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导语】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第一篇】
1 下列各项中,能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的是
A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 肾小囊内静水压降低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
E 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升高
2 根据管球反馈学说,当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增加时
A 同一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 同一肾单位的肾小球血流量增加
C 肾交感神经兴奋 D 近端小管对水和溶质的重吸收增加
E 肾素分泌增加
3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A 当入球小动脉收缩时升高 B 当出球小动脉舒张时升高
C 比出球小动脉血压低 D 比体内其他毛细血管血压高
E 随机体动脉血压的升降而升降
4 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 重吸收Na+和分泌K+ B 重吸收Na+和分泌H+
C 释放肾素 D 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 E 浓缩或稀释尿液
5 给家兔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ml后尿量增加,其原因是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 肾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D 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
E肾血流量增加
6 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
A 不随重吸收物质的不同而不同 B 不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C 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而增加 D 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而减少
E 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
7 根据球管平衡现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约为肾小球滤过率的
A 1/2 B 2/3 C 3/4 D 4/5 E 5/6
8 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
A 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B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C 肾血浆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D 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流量的比值
E 肾血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9 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因素是
A 血浆晶体渗透压 B 血浆胶体渗透压 C 肾血流量
D 滤过膜的面积 E 滤过膜的通透性
10 肾小管超滤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 近曲小管 B 髓袢降支 C 髓袢升支
D 远曲小管 E 集合管
11 肾血流量的绝大部分供应
A 肾被膜 B 肾皮质层 C 肾外髓部 D 肾内髓部 E肾盂
12 下列有关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a+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 B Cl-为主动重吸收
C K+为被动重吸收 D HCO3-为主动重吸收
E 水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
13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
A 重吸收物质种类少 B 各种物质重吸收量少
C 小管上皮腔面膜两侧电位差大 D 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E 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
【第二篇】
1 下列哪一种情况会使尿Na+排出增加
A 渗透性利尿 B 急性代谢性碱中毒 C 高醛固酮血症
D 小管液流速降低 E 水利尿
2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可造成
A 髓质渗透浓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 B内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
C 外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 D远曲小管始段小管液高渗
E 集合管内尿素稀释
3 腰骶部脊髓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
A 尿失禁 B尿频 C 尿潴留 D多尿 E尿痛
4 皮质肾单位的结构特点之一是
A 分布于内皮质层 B 入球小动脉口径较出球小动脉口径粗 C 髓袢很长
D 含肾素颗粒较少 E 肾小球体积较大
5 建立肾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 磷酸盐和NaCl B KCl和尿素 C 尿素和葡萄糖
D NaCl和KCl E 尿素和NaCl
