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雨霖铃原文-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

副标题: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

时间:2022-03-30 13:16:5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衬托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了解下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欢迎阅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注】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④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⑤无绪:没有情绪。


  ⑥兰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⑦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⑧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雾。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⑩经年:年复一年。


  【赏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以白描手法,写情人间离别时的情态,表达出难分难舍的情意。他们在一个“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秋日傍晚分别,那凄切的蝉鸣、萧瑟的秋景、阴沉的暮色都为离别增加了几分悲凉。正当两情依依之时,兰舟却催人出发,于是千言万语化为了“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只紧紧地握着手,泪眼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两句语言通俗,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寥寥数语把人物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眉头紧锁,泪眼迷离,失魂落魄之状都传神地刻画出来。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无语凝噎”,无言胜过千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扩展阅读:柳词内容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4、其他


  柳永还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其《戚氏》一篇,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誉为《离骚》的遗风。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黄裳: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张端义:①自宣政间,周美成、柳耆卿辈出,自制乐章。②项平斋所训“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扣其所云,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


  晁无咎: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


  苏轼: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胡寅: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柳奢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陈振孙:其(柳永)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叶梦得: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陈师道:(柳永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


  王灼:(柳永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俞文豹: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严有翼:(柳永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


  李清照:①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②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周济: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陈廷焯:秦写山川之景,柳写羁旅之情,俱臻绝顶,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宋翔凤:耆卿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唱。


  郑文焯:(柳永词)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刘永济:其通俗之作,本代歌妓抒情,自必为此辈所喜闻乐道者,故其所作,传布极为广泛。


  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吴熊和:在北宋重声乐的时代气氛中,光靠歌词是难以传之遐迩、雅俗共赏的。(柳永词)是得力于新声,即大量新兴曲调的。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4Y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