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日记1000字5篇

时间:2023-05-21 21:1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记# 导语】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时期的实践经验与思想内涵深深镌刻进中国共产党员的内心,辉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里。正值建党百年之际,三集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聚焦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延安的辉煌历程,展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革命圣地的不同侧面,通过饱满的情绪、动人的细节、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影像,再现了延安精神与中国革命的互动与共振,是当下深入读解延安精神的又一部电视文献纪录片创新之作。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日记1000字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三集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近日在央视科教频道成功播出。本片立足当下视角,以“脊梁”“求是”“为民”为三个专题和主线,真实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推进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讲述了领导中华民族迈上伟大复兴辉煌征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从延安一步步走来;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如何从延安一步步走来;生动讲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奋斗目标如何从延安一步步走来。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陕西省纪委监委、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中国方正出版社、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从2020年5月下旬开始,就积极联合并有效行动起来,及时启动了这部影视作品的准备工作,力图对延安精神的最新阐释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入解读和广泛宣传。

  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在闫东导演的严格要求和高效部署下,主创人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多次在延安及相关地区体验、考察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纪录片的主题和基本构架。对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大角色定位,即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脊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脊梁”“求是”和“为民”这三个主题,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

  一.彰显“脊梁”作用,汲取信仰的力量
  “脊梁”,取民族脊梁之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成为一个全国性、群众性的大党。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中,她大义凛然、勇于担当,“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获得了亿万民众的普遍接受、广泛认可和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担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脊梁作用的光辉形象,从延安一路走来。当时,我们党从民族生死存亡的现实需要出发,主动顺应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呼声,及时调整政治路线,推动国民党走向抗日的历史洪流,倡导并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对敌斗争的最前沿,发动、组织并领导群众,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竭力维持合作抗日到底的局面,挺立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钢铁脊梁。

  纪录片第一集,从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标建筑——延安宝塔讲起。全面抗战时期,延安古城在日军飞机轰炸中损毁殆尽,延安宝塔多次历经炮火硝烟。影片的第一个故事非常富有象征意义。当时,延安就已经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宝塔山成为了团结抗战和民主解放的精神标识。民族危亡之际,屹立在黄土高原之上的巍巍宝塔,在众多炎黄儿女的眼中,成为了支撑我们民族抵御侵略、威武不屈的化身,成为了指引他们团结御侮的航标,成为了民族必胜信念和奋发进取的象征。当时的延安,地瘠民贫、物资匮乏、封闭落后,但为什么数以万计的爱国青年,克服重重困难,“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就是因为这里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里聚集着中华民族秀的子孙,这里处处彰显着“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来“汲取信仰的力量”。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信仰的力量来自哪里?本纪录片通过对延安时期党为民族救亡所付出艰辛努力的集中展示,让我们充沛地感触到这种磅礴的伟力,来自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出生入死、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脊梁和先锋作用。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学习弘扬延安精神,挺起脊梁、砥砺奋进,充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执著追求。

  二.发扬“求是”作风,寻找党性差距
  “求是”,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开展整风运动,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第一个历史决议;坚持独立自主,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间隔17年、筹备14年之后,成功召开了团结的胜利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纪录片第二集的开篇,是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实事求是”石匾失而复得的故事,包含有强烈的现实寓意。尽管“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创。但是,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个已经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存在了近2000年的词汇,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成功激活了它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使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党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党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与此同时,延安时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被明确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同志多次都讲到,实事求是“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实事求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党员理解为党性的第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来“寻找党性的差距”,事实上就是希望我们积极继承和弘扬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一定要深入发扬本纪录片中所呈现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习仲勋等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在工作中,时刻对照检查是不是对党忠诚?是不是能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在干实事、求实效?始终坚持以党性为立身成事之本,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担当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为民造福确定为的政绩,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不断彰显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践行“为民”宗旨,校准前进的方向
  “为民”,是“一心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的伟大实践中,舍生忘死、无私奉献,担当起了民族的先锋和人民的公仆,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热情颂扬和誓死跟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始终带领人民谋幸福的最可靠的主心骨,从延安一路走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奋斗目标,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过程中,切实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实施精兵简政,实行“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开展大生产运动,创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区,坚持始终“站在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党把自己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把群众路线确定为自己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延安时期至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被明确为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纪录片第三集,开篇讲述了普通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的故事。张思德在生产劳动中因公殉职,引发了毛泽东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接着,纪录片通过将张思德的牺牲与延安时期一位年轻有为的红军将领黄克功,以及另一位有着光荣历史的老革命肖玉璧的死来比对。这三个人,都是共产党员,都曾为革命做出过有益的贡献。他们身份不同,死因不同,死的价值和意义也完全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黄克功因为破坏红军纪律、违反 革命政府的法令、枪杀革命同志,被处以极刑,毛泽东认定其行为“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贪 污、开小差、为升官发财以至叛变革命的肖玉璧,在被判处死刑后,《解放日报》的社论将其定义为“小丑”和“莠草”,明确指出:绝不允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杂草生长“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有了,就拔掉它!”通过三者的比对,我们不难发现张思德和黄克功、肖玉璧等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张思德不是“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在于是他坚定不移地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毫不动摇地践行着党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来“校准前进的方向”。当然,我们也得弄明白什么才是前进的依据和准绳?通过本纪录片的集中展示,我们不难发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共产党人的前进依据,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是衡量我们事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学习弘扬延安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永远坚守初心、持续滋养初心、笃实践行初心,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辉煌业绩。

