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备考建议,2017高考语文备考建议和方法

副标题:2017高考语文备考建议和方法

时间:2023-08-24 11:1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备考建议
  1、 熟悉大纲要求,明确考试范围。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2016年全国课标1卷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都完全符合《2016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明确了语文高考的范围:“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这个规定实际上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和备考的方向,以此为基础,我们应该合理调整选修课程的安排,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2、 研做高考试卷,参悟命题规律。
  纵观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试卷,其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试题结构、试卷题量都相对稳定,这便于教师和学生在总复习时把握复习重点和命题规律。高考试题是的复习资料,所以,研做高考试题,应该是高三语文教师的必修课。考什么(内容)和怎么考(方式和难易程度),高考试题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我们只有认真研做高考试卷,了解这些命题特点和各类文本的选文特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考试大纲和试卷整体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每年的考题固定不变。因此,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点不能轻重不一,应立足于考点的全面复习,点点落实,同时对照近三年的试题,在常考点、必考点上多花一些时间,下多一些工夫。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训练、反馈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教材复习课”要注重基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落实(识记,背默)、突出重点(古诗词,文言文;文体特点)、形成系统(归类,总结)。“试卷讲评课”不能平均使力,学生出错率低的知识点可略或省,而学生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则需重点突破;要注重知识规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注重落实。“专题复习课”要做到明确考纲,确定目标;专题训练,教给方法;归纳总结,提炼规律;反馈矫正,突出重点;实战演练,拓展延伸。等等。
  4、 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
  语文知识是比较琐碎的知识内容,但学生要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建构起系统的知识
  框架。经过十几年的学习,高中生的知识积淀已经相当丰厚了,只是大多数同学头脑中的知识还是松散的不够系统的知识碎片。依据考试大纲,对各个知识点逐一落实是巩固课本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环节。通过分知识点复习,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对语文试卷的框架有一个整体认识,每个部分考查哪些相应知识点都了然于胸,每个知识点都清楚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应考,如何提高得分能力。考生在备考时必须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明了,这样到了考场上才能实现准确的知识迁移,明白考的是什么,明白这样的考点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5、 强化规范意识,避免无谓失分。
  2016年高考阅卷继续采用网上阅卷的方式,对于学生答题的规范要求很高,再加上这两年的答题卡设计有了新的变化,选考部分要求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答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但是学生因为缺乏规范意识导致没有按规定答题的现象比较严重。此外,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虽然没有专门命题进行考查,但实际上在文言翻译的关键词语、补写语句、图文转换和作文中都会或多或少成为学生失分的因素。因此,要求我们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在答题规范方面应该严格要求。可以从高一学生入学开始就对书写规范方面严格要求,平时考试评卷就对答题不规范现象严肃处理,对于不按规定答题、语言表达不规范、作文卷面较差的情况明确扣分。只有经过三年不断强化规范意识,把答题规范作为平时考试的一个重要准则,才能减少高考中的类似失误。
  6、 关注家国人生,培养家国情怀。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2016年全国课标1卷选材继续保持了强烈的时代感,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强调内容的人文性,注重题目的生活情景化。所选用的材料涉及艺术、科技、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所以教师在备考时要引导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活,把握主流的生活现象或领域,要“生活在时代中”,处处留心语文,在广阔的日常生活、学习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总之,在语文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讲究策略,重视能力,重视素养,凸显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复习过程中,要努力贯彻课改精神,提高教学效率,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有效地促进考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形成,促进考生全面、健全、和谐地发展。
  高中语文写作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2017高考语文备考建议和方法.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34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