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3-02-15 21:04:0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把你的手举过你的头顶,你会发现你的手总比你的头要高,说明做事情总比想事情重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些什么吧!©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必修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一


  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度时,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

  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为物体质量,v为末速度,为初速度

2.高一必修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二


  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3.高一必修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三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高一必修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四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5.高一必修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五


  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②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

  ③两物体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

  (4)大小: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静摩擦力fmax之间

  (5)静摩擦力Fmax:

  ①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为方便起见,解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Fmax=F.

  ②Fmax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正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的数值与正压力大小不成正比。

6.高一必修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六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7l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