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导语】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作业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
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
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2.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
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
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废除封建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3.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
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
做的直接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区域 B.加强专制皇权
C.发展地方经济 D.防止地方割据
4.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
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
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
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
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 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5.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
加事实上的国家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
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梭伦执政时期 B.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 西塞罗生活时期
6.德国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
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下列说法可以体现“第三次征服”的是( )
A. 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
B.《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
C. 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D. 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8.奥巴马上台之初,雄心勃勃要“改变美国”,但是多年过去了,仍只是一纸空头支票。
比如:近八千亿美元重振经济计划实施后,犹如石沉大海,迄今美国失业率仍居高不
下;多年呕心沥血之杰作——医保改革法案,如今仍悬在空中,无法定案;通过削减
对富裕阶层的税收优惠来增加政府开支的提议,也未获得通过。对此,他认为“华盛
顿将一事无成,因为华盛顿四分五裂”。据此可知,他将“一事无成”归咎于( )
A. 联邦制原则 B. 民主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 D. 分权与制衡原则
9. 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序号代表的内容应分别
是( )
项目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① ②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③ 世袭
国家元首的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政府首脑 总统 ④
A. 总统 皇帝 选举 皇帝 B. 总理 宰相 世袭 皇帝
C. 总统 宰相 选举 皇帝 D. 总统 皇帝 选举 宰相
10.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B.加强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11.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
中国融人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12.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从外交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
功……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
对和彻底的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
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这封信写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3.2012年3月11日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纪念日,南京各界举行了一
系列纪念活动,纪念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这一里程碑。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它仿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
C. 它建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治体制
D.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14.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
生活中要容纳*的意见。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
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
神”主要是指( )
A.自由精神 B.平等精神 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
15.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
东写这首词时正值( )
A.工农革命军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6.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
A. 卢沟桥抗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17.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18.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偷袭蒙马特尔高地”“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专政尝试”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是( )
A.里昂工人起义 B.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19.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链条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有一个一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据此判断下面哪一年份可成为世界现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 )
A.1500年 B.1840年 C.1911年 D.1917年
20.“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
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
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2007年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惊现“最牛公章”,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
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公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
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
入账报销。这一举措有利于( )
A.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C.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英九握手,意味着海峡两岸关系又前进了一步。
以下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台湾*的决定使两岸同胞隔绝状态打破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倡两岸通航、通邮、通商
③江泽民发表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④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23.美国福特政府认为,“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
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
请尼克松访华。”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美国政府决策效率低下 B.外交形势受到冷战干扰
C.力推中美关系全面和解 D.外交困境并未实现
24.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
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
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5.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
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巩固丁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C.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 D.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出大量商品
二、非选择题
26.(16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4分)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4分)
德意志帝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法律基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权力中心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 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4分)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7分)
28.(19分)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说2015年的中日关系依然不会平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材料三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4分)
(3)材料三中“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背景及影响。(9分)
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作业试题.doc正在阅读:
[衡水寒假作业高一历史答案]上学期高一历史寒假作业试题04-08
幼儿园保安年度工作总结2021:幼儿园保安个人年度工作总结09-25
青海2022年下半年自学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11-29
精选高考励志语录集锦三篇03-01
新加坡留学:国际商务专业介绍06-05
天津津南2018考研复试安排【已公布】02-17
2021年江西税务师考试时间延期09-06
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01-12
童年趣事作文700字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