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题库网络技术_2017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选择试题及答案2

副标题:2017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选择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23-08-08 11:2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选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 (1)在数据库系统中,下列映像关系用于提供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的物理独立性的是(  )。 A)外模式/模式 B)模式/内模式 C)外模式/内模式 D)逻辑模式/内模式 (2)关于数据库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图一定能提高数据的操作性能 B)定义视图的语句可以是任何数据操作语句 C)视图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数据独立性 D)视图的数据一般是物理存储的 (3)许多大中型企业出于多种原因建立了数据仓库,以下(  )不是建立数据仓库的合理理由。 A)将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集中在一起 B)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系统生成的各种数据 C)解决企业业务应用和数据分析应用的性能冲突 D)以面向主题、集成的方式合理的组织数据 (4)关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有下列说法: 1.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组织与存储、数据访问与处理、应用设计等几个方面 Ⅱ.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采用自上而下的ER设计时,首先设计局部ER图,然后合并各局部ER图得到全局ER图 Ⅲ.在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将关系模式转换为具体DBMS平台支持的关系表 Ⅳ.在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一般需要设计视图和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Ⅰ、Ⅲ和Ⅳ B)Ⅰ C)Ⅱ和Ⅲ D)Ⅱ和Ⅳ (5)关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需求分析过程,需要确定出整个应用系统的目标、任务和系统的范围说明。 B)在需求分析阶段,系统需求分析员要与用户充分沟通,并做出各类用户视图。 C)数据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是要辨识出数据处理中的数据处理流程 D)数据操作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并发用户数都是性能需求分析的重要指标 (6)根据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模型,完成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的阶段是(  )。 A)需求分析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7)在SELECT语句中,以下有关0RDER BY子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ORDER BY子句可以对多个列进行排序 B)SELECT语句中,0RDER BY只能在所有其他子句之后作为最后一个子句出现 C)子查询也可以使用0RDER BY子句 D)在视图中可以使用0RDER BY子句 (8)关于优化查询说法正确的是(  )。 A)避免或简化排序的目的是实现查询优化 B)在保证数据库一致性的前提下,将频繁操作的多个可以分割的处理过程放在一个存储过程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C)使用临时表会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尤其对于大规模并发量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得系统资源耗尽而崩溃 D)相关子查询的使用可以加速查询 (9)类图技术是面向对象方法的核心技术。下列所示的UML类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在SQL Server 2008中,常常会发生数据库数据过大的情况,此时则需要对表进行处理,通常可采用人工分割表的方法优化性能。下列有关分割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平分割后,得到的子表结构相同 B)水平分割后,查询表中所有数据时需要使用JOIN操作 C)垂直分割后,所有表中均需保留原有表的主码 D)当查询表中所有数据时,使用分割表方法会增加查询表达式的复杂度

(11)下列全部属于结构图的组图是(  )。 A)用例图、类图、顺序图、部署图 B)类图、组件图、部署图、活动图 C)用例图、对象图、状态图、组件图 D)类图、对象图、组件图、部署图 (12)某网上书店根据用户的历史购书记录,采用某种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出用户最可能属于某一类书的爱好者,应该采用(  )。 A)关联分析 B)分类分析 C)时问序列分析 D)回归分析 (13)以下关于关系表和元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系表在逻辑上由一系列元组组成 B)每个元组由多个属性组成 C)每个元组可以用数据库磁盘文件中的一个逻辑记录来存储 D)元组的每个属性对应于一条记录 (14)下列有关基于C/S和基于B/S数据库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C/S结构中,应用业务规则主要是在客户端实现的 B)在B/S结构中,应用业务规则主要是在数据库服务器端实现的 C)在C/S结构中,客户端属于“胖客户端”;在B/S结构中,客户端属于“瘦客户端” D)在C/S结构中,客户端需要专门开发;在B/S结构中,客户端一般只需要安装浏览器 (15)AD0对象模型中,RecordSet对象的AddNew方法的功能是(  )。 A)在对应的数据库表中增加一条新记录 B)在记录集中增加一个新列 C)在内存中开辟存放一条新记录的空间 D)增加一个新的记录集 (16)设在SQL Server 2008中,用户U1在DB1数据库中创建了#Temp表。下列关于#Temp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创建#Temp表的连接中才可以查询#Temp表数据 B)在所有用户U1发起的连接中,都可以查询#Temp表数据 C)在创建#Temp表的连接未断开时,DBl数据库的所有用户都可以查询#Temp表数据 D)在创建#Temp表的连接断开时,DBl数据库的所有用户仍可以查询#Temp表数据 (17)有如下的索引文件: 指针号