6 肾维持机体水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下列哪一项的调节实现的
A 肾小球的滤过量 B 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C 髓袢降支对水的重吸收量 D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E 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7 正常成年人每天须排出900mmol/L溶质,如果某人尿浓度稀释功能障碍,尿液渗透浓度为300mmol/L,那么,他每天至少需饮多少水才能防止体液的渗透浓度升高(假设不显汗丧失水为1.5L/d)
A 1.5L/d B 3.0L/d C 4.5L/d D 6.0L/d E 7.5L/d
8 主要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重吸收的内源性物质是
A 醛固酮 B 肾上腺素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素Ⅱ E 糖皮质激素
9 对水容易通透而对Na+不容易通透的肾小管是
A 近曲小管 B 髓袢降支细段 C 髓袢升支细段
D 髓袢升支粗段 E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0 下列哪项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A 循环血量增加 B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 心房纳尿肽分泌升高
E 下丘脑调节肽释放增多
11 下列哪项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 大量出汗 B 大量失血 C 大量饮清水
D 疼痛,焦虑和手术应激 E 脑室内注射高渗盐水
12 尿液最容易通过的肾小管是
A 髓袢降支细段 B 髓袢升支粗段 C 远曲小管
D 集合管皮质部 E 集合管内髓部
【第三篇】
1 小管液中水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于
A 近端小管 B 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 髓袢升支粗段 E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2 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A 静脉注射1L高张NaCL溶液 B 静脉注射1L等渗尿素溶液
C 静脉注射1L5%葡萄糖溶液 D 增加细胞外液量
E 升高动脉血压
3 下列哪一种情况下肾血流量最多
A卧位时 B立位时 C 环境温度升高时 D 剧烈运动时 E 应激时
4 毁损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将引起
A 尿量增加,尿液高度稀释 B尿量增加,尿液高度浓缩
C尿量减少,尿液高度稀释 D 尿量减少,尿液高度浓缩
E尿量不变,尿液高度稀释
5 在病理情况下,出现尿蛋白的原因是
A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
C 血浆蛋白含量增多 D 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减少
E 肾血流量增加
6 酸中毒时远曲小管的
A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增多 B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减少
C K+分泌减少,Na+重吸收减少 D K+分泌减少,Na+重吸收增多
E K+-H+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多
7 碱中毒时远曲小管的
A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增多 B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减少
C K+分泌减少,Na+重吸收减少 D K+分泌减少,Na+重吸收增多
E K+-H+交换增多,Na+-H+交换减少
8 切除肾上腺皮质的狗,其
A 血容量增加,尿纳增多,血钾升高
B 血容量减少,尿纳增,血钾升高
C 血容量减少,尿纳减少,血钾降低
D 血容量增加,尿纳增多,血钾降低
E 血容量,尿纳,血钾均不变
9 营养不良患者常出现肾的浓缩功能减弱,这是由于
A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 尿素生成减少
E 醛固酮分泌增加
10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可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下列哪一项调节的结果
A 球-管平衡 B 副交感神经系统调节C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调节
D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 E 自身调节
11 用于测量肾血浆流量的物质是
A 尿素 B 肌酐 C 菊粉 D 碘锐特 E 酚红
【第四篇】
1 下列有关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只能从胞体至末梢单向传导 B 神经纤维中各纤维之间互不干扰
C 只要结构完整就能正常传导兴奋 D 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E 连续刺激时,传导能力很快下降
2 关于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的描述,那一项是正确的
A 神经纤维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慢
B 细胞外K+浓度升高可加快传导速度
C 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越厚,传导速度越慢
D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加快传导速度
E 麻醉不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
3 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别
