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副标题: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时间:2024-01-23 21:0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教学内容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陈毅探母》。
  建议思考的问题
   1.怎样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说“不”?
   2.调动学生主动性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3.第一范文上该体现“现实主义”还是“人文主义”?
  案例描述

                左右为难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撞上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第一范文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等等。这一切都让我对教书育人充满了思索。如何让只有六岁的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又具备现代文明素质,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就成了大多数教师左右为难的一件事。

               “我知道陈毅”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校领导要来听课。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常规课《陈毅探母》,光那一叠的字卡和奖品就让我昨天忙到半夜。我对这堂课没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两个插嘴的和唱反调的。伴随着上课铃,我提起精神小心谨慎地走进了课堂。
  刚走进教室,就听见班长祝莹月带着全班哇啦哇啦地读书声,看来课前准备就绪,我心中一阵暗喜。再看看学生们,一个个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已经意识到这堂课绝不能胡来,这让我放心了许多。
  开课不到5分钟,在引出课题时,我给全班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对陈毅了解多少?”这问题仿佛一滴水掉进了滚烫的油锅,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这势头让我感觉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两个学生发言后,还有好几个学生不肯“罢手”,我知道,这必然会误了主要任务,于是开始用眼神、手势来提醒他们:“就此算了吧!”可学生哪里顾得了我的想法。而我呢,为了贯彻“服务学生”的宗旨,不得不听他们讲了一段段陈毅的简介。
  “小大人”张紫贻说:“陈毅是四川人,是共产党员,当过副总理、外交官和上海市市长!”那口气得意得好像在说他爹。“大喇叭”李子晗说:“陈毅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是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被称为‘文武全才’!”“小灵通”田萌甚至说:“我还知道他的一个小故事,想讲给大家听!”接着娓娓道来。我心中焦急万分,后悔不该布置收集陈毅资料的作业,看这情景,再不刹车就没救了。我借评价学生之机把话头一转:“小朋友们说的都是陈毅驰骋沙场的丰功伟绩,可你们知道吗?在家中,在年迈的母亲眼里,他又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我们来一起读课文吧!”我暗自叹了一口气——终于完成导入了。

               “我有不同意见”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孝顺”一词,“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谈谈你从哪里看出陈毅很孝顺?”话音刚落,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几个读书快的学生一会儿就抢着举手回答,大家你来我往、互相补充,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我总结性地接过话题:“是呀,你们看书上那幅图,陈毅元帅非常担心母亲的健康,非常关心母亲的病情!”我似乎已进入状况,开始和学生自然交流了,正在我以为可以顺水推舟的时候,“小炮筒”田杨嚷开了:“我不同意!我有不同意见!”这叫我如何是好!“这冷水泼不得”,我这样告诉自己。只见田杨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陈毅一点也不担心母亲,图上画着他的表情是笑眯眯的,非常开心,他希望母亲生病。”在我想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竟成了学生理解课文的绊脚石,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这时我看到一向不爱发言的张诗琪举手了,心头一喜,立马把机会给了她,她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陈毅元帅难得回家一次,见到母亲能不高兴吗?”我赞许地点点头,看到了她脸上少有的得意神情。
  接着,特有人情味的杨天硕也站起来为陈毅元帅打抱不平:“病人生病本来就很痛苦了,如果你多对她笑,就能让她忘掉痛苦,这样,病会好得快些。”我竖起一个大拇指夸他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学生,他满意地笑了。
  我再看看田杨,他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没有刚才那么咄咄逼人了。谁知他眼前一亮,又站起来发问了:“陈毅的母亲是装病!”这话把全班给怔住了。也许是田杨的再三刺激给了我灵感,我突然意识到这将是引导学生体会母子情深的切入口,于是追问道:“为什么?”“她也是笑眯眯的,一点也不像有病!”只见“评论家”张玄奥站起来反驳道:“母亲在病中没人照顾,看到儿子从老远赶回来看她,她能不开心地笑吗?”“插嘴王”胡成蹊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喊道:“妈妈想念儿子是人之常情,陈毅的母亲看到儿子,病就好了一半了,他就是妈妈的灵丹妙药!”我万万没想到这回胡成蹊插嘴插出了彩,“你真能理解妈妈的心情!”我微笑着表扬他,大家也都默默地点点头,田杨被说服了,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可我认为他更充实了。

                “书上错了!”
  终于进入到最后一段的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巡视过程中,“个性派”胡睿佶突然拉住我衣袖说:“刘老师,书上错了!”我好奇地追问,只听他振振有词地说:“这里用‘你’太不尊重母亲了,应该用‘您’。”我望着书上陈毅说的那句“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有道理,我还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自读结束后,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给全班探讨,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委员蒙心田的话最有说服力:“‘您’是对长辈的称呼,这样能表达陈毅元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大伙的意见达成一致之后,我大力表扬了这个敢于挑战书本的学生,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他得意地笑了,那是麦哲伦发现新大陆的欣喜表情。
  接着,我让学生拿出铅笔,当堂把“你”改成“您”。在学生动笔的过程中,我又发现有的学生把这一段中所有的“你”都改成了“您”,包括陈毅母亲说的那句“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中的“你”。我立马又把这个“你”字提出来给大家讨论,反对的学生很多,理由也很充分,连一向害羞的张磊也艺高胆大起来:“长辈对晚辈说话时用‘你’,这里改成‘您’不是弄反了吗?那会闹笑话的。”看到他们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轻松自然了许多,学生们也在主动自觉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最后,课文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课后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机遇和挑战并存,别怕听到学生们说“不!”
  这节课上,我最担心的插嘴和唱反调的情况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时的我确实很焦急,然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掐断这根激起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导火索,因为我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儿童喜欢随心地去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天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认为,第一范文既要成为学生传承文化的接力赛场,又要能让学生在驰骋中逐渐激发自我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因此,“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张一弛中牢牢把握住第一范文的性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途径。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甚至是可以完全没有老师的生生直接交流,渐渐地,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动了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地学习的一种补充,更不可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调料”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91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