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时间:2023-02-07 01:0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抓住了地图这一关键要点,那么地理知识便找到了依据,©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4 (5).jpg

1.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一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2.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二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3.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三


  1、物质性—天体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属于天体的一部分不叫天体,如:陨星≠流星体)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运动性—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形成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中心天体:太阳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中心天体:地球河外星地月系卫星:月球

  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统(行星及卫星)

  银河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他恒星系统

  注: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仅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不是整个宇宙。半径约为150~200亿光年。

  3、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5、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

  6、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注:行星绕太阳(恒星)运行,卫星绕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

4.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四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1)制糖业(甘蔗制糖厂、甜菜制糖厂)、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厂——应布局在原料地附近;布局类型属于原料指向型;原因是:制糖业——原料到产品失重较大,运输成本高。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厂——原料容易变质,不便于长途运输。

  (2)啤酒厂、普通家具厂、印刷厂、石化厂——应靠近市场;布局类型属于市场指向型。原因是: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费成本较高。

  (3)炼铝厂、炼铜厂、电镀厂——应靠近能源供应地(水电站或火电站)。布局类型属于动力指向型。原因是:消耗能源量大。

  (4)电子装配业、普通服装、鞋帽、包袋、制伞、普通玩具等——应靠近劳动力丰富的地方布局;布局类型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原因是:生产需要劳动力数量大,且劳动力工资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

  (5)集成电路、高分子合成、激光、精密仪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应布局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附近科技发达的地区;布局类型属于技术指向型。原因是:对技术要求高。主导因素——人才与交通(或知识与技术)

  (6)某些特殊工业的布局要求:气象站——要求环境清新,地势高爽的地方;感光器材厂—要求环境清洁优美;自来水厂一般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水质好的地方。

  (7)有污染的工业要考虑主要产生的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从而布局选址时应考虑风向、水源地、河流流向、距离居民区的远近,并且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立卫生防护带(绿化带)。

5.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五


  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6.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六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6N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