A Aα类纤维 B Aβ类纤维 C Aγ类纤维 D Aδ类纤维 E C类纤维
4 B类纤维主要是
A 躯体运动传入纤维 B 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
C 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 D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E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5 下列哪一种神经纤维属于C类纤维
A 骨骼肌运动纤维 B 肌梭的传入纤维
C 腱器官的传入纤维 D 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E 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
6 关于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轴突内的轴浆并非经常在流动 B 顺向和逆向轴浆运输的速度相等
C 狂犬病病毒可经顺向轴浆运输而扩散 D 与神经的功能性的营养性作用有关
E 与维持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无关
7 顺向快速轴浆运输的主要运输
A 具有膜的细胞器 B 递质合成酶 C 微丝和微管
D 神经营养因子 E 细胞代谢产物
8 神经的营养作用
A 指神经对受支配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
B 通过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而实现
C 依靠经常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而实现
D 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
E 不易察觉,切断神经后能明显表现出来
9 脊髓灰质炎患者发生肌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 病毒对患者肌肉的直接侵害 B 患肢肌肉血液供应明显减少
C 失去支配神经的影响性作用 D 失去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控制
E 运动神经纤维受损而患肢长期废用
10 神经营养因子是
A 有神经元胞体合成并由末梢释放
B 是神经营养性作用的物质代谢
C 可影响受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D 可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活动
E可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
11 神经营养因子进入神经末梢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原发性主动运输
D 继发性主动运输 E 受体介导式入胞
12 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既有树突又有轴突 B 与相邻细胞有突触联系
C 细胞间普遍存在缝隙连接 D 有随细胞外Na+浓度改变的膜电位
E 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3 脑损伤时,胶质细胞可因过度增生而功能减弱,下列哪一项功能减弱与局部癫痫病灶的形成有关
A 营养性作用 B 绝缘作用 C 屏障作用 D 泵K+能力 E支持作用
【第五篇】
1 一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枝,通过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
A 突触后抑制 B 交互抑制 C 回返性抑制 D 同步抑制 E 去极化抑制
2 下列关于传入侧枝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传入侧枝与自身形成负反馈回路
B 传入纤维的主干与侧枝释放不同的递质
C 通过交互性突触而产生交互抑制作用
D 这种抑制仅发生于脊髓,脑内不存在
E 作用意义是使不同中枢的活动协调起来
3 某脊髓运动神经元在其兴奋后发出冲动的同时,通过轴突发出侧枝兴奋闰绍细胞,转而抑制其自身和同一中枢的活动,这种抑制称为
A 突触前抑制 B 传入侧枝性抑制 C 交互抑制 D 回返性抑制 E 去极化抑制
4 关于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正确的是
A 以轴突-轴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
B 通过串联性突触而起抑制作用
C 闰绍细胞有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共存
D 能使支配同一肌肉的许多神经元同时活动
E 能使同一关节活动的神肌收缩而屈肌舒张
5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A 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
B 轴突-胞体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
C 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
D 轴突-树突式突触和轴突-树突式突触的联合
E 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轴突式突触的联合
6 下列有关突触前抑制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以树突-树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 B 多见于运动传出通路中
C 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 D 因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
E 意义在于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中止
7 产生突触前抑制的机制是
A 突触前膜K+通道磷酸化而关闭 B 进入突触前末梢的Ca2+减少