1B-301 1

1B-200

3

1

西服

X-100

700

2

洗衣机

X-002

1500

3

彩电

J-099

2300

指针号 则该索引文件称为(  )。 A)稀疏索引 B)聚集索引 C)稠密索引 D)非聚集索引 (18)效率低下的SQL语句往往是导致系统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设有如下优化系统性能的方法: Ⅰ.利用存储过程封装频繁使用的SQL语句 Ⅱ.重新安排数据存储,整理回收碎块 Ⅲ.不要随意使用游标 Ⅳ.合理使用相关子查询 Ⅴ.调整表结构定义 以上属于优化SQL语句执行效率方法的是(  )。 A)Ⅰ、Ⅲ、Ⅳ B)Ⅰ、Ⅲ、Ⅴ C)Ⅱ、Ⅳ、Ⅴ D)Ⅰ、Ⅳ、Ⅴ (19)DBAS生命周期模型中时问最长的阶段是(  )。 A)需求分析 B)系统设计 C)实行与部署 D)运行管理与维护 (20)以下关于两段锁协议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事物的执行程序划分两个阶段,加锁阶段和解锁阶段 B)加锁阶段事务可以申请获得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允许释放任何锁 C)在解锁阶段,事务可以释放在任何数据项上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能再申请任何锁 D)每个事务开始执行后就进入了加锁阶段

(2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仓库是从数据库中导入的大量数据,并对结构和存储进行组织以提高查询效率 B)使用数据仓库的目的在于对已有数据进行高速的汇总和统计 C)数据挖掘采用适当的算法,从数据仓库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D)OLAP技术为提高处理效率,必须绕过DBMS直接对物理数据进行读写 (22)设在SQL Server 2008某数据库中建有如下会员卡表: CREATE TABLE Table_Card( CardID char(4)PRJMARY KEY, StartDate datetime NOT NULL, Score int NOT NULL DEFAULT 0, State int NOT NULL CHECK(State in(0,1,2)) ) 现表中无数据,某用户对此表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Ⅰ.INSERT INTO Table_Card VALUES(ˊ1001ˊ,ˊ2012-1-1 12:30:01ˊ,154,0) Ⅱ.INSERT INTO Table_Card(CardID,StartDate,State) VALUES(ˊ1002ˊ, ˊ2012-1-1 12:30:02ˊ,1) Ⅲ.INSERT INTO Table_Card VALUES(ˊ1003 ˊ,ˊ2012-1-1 12:30:03ˊ,l72,2) IV.INSERT INTO Table_Card VALUES(ˊ1004 ˊ,ˊ2012-1-1 12:30:04ˊ,135,3) V.UPDATE Table Card SET State=3 WHERE CardID=ˊ1001ˊ V1.UPDATE Table Card SET State=1 WHERE CardID=ˊ1004ˊ 以上操作对Table_Card表数据产生影响的是(  )。 A)仅Ⅰ、Ⅱ和Ⅲ B)仅Ⅰ、Ⅴ和Ⅵ C)仅Ⅰ、Ⅱ、Ⅲ和Ⅵ D)仅Ⅲ、Ⅳ、Ⅴ和Ⅵ (23)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片透明性”位于(  )。 A)全局模式与全局概念模式之间 B)分片模式与分配模式之间 C)全局概念模式与分片模式之问 D)分配模式与局部概念模式之间 (24)关于操作型数据和DSS型数据特征有如下说法: Ⅰ.操作型数据更新频率高,DSS型数据一般不更新 Ⅱ.操作型数据对性能要求宽松,DSS型数据对性能要求高 Ⅲ.操作型数据是详细的,DSS型数据是综合的 Ⅳ.操作型数据有冗余,DSS型数据无冗余 V.操作型数据处理需求事先可知,DSS型数据处理需求事先不明确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Ⅰ、Ⅱ、Ⅴ B)Ⅱ、Ⅲ、Ⅳ C)Ⅰ、Ⅲ、Ⅴ D)Ⅲ、Ⅳ、Ⅴ (25)下列哪一条不是数据仓库的基本特征(  )。 A)反映当前准确数据 B)数据是相对稳定的 C)数据是集成的 D)数据是面向主题的 (26)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查询处理和优化比集中式数据库要复杂得多,其中查询优化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I/0代价、CPU代价和通信代价。一般而言,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的首要目标是(  )。 A)使查询执行时I/O代价最省 B)使查询执行时CPU代价最省 C)使查询执行时通信代价最省 D)使查询执行时I/0和CPU代价最省 (27)以下关于事务调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调度分为串行调度和并发调度 B)串行调度的特点是一个事务的所有操作都执行完后才开始执行另一个事务 C)多个事务的调度必须保持每个事务的操作在事务中的执行顺序不变 D)并发调度中不同事务的操作不可以交叉执行 (28)假如有两个表的连接是这样的:table_1 INNER JOIN table_2,其中table_1和table_2是两个具有公共属性的表,这种连接会生成(  )结果集。 A)包括table_1中的所有行,不包括table_2的不匹配行 B)包括table_2中的所有行,不包括table_1的不匹配行 C)包括两个表的所有行 D)只包括table_1和table_2满足条件的行 (29)有教师表(教师号,教师名,职称,基本工资),其中基本工资的取值与教师职称有关,实现这个约束的可行方案是(  )。 A)在教师表上定义一个视图 B)在教师表上定义一个存储过程 C)在教师表上定义插入和修改操作的触发器 D)在教师表上定义一个标量函数 (30)事务日志用于保存(  )。 A)程序运行过程 B)程序的执行结果 C)对数据的更新操作 D)数据操作

