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四篇

副标题: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四篇

时间:2021-07-02 05:27:4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文档大全网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文档大全网!




【篇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


  清平乐·春风依旧


  [宋代]赵令畤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


  ①著意:著,显露;显著。意,情景。


  ②隋堤柳:指隋炀帝时在运河堤岸所植的杨柳。


  ③“搓得鹅儿黄欲就”:搓,用手掌来回揉摩,此处喻谓给柳树染色;鹅儿黄,即鹅黄色‘就,成。


  ④紫陌:指京师郊外的路。


  ⑤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系青色,俗称青门。此指京城的城门。


  ⑥雨魄云魂:比喻作者的行踪像雨中的魄、云中的魂一样飘泊无定。


  作品译文


  春风和往年一样,十分关心隋堤上的杨柳;清明时节温暖时分,它把柳枝儿揉搓成鹅儿黄的颜色。


  去年春天,我与你在京城的大道上,在城门外的隋堤上,一起流连;今夜,我却只能在梦中和你化为云雨的魂魄相见。我如此的悲痛,只需要几个夜晚,就会令我的一生憔悴不堪。


  赵令畤简介


  赵令畤(1061~1134)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太祖次子燕王德昭﹝赵德昭﹞玄孙。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知州,荐其才于朝。后坐元祐党籍,被废十年。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四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侯鲭录》八卷,赵万里为辑《聊复集》词一卷。


【篇二】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


  点绛唇·一夜东风


  [宋代]曾允元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


  数声啼鸟。


  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长亭道。


  一般芳草。


  只有归时好。


  注释


  ①梦转:犹梦觉。


  ②长亭: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饯别、暂歇之处。


  评解


  此词写闺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一夜东风,原应罗愁织恨,而词中却说“枕边吹散愁多少”;“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往往引起人们叹春惜花,无限感伤,而词中偏说“只有归时好”。在即将结束羁旅生活、踏上归程的征人眼中,长亭道上的芳草也在分享着他内心的喜悦。全词清丽婉约,情景交融。


  曾允元简介


  曾允元字舜卿,号鸥江,元江西太和人,生平不详。曾允元,宋代词人,名作《水龙吟》流传很广;《词综》卷二八谓其字舜卿,疑将曾揆之字误作允元之字。《元草堂诗馀》卷中入选其词4首,《全宋词》据以录入。




【篇三】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


  忆少年·飞花时节


  [清代]朱彝尊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


  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


  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赏析


  此词上片以三个四字句领起,利用时地景物的有机统一,简洁地点出庭院深深、春意盎然,为寻访恋人作了铺垫,以无声出意境。而重在写景叙事,可以分为前三句、后二句两个层次。“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三句交待自己重访旧地的时间、地点及道路情况。时间是在暮春时分,其时春风吹拂,柳絮飞舞。词人走过一条两旁种有垂柳的小路,来到了心上人居住过的庭院。后两句“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为另一层次。词人站在庭院里,只见一层层窗帘还像过去那样悬垂着,可是再也见不到那窥帘的女子了。上句用一“尚”字,笔意由轻快而凝滞;下句着一“但”字,作大幅度转折,加强了渴望与无望的反衬效果,浓化了词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不着“情”字,而哀怨之意毕出。


  下片紧承“窥帘人远”的事实及由此引发的感慨着笔,进一步抒写自己失落的情怀,以有声见心绪。也分前后两个层次,先是借景抒情,然后是直接抒情。“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以欢乐的莺声、燕语反衬自己的“幽怨”之情。正当词人站在庭院中,因“窥帘人远”而惘然若失时,忽然听到了林间传来的黄莺鸣叫声,见到了正在粱间呢喃的燕子。莺声燕语本是美好春色的组成部分,足可供人赏心悦目,但在感伤的词人听来,莺燕的啼鸣愈欢快,自己感受到的“幽怨”也就更为强烈、明显。“伴”字是句中之眼,是由景及情的一个关键字。说莺燕与人为伴,说莺燕的鸣叫似在宣告人的欢快,都可以领会,但若要说莺燕声“伴人幽怨”,就会感到难以索解了。这里的“伴”字是一种“陌生化”的用法,如果对“幽怨”之情没有特别强烈的切身体验,是不可能体会到此“伴”字的应用之妙的。下片的另一层次是作为结拍的最后两旬——“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直接抒情,收结全篇。与此前寓情于景的写法不同,这两句采用明白的语言,直接吐露自己的心声,与“当初不合种相思”不谋而合。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情,虽历千百年而不易。一结虽作后悔语,却非浅薄语。词人之所以言“悔”,根本原因在于其爱之过深、思之太苦。“悔”是在其受尽感情煎熬之后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骨子里正反映了他的沉痛。


  全词感情诚挚,从景物的描绘到出自肺腑的呼唤,情感渐渐升华,至最终达到高 潮,细味可以看到其中发展的脉络。


  译文


  又到了落花纷飞的时节,就在垂杨掩映的街巷,东风吹拂着庭院。重重的帘幕一如往昔,但帘中窥望的人离我已远。


  浓叶间仍听见黄莺婉转歌唱,梁上依旧有燕语呢喃,一声声都有我的幽怨。相思全都徒然无益,后悔当初与之相见。


  注释


  忆少年:词牌名,又名“十二时”、“桃花曲”、“陇首山”,双调四十六字,五仄韵。


  窥帘人远:谓情人不在眼前。窥,窥探。


  评解


  这首小词,宛转曲折地描写了春日怀人之情。作者把景与人融为一体。垂杨巷陌,东风庭院,又到飞花时节。重帘如昔,而窥帘人已远,勾起了绵绵情思。歌莺舞燕,更添幽怨。既是今日相思无益,悔当初不该相见。全词工丽和婉,情思缠绵。


  朱彝尊简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藏书家之一。




【篇四】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


  减字木兰花·春月


  [宋代]苏轼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


  轻烟薄雾,怎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注释


  1、春庭:春季的庭院。


  2、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阴历十五日半夜。


  3、摇荡香醪(láo):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香醪,美酒佳酿。


  4、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


  5、半落:微微低垂。


  6、婉娩(wǎnmiǎn):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7、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


  8、秋光:秋月。


  9、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白话译文


  春夜的庭院中,月儿正在当空。银光在摇荡的美酒上闪烁不定,好似优美的舞步。走过回廊,已经半落的梅花发出阵阵幽香。


  那轻风吹拂薄雾笼罩的春月,总是照着少年行乐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着孤独的远行人,更备感凄凉。


  简析


  皓月当空,与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阵阵,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确是少年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光那样,只照着断肠的离人。词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饮之令人欲醉。据《后山诗话》载,苏公居颍,春夜对月。王夫人云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公谓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词云。


  苏轼简介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四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2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