C 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D 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介导
E 突触后膜产生IPSP
8关于突触前易化的产生,正确的是
A 结构基础和突触前抑制完全不同 B 到达突触前末梢的动作电位频率高
C 有多个兴奋同时到达突触前末梢 D 进入突触前末梢的Ca2+增多
E 突触后膜有多个EPSP发生总和
9 下列有关化学性突触传递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双向传布 B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C 不衰减性传递
D 兴奋节律不变 E 不易疲劳
10 根据测定,兴奋通过一个突触的时间为
A 0.1-0.2ms B 0.3-0.5ms C 0.7-1.0ms D 1.5-2.5ms E 3.0-5.0ms
11 下列有关非突触化学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仅发生于中间神经元 B 在单胺类神经纤维中都发生
C 曲张体仅为递质储存部位 D 末梢所有部位均有递质释放
E 释放一次递质能确保产生一次动作电位
12 下列关于电突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结构基础是离子通道 B 传递速度慢,潜伏期长
C 允许所有带电物质通过 D 一般为单向传递 E 可促进神经元的同步活动
13 局部回路神经元是
A 突起很不发达 B 数量较少 C 分布局限 D进化程度较低 E 突触形式多样
【第六篇】
1 下列肾上腺素能受体中,属于突触前受体的是
A α1 受体 B α2 受体 C β1受体 D β2受体 E β3受体
2肾上腺素能受体均属于
A 离子通道型受体 B G-蛋白耦联受体
C 酪氨酸激酶受体 D 胞内受体 E 核受体
3α1受体激活后引起跨膜通道的改变为
A K+外流减少 B K+外流增加 C Na+ 内流增加
D Na+ 内流减少 E Ca2+ 内流增加
4 α2体激活后引起跨末通道的改变为
A K+外流增加,Na+ 内流减少 B K+外流减少,Na+ 内流增加
C K+外流增加,Ca2+减少 D K+外流减少,Ca2+内流增加
E Na+内流增加,Ca2+内流减少
5 下流哪一项生理活动改变是由α受体介导的
A 瞳孔扩大 B 心率加快 C 支气管扩张 D 糖酵解加强 E 脂肪分解加强
6 当儿茶酚胺与α受体结合后,下流哪一种肌肉舒张
A 血管平滑肌 B 子宫平滑肌 C 虹膜辐射状肌 D 胃肠括约肌 E 小肠平滑肌
7 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改变是由β受体介导的
A 骨骼肌血管收缩 B 胃肠括约肌收缩 C 膀胱逼尿肌收缩
D 竖毛肌收缩 E 糖酵解加强
8 当儿茶酚胺与β体结合时,下列哪肌肉收缩或收缩加强
A 心房心室肌 B 子宫平滑肌 C 小肠平滑肌 D 血管平滑肌 E 支气管平滑肌
9 β3体
A 分布于睫状肌,激活后可引起扩张
B 分布于心肌,激活后可引起收缩能力增强
C 分布于肾球旁细胞,激活后可引起肾素分泌
D 分布于肝,激活后引起糖原酵解
E 分布于脂肪组织,激活后引起脂肪分解
10 分布于眼虹膜辐射肌,激活时可引起该肌收缩的受体是
A M受体 B N1受体 C N2受体 D α受体 E β受体
11 临床上用α2受体激动剂治疗高血压是由于
A 抑制心肌收缩能力 B 减慢心率 C 舒张阻力血管
D 增加肾排出量 E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12 临床上曾用异丙肾上腺素喷雾即治疗支气管哮喘,后遭淘汰,原因是
A 同时激活α1受体,引起血压升高 B 同时激活α2受体,引起血压降低
C 同时激活β1受体,引起心脏活动加强
D 激活β2受体作用加强,引起通气过度
E 同时激活β3受体,引起脂肪代谢紊乱
13 对心绞痛伴有肺通气不畅的病人进行治疗,应选用
A 酚妥拉明 B 育亨宾 C 普萘洛尔 D 阿提洛尔 E 丁氧胺
【第七篇】
1 甘氨酸
A 在脑内含量很高,而脊髓内含量很低 B 受体有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两种
C 参与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 D 受体激活后可增加Cl-电导而产生IPSP
E 能与NMDA 受体结合而抑制其功能
2 甘氨酸受体的阻断剂是
A 4-羟基喹啉酸 B 氯胺酮 C 荷包牡丹碱 D 士的宁 E 印防己毒素
3 下列有关神经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B 贮存于轴突末梢的小囊泡中
C 常与经典的神经递质共存 D 作用于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两类受体
E 释放后依靠末梢的重摄取而被消除
4 下列有关阿片肽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阿片肽包括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三类
B 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分别作用于μκδ受体
C μκδ受体激活后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D 激活δ受体可降低突触后膜的K+电导
E μκδ受体激活可增加突触后膜的Ca2+电导
5嘌呤类递质
A 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B 主要包括腺苷,ATP和GTP
C 腺苷是中枢内一种抑制性调质 D 受体均为G-蛋白耦联受体
E 第二信使包括cAMP和cGMP
6下列有关腺苷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包括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两种
B A1受体激活后能增加IP3和DG浓度
C A2A受体激活后可增加cAMP浓度
D A2B受体激活后可降低cAMP浓度
E A3受体激活后可降低IP3和DG浓度
7 有关与磷酸腺苷结合的嘌呤能受体,正确的是
A P2Y受体可被ATP激活后能使cAMP增加
B P2U受体可被ATP激活后能使cAMP减少
C P2X受体可被ATP激活后能使IP3和DG增加
D P2Z受体可被ATP激活后能使IP3和DG减少
E P2T受体可被ADP激活,且为一种离子通道