2.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日记1000字

  近日,三集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在央视科教频道热播,引来广泛热议,盛赞是一部好片。好就好在我们从生动的延安故事里,找到了“从哪里来”的根、看到了“到哪里去”的路。

  在当下,三集文献纪录片是较短的、少见的,且很容易给人匆促、堆积、空泛的感觉,而本片是大主题精制作,给人留下了从容、生动、深刻的印象。老延安们的生动描述让人久久难忘,片中的娓娓解说让人回味无穷。三集片子围绕“延安精神”的淬炼、发扬、传承这个主题,沿着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工作路线这“三条主线”的形成、发展展开,生动而深刻地回答了我们党、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伟业从延安走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迈进的鲜明主题。观后,给人许多启迪。

  启迪之一:我们从延安走来并继续前行,就是从延安沿着党的正确政治路线走来并继续前行。坚持党的正确政治路线,是第一集《脊梁》的主题,是建党百年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在建党初期,我们党也遇到了许多挫折。只有到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才实现了历史性转折,特别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全面成熟了起来。其主要标志是,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党的通过了第一个“历史决议”、党的七大确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正确政治路线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就是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高度概括的党的“三大 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其中,统一战线是基础、武装斗争是中心任务、党的建设是根本保证。本片第一集围绕“三大 法宝”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刻阐述。

  我们从延安走来并继续前行,就是从延安沿着“三大 法宝”指引的道路走来并继续前行。在新时期,坚持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就是坚持党的**以来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三大 法宝”,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把坚持党的领导、促进人民大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这是本片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迪。

  启迪之二:我们从延安走来并继续前行,就是从延安沿着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走来并继续前行。坚持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是第二集《求是》的主题,是建党百年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第二条主线。建党初期,党的工作不断受到“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的干扰。在延安,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和党的七大,开展了三年八个月的全面整风,全面纠正了党内错误思想。在延安,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其中,在1941年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总结了建党二十年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得出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结论。从此,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本片第二集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刻阐述。

  我们从延安走来并继续前行,就是从延安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来并继续前行。在今天,就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沿着改革开放以来恢复并发展的思想路线前行,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本片给我们的第二个重要启迪。

  启迪之三:我们从延安走来并继续前行,就是从延安沿着党的正确工作路线走来并继续前行。坚持党的正确工作路线,是本片第三集《为民》的主题,也是建党百年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第三条主线。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从此,为人民服务就写在了党的旗帜上、党的章程里,成为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正确的工作路线。本片第三集围绕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刻阐述。

  我们从延安走来并继续前行,就是从延安沿着党的群众路线走来并继续前行,就是要始终坚持毛泽东倡导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就是要始终坚持邓小平倡导的“群众拥护”标准,就是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本片给我们的第三个重要启迪。

  总之,该片是一部讲好中国故事、讲明中国道理的精品力作,生动而深刻地回答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性课题,教育和启迪我们要牢牢把握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工作路线这“三条主线”,也即牢牢把握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强调的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牢牢把握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的“十个坚持”的建党百年经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日记1000字

  最近,通过电视观看了三集电视片《我们 从延安走来》。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高昂的热情迎接党的会议召开前夕,中央以新时代的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革命历史,讲述新中国从延安走来的故事,阐释延安精神,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们提供的重要学习材料。

  在第一集《脊梁》中,着重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展现中国共产党将陕北和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在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所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在第二集《求是》中,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七大为核心内容,从党的扩大的、延安整风、再到七大通过新党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全景式展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在第三集《为民》中,讲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工作路线。延安时期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故事,集中体现了党与人民、军队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通过观看学习,使我更加深入了解我们共产党的延安精神实质内涵,更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觉悟,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听党话,跟党走决心。我们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民服务的能力,以饱满热情迎接党的召开。