一、单选题 1.B【解析】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中的三级模式结构为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二级映像为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以及外模式到模式的映射。模式的三个级别层次反映了模式的三个不同环境以及它们的不同要求,其中内模式处于最低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模式处于中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级别的抽象,它把数据的具体物理实现留给物理模式,使用户与全局设计者不必关心数据库的具体实现与物理背景。同时,它通过两级映射建立三级模式间的联系与转换,使得模式与外模式虽然并不具备物理存在,但是也能通过映射而获得其存在的实体。两级映射也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独立性,亦即数据的物理组织改变与逻辑概念改变不影响用户模式,只需调整映射方式即可。模式/内模式保证了数据库中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的物理独立性,而外模式/模式保证了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的逻辑独立性。 2.C【解析】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中导出的虚表,数据库中只存放了视图的定义,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它是原始数据库数据的一种变换,是查看表中数据的另外一种方式。可以将视图看成是一个移动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看到感兴趣的数据。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实际表中获得的,这些表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那些用于产生视图的表叫做该视图的基表。一个视图也可以从另一个视图中产生。视图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简单性,看到的就是需要的。视图不仅可以简化用户对数据的理解,也可以简化对它们的操作。那些被经常使用的查询可以被定义为视图,从而使得用户不必为以后的操作每次指定全部的条件;②安全性,通过视图用户只能查询和修改他们所能见到的数据。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则既看不见也取不到;③逻辑数据独立性,视图可帮助用户屏蔽真实表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视图的特点可以达到以下的几点作用:①简化数据查询语句;②使用户从多角度看待同一数据;③提高数据安全性;④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所以答案选C。 3.A【解析】建立数据仓库不是简单的把企业的各种应用集中在一起,而是利用企业信息系统生成的数据,以面向主题、集成的方式合理组织数据,解决数据分析应用和企业基本业务之间的性能冲突问题。 4.B【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3个步骤,每个步骤的设计活动按照数据组织与存储、数据访问与处理、应用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在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采用自下而上的ER设计。将关系模式转换为具体DBMS平台支持的关系表是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的工作。设计视图和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是数据逻辑设计阶段的工作。 5.D【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处理需求分析,业务需求分析及其在性能、存储、安全、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要求。C项中,数据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是从用户视图出发,分析与辨识应用领域所管理的各类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形成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B中在需求分析阶段,系统需求分析员与用户充分沟通,并形成文档化的需求描述。A中通过需求分析过程,需要系统的描述整个应用系统的功能特征、性能特征和约束,并形成需求规范说明文档。D中数据操作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和并发用户数都是性能需求分析的重要指标。所以选D。 6.C【解析】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指从数据库概念模型出发,设计表示为逻辑模式的数据库逻辑结构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ER图转换为初始关系模式、对初始关系模式进行优化等。 7.C【解析】0RDER BY语句用于对结果集进行排序:①ORDER BY语句用于根据指定的列对结果集进行排序;②0RDER BY语句默认按照升序对记录进行排序。0RDER BY可以对多个列进行排序,此时的排序是嵌套的;ORDER BY语句只能作为其他子句之后的最后一个子句出现;视图中也可以使用0RDERBY语句;子查询语句中是不能使用0RDER BY子句的。 