8 关于中枢内组胺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组胺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脑和脊髓
B 组胺能纤维投射到中枢几乎所有部位
C 大多数H3受体为突触前受体且为离子通道
D H1受体激活后可抑制磷酸酯酶C
E H2受体激活后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9 实现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方式是
A 神经元兴奋 B 神经纤维传到冲动 C 突触传递 D 反射 E 中枢整合
10 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指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 B 数量很多,但不是无限
C 一旦形成,形式较为固定 D 在长期种系中发生
E 建立须经大脑皮层的参与
11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 呼吸道粘膜受分泌物或异物刺激引起咳嗽
B 异物轻触眼角膜引起眨眼动作
C 叩击髌骨下方骨四头肌腱而引起小腿前伸
D 肢体受到伤害刺激时产生疼痛而回缩
E 闻到食物香味而引起唾液分泌
12 下列有关丘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中继机体所有的感觉传入纤维
B 对各种感觉传入信息无分析综合能力
C 与大脑皮层不构成反馈回路
D 是感知痛觉的中枢
E 痛觉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接替核有关
13 下列有关丘脑感觉接替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后外侧腹核接受头脑面部的感觉投射纤维
B 后内侧腹核接受躯干四肢的感觉投射纤维
C 外侧膝状体接受来自听觉投射纤维
D 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视觉投射纤维
E 有部分纤维投射到丘脑的联络核
【第八篇】
01 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投射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躯体为交叉投射,而头面部为同侧性投射
B 投射区的大小与躯体各部分大小相同
C 躯体和面部内部均为倒置安排
D 肌肉牵张感觉在前,慢快感觉居中,关节等感觉在后
E 下肢在顶部,头面部居中,上肢在底部
02 下列关于视皮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右眼颞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至左枕叶皮层
B 左眼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至右枕叶皮层
C 视网膜的上半部的传入纤维投射至距状裂下缘
D 视网膜的下半部的传入纤维投射至距状裂上缘
E 视网膜的中央黄斑区的传入纤维投射至距状裂前部
03 截去猴的一个手指后,该被截手指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将
A 无任何变化,但从此被废用 B 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功能丧失
C 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而取代 D 被邻近手指代表区蔓延过来而占据
E 转变为非特异感觉代表区
04 如果切除猴的大脑皮层的某个手指代表区,结果是
A 代表区不能再造,因而该手指将永久失去其感觉功能
B 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而填补其空缺,并部分恢复其功能
C 原代表区由邻近手指代表区的神经元蔓延过来而占为已有
D 该手指的感觉投射移向原代表区的周围皮层
E 该手指的感觉投射移向感觉区以外的皮层联络区
05 各种躯体感觉的感知取决于
A 感受器的分布密度 B 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
C 感觉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频率 D 参与传入神经元数目
E 大脑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
06 引起躯体各种感觉的强度决定于
A 感受器阈值的大小 B 感觉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频率
C 特定的神经传入通路 D 传入通路中神经元换元的次数
E 大脑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
07 下列有关触压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感受器在皮肤上均匀分布,但敏感不同 B 精细触压觉经脊髓丘脑束传导
C 粗略触压觉经后索传导 D 两类触压觉的传入纤维均为Aβ类纤维
E 触压觉有助于躯体空间位置感觉的形成
08 皮肤触压感受器分布最密的部位是
A 头面部 B躯干 C 四肢 D 手掌 E 手指尖
09 脊髓损伤时,下列哪一种感觉最不容易被完全阻断
A 触压觉 B 本体感觉 C 温度觉 D 痛觉 E 内脏感觉
10 病变较局限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常出现节段性
A 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均消失或减退
B 痛觉,温度觉缺失或减退,触压觉仍保留
C 痛觉缺失或减退,温度觉触压觉保留
D 温度觉和触压觉缺失或减退,痛觉不变
E 触压觉缺失或减退,痛觉和温度觉仍保留
【第九篇】
1 慢波睡眠有利于
A 脑内蛋白质合成 B 建立新的突触联系
C 促进精力的恢复 D 促进身体和体力恢复 E 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
2 异相睡眠有利于
A 促进体力恢复 B 促进精力恢复 C 加速细胞增值的分化
D 增进食欲和促进消化吸收 E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3 下列有关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躯体骨骼肌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
