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3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三篇】

副标题:沪教版3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三篇】

时间:2024-06-04 23:5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教学计划设计,是水平计划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开展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是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篇一】


  (一)、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2、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万字。

  3、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4、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练习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加以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或课文中的文字复述课文。

  4、把课文读得自然、流畅,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5、掌握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比较辨析、搭配运用、褒贬范围等方法理解词语;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等方法理解有关句子。

  6、学习用各种方法理解词句。

  7、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给一定的方法,引导质疑问难。

  8、学习质疑问难的方法,在阅读课文中,对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标点等提出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字348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阅读和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注意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注意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读准三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积累本册教材中学过的345个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词语,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4、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顿号、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5、听人说话,能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能抓住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转达。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注意礼貌语言。在交谈中能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会提出询问。

  6、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说话练习中能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具体地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提高默读能力,能借助资料解决阅读中的部分疑问。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熟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

  8、学习观察生活,学习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学写简单的日记、观察作文、看图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有顺序、语句较通顺,学习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练习由大作文、课内片段练习和课外小练笔组成。大作文次数要求80次。


【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学生书写乱,学习习惯差。因此新学期中我要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进行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本册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本册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习作方面,从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口语交际方面,“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

  三、教学措施

  1.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识字量,这是下限。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意在引导,老师可以从这些安排中受到启示。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另外,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单独编写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教材,使用写字教材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因学生初学钢笔字、毛笔字,运笔技能常常掌握不好,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落实词句训练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引导的办法是表扬和激励,也可以适当进行检查。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做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要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6)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人。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7)组织好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宜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3.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4.选读课文的教学。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5.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能体现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语言发展的过程。

  (3)全员参与。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适合交际的,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实践。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又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6)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6.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有的话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可以动笔的机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学时,也可以对教材中习作内容的安排灵活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内容。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要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

  (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本册还安排了一次想象作文--编童话故事。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学生书写乱,学习习惯差。因此新学期中我要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进行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本册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本册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习作方面,从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口语交际方面,“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

  三、教学措施

  1.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识字量,这是下限。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意在引导,老师可以从这些安排中受到启示。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另外,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单独编写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教材,使用写字教材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因学生初学钢笔字、毛笔字,运笔技能常常掌握不好,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落实词句训练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引导的办法是表扬和激励,也可以适当进行检查。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做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要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6)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人。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7)组织好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宜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3.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4.选读课文的教学。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5.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能体现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语言发展的过程。

  (3)全员参与。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适合交际的,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实践。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又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6)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6.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有的话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可以动笔的机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学时,也可以对教材中习作内容的安排灵活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内容。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要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

  (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本册还安排了一次想象作文--编童话故事。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学生书写乱,学习习惯差。因此新学期中我要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进行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本册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本册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习作方面,从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口语交际方面,“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

  三、教学措施

  1.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识字量,这是下限。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意在引导,老师可以从这些安排中受到启示。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另外,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单独编写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教材,使用写字教材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因学生初学钢笔字、毛笔字,运笔技能常常掌握不好,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落实词句训练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引导的办法是表扬和激励,也可以适当进行检查。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做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要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6)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人。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7)组织好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宜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3.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4.选读课文的教学。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5.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能体现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语言发展的过程。

  (3)全员参与。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适合交际的,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实践。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又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6)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6.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有的话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可以动笔的机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学时,也可以对教材中习作内容的安排灵活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内容。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要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

  (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本册还安排了一次想象作文--编童话故事。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沪教版3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8V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