4.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日记1000字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上大转折、大融合、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三集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以脊梁、求是、为民为主线,彰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用鲜活的史实追念一个时代,用群众的话语讲述一个道理,用生活的细节还原一段历史,使观众对延安精神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是近年来诸多延安时代影像化历史叙事的精品力作。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脊梁,也是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砥砺奋进的集中体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岁月,经受了能否落脚陕北以及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局部执政、转战陕北、贫穷落后自然条件等严峻考验,渡过一道道难关,冲破一道道险隘,化解了一个个矛盾,破解了一道道难题。《我们,从延安走来》不是用空洞的话语来说教,而是以审视历史的视角,以丰富多彩的史实、史料、史论,向人们叙述历史原貌和个中原由。这就是——共产党人始终把握历史主动,坚持以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守真理、坚定理想、坚持独立自主,把革命胜利的立足点始终放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上;这就是——共产党人以“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不怕牺牲、不负人民的必胜信念,把最严峻的形势看作“黎明前的黑暗”,将大的敌人视为“纸老虎”,顽强拼搏,征服了一切敌人和困难;这就是——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立足于“永久奋斗”,大力倡导谦虚谨慎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团结进取的主心骨。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之后,经过深刻的总结和反思,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得心应手地处理了各种棘手而复杂的问题,党的各项事业卓有成就。但是,共产党内还存在着亟需解决的理论创新问题。《我们,从延安走来》以“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命题为中心,彰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摈弃“教条式的”“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创造性的”“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成功解决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两大根本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座丰碑。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与学习贯彻,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在哲学思想方面,有《矛盾论》《实践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革命理论方面,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 法宝等;在政治经济的政策方面,有“三三制”建政原则、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在道德理性方面,拓展出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艰苦奋斗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人格追求的新规范、新气象。

  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确立,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共产党人的,也见证着共产党人步步走来的辉煌。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掷地有声地宣告“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我们,从延安走来》记述了许多人们熟悉又陌生的史实,其中有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大政方针,但片中对人们印象和感悟最深的是关心群众现实生活的“小事”:老百姓的“油盐柴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孩子的问题、读书上学的问题、生疮害病的问题。”如中央医院帮助侯家沟的婆姨生孩子,把“二流子”改造成“劳动英雄”、普通农民当上了民选的县长等,真切体现了把政治化与人性化融为一体。从老百姓“绣金匾”到人民高唱《东方红》,说明了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护,反映了边区新型社会的缩影,共产党把边区建成“新中国的雏形”,并一步步走向全国。告诉我们党的宗旨实践和实现的评判标准是群众实践,党的先进性评判的标准是群众公认,党的干部赢得群众爱戴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公信力和人格魅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是延安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和发展的“真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步步走向全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前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对新挑战和新目标,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5.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日记1000字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革命圣地。

  传唱理想不灭,信念不止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对于延安这个地方,我是再熟悉不过了,我的四年大学时光便是在这个充满智慧与光明的红色革命圣地度过的,在延安学习成长的那几年,让我对延安精神有了初步认知。纪录片中的一个个革命旧址,仿佛让我又回到了大学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去过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一种自豪感从我内心油然而生,因为我也在这个红色革命圣地的熏陶下,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

  延安,红色革命圣地,窑洞虽简陋狭小阴暗,却住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抗日民族战争和解放战争。

  《脊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决定的政治路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将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领导人民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在一场场战役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民族抗战的脊梁,选择奔赴延安,就是选择坚持全面抗战,就是追随胜利曙光,就是追求美好理想。

  从延安走来的共产党人,他们坚持真理,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不负人民,经受了各种风险考验,付出了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求是》即“实事求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成就伟业的重要法宝,它承载着革命的实践,从延安一路走来。

  学校附近的学习书院,也是我们常去参观学习的地方。毛泽东说过,要克服本领恐慌,发挥先锋作用,做实事求是的模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了现在,也必然要靠学习走向未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所在。延安精神始终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党员更要坚持用延安精神鞭策教育自己,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以校准前进的方向。

  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举起“实事求是”的思想旗帜,从延安一路走来!

  《为民》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是民众的公仆,为民服务就要做廉洁奉公的模范,官再大,功劳再大,都要坚守革命的法纪!

  纪录片中谈到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运动中培育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也激励着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时期延续至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人不断夺取胜利的信心动力和勇气的源泉之所在。千秋伟业,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纪录片中对老一辈革命家的采访内容,让人看了百感交集,他们经受了岁月的洗礼,被采访时年龄已经很大,有的老人已口齿不清,但是从采访中还是可以看得到他们坚定的眼神,对自己曾受的苦难与折磨无怨无悔。这种精神最使我感到震撼,更加感慨他们每一个人无怨无悔付出自己的青春和血泪,更加感动于老一辈先烈视死如归的奉献牺牲精神。观看记录片时,那一帧帧熟悉的画面,一段段革命的岁月,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我将延续在学校所学习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在我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定理想信念,把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日记1000字5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474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