B 大α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大的运动单位
C 小α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小的运动单位
D 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谷氨酸
E 兴奋性较高,常以较高的频率持续放电
4 下列有关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支配骨骼肌梭外肌纤维 B 轴突末梢释放甘氨酸
C 兴奋性较α运动神经元低 D 活动随α神经元的增强而减弱
E 可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
5 γ运动神经元发出的γ传出纤维属于
A Aα类纤维 B Aβ类纤维 C Aγ类纤维 D Aδ类纤维 E C类纤维
6 γ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甘氨酸 D 谷氨酸 E 5-羟色胺
7 下列有关腱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感受器是腱器官 B 反射中枢位于延髓
C 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D 为多突触反射 E 高位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
8 下列有关肌紧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由快速牵张肌腱而引起 B 感受器是肌梭
C 人类以屈肌肌紧张为主要表现 D 为单突触反射 E 反射持久进行时易疲劳
9 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A 腱反射 B肌紧张 C 屈肌反射 D 对侧伸肌反射 E 节间反射
10 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入活动增强时,可
A 直接引起梭外肌收缩 B直接引起梭内肌舒张
C 使肌梭感受装置敏感加强 D 使Ⅰα类纤维传入冲动减少
E 使α运动神经元传入冲动减少
11 下列关于肌梭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 B 适宜刺激是骨骼肌张力的变化
C 接受α运动神经元的支配 D 传入纤维有Ⅰa 和Ⅰb两种
E 感受器并传入有关肌肉活动状态的信息
12 下列关于腱器官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与梭外肌纤维呈并联关系 B 与梭内肌纤维呈串联关系
C 是一种长度感受器 D 传入纤维是Ⅱ类纤维 E 作用意义在于避免肌肉拉伤
13 下列关于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后回
B 躯体骨骼肌运动为交叉性支配
C 头面部肌肉均为双侧性支配
D 躯体和头面部均为倒置性安排
E 肢体远端代表区在前,而近端代表区在后
【第十篇】
01 下列有关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前叶蚓部具有易化肌紧张的作用
B前叶两侧具有抑制剂紧张的作用
C 易化区和抑制区在前叶均呈正立式空间分布
D 进化过程中,前叶的易化作用逐渐占主导地位
E 后叶中间带也有抑制肌紧张的作用
02 小脑损伤后出现小脑共济失调,可初步断定为受损部位是
A 绒球小节叶 B 前叶蚓部 C 前叶两侧部
D 后叶中间带区 E 后叶外侧区
03 下列哪一项是人类小脑后叶中间带区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
A 肌张力降低 B 腱反射增强 C 静止性震颤
D 意向性震颤 E 位置性震颤
04 皮层小脑的主要功能是
A 产生本体感觉 B 协调随意运动 C 启动精巧运动
D 执行精巧运动 E 参与编写运动程序
05 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 瞳孔缩小 B膀胱逼尿肌收缩 C 唾液腺分泌粘稠唾液
D 胃肠括约肌舒张 E 有孕子宫舒张
06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 瞳孔散大 B汗腺分泌 C 胰岛素分泌
D 糖元分解加强 E 骨骼肌血管舒张
07 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是
A 内脏器官均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支配
B 对效应器的支配具有紧张作用
C 活动度的高低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关
D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局限
E 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08 脑内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部位是
A 脊髓 B 延髓 C 中脑 D 下丘脑 E 大脑皮层
09 下丘脑是皮层下
A 重要的感觉中枢 B重要的运动中枢 C 较高级的交感中枢
D 较高级的副交感中枢 E 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10 日周期生物节律的控制中枢位于
A 下丘脑前核 B 视上核 C 下丘脑外侧核 D 视交叉上核 E 弓状核
11 下丘脑内防御反应区主要位于
A 视前区 B 腹内侧核 C 背内侧核 D 外侧区 E 视旁核
12 中枢内奖赏系统最重要的神经通路是
A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 B 杏仁核-终纹-下丘脑P物质递质通路
C 下丘脑-中脑中央灰质谷氨酸递质通路
D 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递质通路
E 纹状体-黑质γ氨基丁酸递质通路
13 激活中枢内奖赏和惩罚系统的生理意义在于
A 产生发怒和恐惧的心理 B 产生愉悦和痛苦情绪
C 调节情绪生理反应 D 激发和抑制产生行为的动机
E 调节生理活动的稳态
2018年自学考试《生理学》备考模拟试题【十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