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自学考试试卷-2017年7月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概论》材料分析题(2)

副标题:2017年7月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概论》材料分析题(2)

时间:2023-12-02 23:2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材料二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答案:(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才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现代工业,实现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2)正是由于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路线、纲领、方针,体现了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从而使我们党能够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考生首先要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中心内容分析清楚。材料一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的一句话,接下去的内容是“消灭日本侵略者,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民,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只有这一切,才能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才是中国人民所欢迎的。”这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论述。材料二引用的是******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的内容,这是对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目地的高度概括。“七一“讲话中的这段精辟论述,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 材料一:“老实不客气的,我们要包办国民革命:一,在此时我们更要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他们戴了一个民权的假面具,汪(精卫)便是此派之代表,所以我们目前最主要的敌人是他们。……”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强调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在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时再次强调:“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试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答案: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其他阶级和政党领导,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1)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领导权问题,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也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坚持无产阶级对于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能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条件、进程和结局,能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要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上去,是中国共产党光荣而伟大的革命任务,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两项革命任务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中国无产阶级具备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等。除此之外,它还有特殊的优点: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的彻底性,中国没有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他们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与农民的这种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比较集中,便于组织。

  第四,中国无产阶级从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建党初期,对无产阶级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领导权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并没有认识清楚。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在中共四大前后,党内受到彭述之等人关于“无产阶级天然领导权”观点的影响,中共四大对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特别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中的种种复杂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回答。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完全正确的,但“天然”的认识则是错误的。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不可能是天然的,资产阶级虽然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由于它的阶级本性又决定它一定要和无产阶级争夺对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贯穿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过程。在中共四大前后,瞿秋白、邓中夏、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共四大的不足。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防止右倾投降主义的复活,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这其中就包括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材料二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内容。

  3.材料一 中共四大前,中国共产党内有彭述之等人“无产阶级天然领导权”的观点。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防止右倾机会主义的复活,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材料二 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不是以附属于资产阶级的身份,而是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和目的参加的。在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虽还幼稚,但因为它压迫,所以最有革命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答案: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其他阶级和政党领导,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1)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领导权问题,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也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坚持无产阶级对于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能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条件、进程和结局,能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要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上去,是中国共产党光荣而伟大的革命任务,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两项革命任务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中国无产阶级具备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等。除此之外,它还有特殊的优点: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的彻底性,中国没有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他们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与农民的这种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比较集中,便于组织。

  第四,中国无产阶级从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建党初期,对无产阶级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领导权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并没有认识清楚。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在中共四大前后,党内受到彭述之等人关于“无产阶级天然领导权”观点的影响,中共四大对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特别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中的种种复杂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回答。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完全正确的,但“天然”的认识则是错误的。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不可能是天然的,资产阶级虽然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由于它的阶级本性又决定它一定要和无产阶级争夺对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贯穿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过程。在中共四大前后,瞿秋白、邓中夏、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共四大的不足。

2017年7月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概论》材料分析题(2).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4d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