及对数据和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该公告被1988年为SAS第56号取代,将分析性复核正式命名为分析性程序,并将其定义为:“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之间合理关系的比较和分析做出对财务信息的评价。”SASNO.56认为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1)帮助审计人员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2)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3)指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4)减少细节审计测试。在审计测试阶段,运用该技术的目的是指明可能的误报及减少细节测试。在审计完成阶段,是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指明误报的可能性。
  (二)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件及审计失败案例频频发生,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引起了注册会计师的重视。我国于1996年颁布的《独立性审计准则第II号——分析性复核》指出: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与此同时,规定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还规定了可使用的方法是:简单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在现代审计中,为与时俱进,我国财政部与2006年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新准则为分析程序做了新的定义: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它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分析程序的目的为:第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三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新准则规定了可使用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回归分析法。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中运用审计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但是没考虑到分析程序本身的存在的缺陷,很有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在阅读了许多学者的建议之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首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时,明确分析程序适用的范围;其次,在审计的各个阶段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再者,增加注册会计师关于分析程序实务运用及分析程序软件使用等相关的后续教育,并鼓励其多利用除企业之外的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建立行业统计数据资料库及开发相关分析程序的设计软件工具,更好地为注册会计师服务。
  (三)选题依据和意义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欺诈案件及审计人员法律诉讼案的频频曝光,审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审计质量,尽可能的地进行大范围的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减少风险,但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着审计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等残酷的现实。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提高审计效率。而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因此,许多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了分析程序,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帮助他们既准确又快捷的完成审计任务。
  然而,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尚不成熟,比如分析程序软件开发少、注册会计师对复杂分析程序方法运用能力有限及缺乏实务操作性。在此情况下,希望能够在灵活运用分析程序同时,能够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以及个人概括整理来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更好的发挥分析程序降低审计成本及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方案)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分析程序的概述
  1.1分析程序的涵义及特征
  1.2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必要性
  1.2运用分析程序应考虑的因素及方法
  2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
  2.1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运用
  2.1.1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运用目的
  2.1.2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2.2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
  2.2.1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运用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
  2.2.2各业务循环运用分析程序的具体实施方法
  2.3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运用
  2.3.1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运用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
  2.3.2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具体实施方法
  3分析程序在A公司的运用
  4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5总结
  (二)基本思路
  随着审计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分析程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首先对分析程序总体以及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阶段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以A公司为分析程序运用对象,以趋势分析法和和比率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将上述的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最后,针对分析程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范围有限、对运用主体要求高及只能提高间接证据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审计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分析程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首先对分析程序总体以及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阶段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以A公司为分析程序运用对象,以趋势分析法和和比率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将上述的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最后,针对分析程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范围有限、对运用主体要求高及只能提高间接证据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
  (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经验总结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新准则下我国分析程序在财务报审计中运用具体情况做出分析。
  2、数据分析法。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经济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对本文而言,在探讨新准则分析程序在财务报审计中运用,必须适当地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问题显得明确和清晰。
  (二)进度安排
  序号 任务计划 具体工作安排 时间安排
  1 论文选题 ①老师分专业出选题 9月17日——22日
  ②分专业对老师出的选题进行审核 10月7日——8日
  ③10月9日后网上公布选题、学生确定选题并按班级上交汇总选题意向统计表 10月9日——15日(周五必须提交统计汇总表)
  ④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分专业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写作等相关讲座 10月15日——25日
  ⑤公布最终的论文选题及指导老师 10月26日
  2 下达任务书收集并阅读资料 老师下达论文写作的任务书、学生收集并阅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2篇与论文相关的外文 10月27日——11月初
  3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写作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写作 11月1日——12月9日
  4 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 12月10日——13日
  5 论文写作及指导 有论文初稿 12月14日——1月15日
  6 论文答辩 分批次进行论文答辩 2011年3月——5月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Susan B.Hughes,James F.Sander,Scott D.Higgs,Chares P.Cullinan. The impact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entry-level auditors’ ablities to perform analytical procedur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2009,(18):29~43
  [2] Kenny Z.Lin,Ian A.M.Fraser. The use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by external auditors in Canada[J].Joure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2009,(18):153~168
  [3] 赵红英.分析性程序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运用[J].财会研究,2010,(07):69~71
  [4] 李岩.分析程序在识别财务舞弊风险中运用[J].财会研究,2010,(36):275~276
  [5] 沈丽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9,(11):97~99
  [6] 廖义刚,陈春香.浅析影响分析程序绩效的环境因素[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2):38
  [7] 杨新华,陈海燕.审计分析性程序质量控制对策探[J].商业会计,2010,(04):66~67
  [8] 张丽华.舞弊审计的方法与技巧[J].商业会计,2010,(04):45~46
  [9] 余涛.浅析分析程序的应用效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3):134~135
  [10] 季光伟.浅谈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2):80~81
  [11] 卫伟峰.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
  [12] 唐建华.风险导向审计思想的历史进程[J].审计研究,2009,(02):59~60
  [13] 陈华良.浅析现代风险审计[J].财会月刊,2009,(16):20~21
  [14] 谢盛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整合与改进[J].当代财经,2009,(11):51~52
  [15] 陈艳秋.谈风险导向审计中分析程序的实施[J].商业时代,2009,(20):104~105
  [16] 王丽卿.财务分析法在审计分析程序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0,(03):183~184
  [17] 陆迎霞.审计中分析程序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02):72~73
  [18] 李靖.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08,(08):38~39
  [19] 胡亚敏.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运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4):62~63
  [20] 廖义刚.审计是主体因素与分析性程序绩效[J].财会月刊,2008,(22):20
  [21] 胡运会.新审计准则下审计分析程序的运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4):80~81
  [22] 李忠安.我国新旧准则审计分析程序中的应用[J].财税科技,2007,(22):271~272
  [23] 章惠娣.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J].冶金财会,2007,(01):66~68
  [24] 李宁.分析程序在识别审计风险的运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8):42
  [25] 任富强,王红蕊.分析程序的应用误区及改进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2):43~44
  [26] 李铁群.分析程序审计准则的特点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思考[J].审计刊,2007,(03):10~11
  [27] 锁琳.浅谈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中的运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52~53

会计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14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