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通过教学可以感觉到,整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情。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在朗读感悟中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但是从课堂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1、学生的朗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朗读还不太到位;有的学生还把握不好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领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较多,而自己的体会感悟的表现较少等。
2、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需要加强。有的学生光顾表现自己而举手,根本没听老师的提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造成站起来什么都不会,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讲的情绪。
3、学生还是缺乏训练,发言声音普遍太小,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也是一种很不好的说话习惯。
4、本人自己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都应该继续加强,过渡语言、评价语言都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的激励。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注意,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他们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因此,在识字学习时我根据以上特点,将生字的巩固和要认的偏旁寓于游戏之中,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而在课文朗读上我以激趣为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班内的邓川江同学比较腼腆,回答问题很胆小,很多次他想要举手却又不敢举,我觉察到后,适时地让他起来大胆朗读。当他读完后我又对她进行了表扬,他坐下后我发现了她眼中充满了阳光,这节课他的表现很积极。就这样我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观察学生的一言一举,明辨教学互动中出现的“风雨”和“阳光”,加以引导和鼓励,收获了许多真诚地感动。
低年级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需要老师各方面都要“细”。因此我在一些细小处适时抓住孩子心里加以鼓励,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说:“动手动脑的孩子会更聪明!”以此鼓励孩子拿起笔边读边画出生字加强记忆。只有教师事无巨细,处处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事无巨细的接班人。
通过这节课,我真正了解到了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看、多思、多总结,让自己课堂更加愉快。
这节课的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虽然平日里,我们学校也有升旗仪式,但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可惜的时候在播放课件时,进行曲和国歌没能播放成功,以至于学生没能真正融入其中,对那种迫切想去北京看看的情感也有所影响。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课上,我让学生紧跟我的教学脚步,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文情。具体做法如下:从有感情地读课题入手,到重点指导朗读课文分句,到找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再对这句话进行反复导读,最后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不足之处就是课上,我没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与试教相比相差甚远。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篇课文的教学只停留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因此,我还收集了一些图片,引领学生感受雄伟的“万里长城”,红叶似火的“香山”,古老的“故宫”,世界闻名的“北京大学”等。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如果我能在课后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我想会更好。
另外,我发现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集中识字比较理想。这节课,我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的识字效果没能如愿,反而使课文教学显得有些脱节。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加明确了:
1、课不仅是备教案,更是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2、课堂任务安排很重要,难重点一定要明确。
3、一个环节与一个环节的连接一定要有目的性。
首先,扫清字词障碍,为学文做铺垫。
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仍是本课重点。学生先初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本课生字、生词,先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然后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过语言文字品味文本内涵。
在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交流:“平平搭了几间房?”“四间。”“这四间房都给谁住?”“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还有一间给谁住呢?”“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没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汉”、“没有父母的孩子”、“灾区的人”……“从这里你觉得平平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仅爱家人,还爱其他人,如果平平现在又搭了许多房子,你说他会让哪些人来住呢?”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5篇).doc正在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5篇)11-06
2018年云南高考第十二轮征集志愿将于8月16日进行07-09
青海2015年造价工程师合格证书领取时间10-05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范文|小学三年级秋天来了作文范文11-13
安徽淮南2017年中考查分入口12-24
山西2020年10月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10月26日至31日11-13
山东艺术学院2018年6月英语四级报名时间及报名条件04-24
国庆节寄语:2016国庆节祝福短信大全03-24
小蒜头成长记作文1000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