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乡的诗句 古诗词-关于思乡的古诗词《秋日酬王昭仪》阅读

副标题:关于思乡的古诗词《秋日酬王昭仪》阅读

时间:2024-09-07 14:5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了解下他的诗文,欢迎阅读!





  秋日酬王昭仪


  宋代: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译文


  忧愁到浓烈的时候拿酒来自斟,挑亮灯端祥宝剑不觉泪痕已深。


  黄金台尚且羞愧缺少知己,碧玉歌即将自叹空有好音。


  秋风里万叶飘摇孤馆的梦难成,夜雨中一盏昏灯唤取思乡的心。


  昨夜里庭院前面的梧桐私语,那萧萧寒气吹入我短薄衣襟。





  注释


  黄金台: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隗:鲍本《水云集》作“愧”。


  碧玉:碧玉,汝南王妾名。”湘:鲍本《水云集》作“将”。


  劲气:寒气。


  创作背景


  《宋诗纪事》卷八十四收有王清惠和汪元量酬赠诗四首。汪元量此诗写自己秋日的感受,抒发了去国怀乡的痛苦心情。





  赏析


  无声是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里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


  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又,《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清惠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降巨们为伍的坚贞节操。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息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


  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李压林《湖山类秘》说:“吴友汪水云出示《类稿》纪其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艰关愁叹之状备见于诗。微而显,隐而彰,哀而不怨,歌欺而悲,甚于痛哭。”徽”与“湿”,隐与彰,本来是互相对立的,但水云(元量号)独能把它们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就这首诗而言,其中“少知己分”、“空好音护”、“孤馆梦”、“故乡心”等等,几乎可以说是千百年来被文人学士们唱烂了的陈词,因而人们可能误认它是一首等闲之作—这是此诗“显”与“彰”的一面。但如果知人论世,稍作进一步的考察,那么汪元只要愿意攀附元朝新贵,则“黄金台”必不甚远,故乡也可“荣”归,由此又可断定这首诗中的知己之叹、故乡之思绝不能作通常意义来理解——这又是此诗‘隐”与“微”的一面。


  


关于思乡的古诗词《秋日酬王昭仪》阅读.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50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