8.A【解析】在保证数据库一致性的前提下,将频繁操作的多个可以分割的处理过程放在多个存储过程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使用游标会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尤其对于大规模并发量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得系统资源耗尽而崩溃,而使用临时表能够加速查询。相关子查询的不可以加速查询。 9.A【解析】在UML类图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系:①泛化(【箭头及指向】:带三角箭头的实线,箭头指向父类);②实现(【箭头及指向】:带三角箭头的虚线,箭头指向接口);③关联(【箭头及指向】:带普通箭头的实心线,指向被拥有者);④聚合(【箭头及指向】:带空心菱形的实心线,菱形指向整体);⑤组合(【箭头及指向】:带实心菱形的实线,菱形指向整体);⑥依赖(【箭头及指向】:带箭头的虚线,指向被使用者)。组合是部分与整体共存,如果整体不存在,部分也会消失。聚合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且部分可以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如车和轮胎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轮胎离开车仍然可以存在。因此本题该采用空心菱形。 10.B【解析】分割表增加了维护数据完整性的代价。分割表分为水平分割表和垂直分割表两种。水平分割表:一种是当多个过程频繁访问数据表的不同行时,水平分割表,并消除新表中的冗余数据列;另一种是当主要过程要重复访问部分行时,将被重复访问的这些行单独形成子集表(冗余储存),这在不考虑磁盘空问开销时显得十分重要,但在分割表以后,增加了维护难度,要用触发器立即更新、或用存储过程及应用代码批量更新,这也会增加额外的磁盘I/O开销。垂直分割表(不破坏第三范式):一种是当多个过程频繁访问表的不同列时,可将表垂直分成几个表,减少磁盘I/O(每行的数据列少,页存的数据行就多,相应占用的页就少),更新时不必考虑锁,没有冗余数据。缺点是在插入或删除数据时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用存储过程维护。另一种是当主要过程反复访问部分列时,将这部分被频繁访问的列数据单独存为一个子集表(冗余储存),这在不考虑磁盘空间开销时显得十分重要,但因此增加了重叠列的维护难度,要用触发器立即更新、或用存储过程及应用代码批量更新,这也会增加额外的磁盘I/O开销。垂直分割表可以达到化利用Cache的目的。水平分割后,查询数据需要使用UNION操作。垂直分割后,查询数据需要JOIN操作。 11.D【解析】结构图是指以模块的调用关系为线索,用自上而下的连线表示调用关系并注明参数传递的方向和内容,从宏观上反映模块层次结构的图形。其中结构图包括用例图、类图、组件图、对象图和部署图。 12.B【解析】常见的数据挖掘任务包括分类、估计、预测、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聚类和描述、可视化以及复杂数据类型挖掘(Text、Web、图形图像、视频和音频等)等。分类分析首先从数据中选出已经分好类的训练集,在该训练集上运用数据挖掘分类的技术,建立分类模型,对于没有分类的数据进行分类。该需求要求根据购书记录将用户映射到倾向于喜欢某种书的顾客特性中,而分类挖掘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的某一个中。 13.D【解析】关系表在逻辑上由一系列元组组成,元组由多个属性组成。每个元组可以用数据库磁盘文件中的一个逻辑记录来存储,记录包括多个域。元组的每个属性对应于文件记录中的一个域。 14.B【解析】C/S架构是一种典型的两层架构,其全称是Client/Server,即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其客户端包含一个或多个在用户的电脑上运行的程序。而服务器端有两种,一种是数据库服务器端,客户端通过数据库连接访问服务器端的数据,另一种是Socket服务器端,服务器端的程序通过Socket与客户端的程序通信。C/S架构也可以看做是胖客户端架构,因为客户端需要实现绝大多数的业务逻辑和界面展示。C/S的客户端一般需要单独开发。在这种架构中,作为客户端的部分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显示逻辑和事务处理都包含其中,需要通过与数据库的交互(通常是SQL或存储过程的实现)来达到持久化数据,以此满足实际项目的需要。 B/S架构的全称为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指的是Web浏览器,极少数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rowser客户端、WebApp服务器端和DB数据库服务端构成所谓的三层架构。B/S架构的系统无须特别安装,有Web浏览器即可。B/S架构中,显示逻辑交给了Web浏览器,事务处理逻辑则放在了WebApp上,这样就避免了庞大的胖客户端,减少了客户端的压力,因为客户端包含的逻辑很少,因此也被称为瘦客户端。B/S架构中,客户端只需安装WEB浏览器即可,且应用业务规则一般是WEB服务器端实现的。 15.A【解析】RecordSet对象用于操作来自提供者的数据。使用AD0时,通过RecordSet对象可对几乎所有数据进行操作,所有RecordSet对象均使用记录(行)和字段(列)进行构造。RecordSet的常用方法为:①AddNew,创建一条新记录;②Cancel,撤销一次执行;③Close,关闭一个RecordSet;④Delete,删除一条记录或一组记录;⑤MoveNext,把记录指针移动到下一条记录。RecordSet对象的AddNew方法的功能是在对应的数据库表中增加一条新记录。 16.A【解析】在SQL Server 2008中,只有创建某个I临时表的连接中才能查询当前I临时表的数据,并当U1创建的该表的连接还未断开时,才能访问这个表的数据。 17.B【解析】稀疏索引是指如果只是一部分查找码的值有对应的索引记录,则该索引为稀疏索引;稠密索引是指如果数据文件中的每一个查找码值在索引文件中都对应一个索引记录,则该索引为稠密索引。对于数据文件和它的一个特定的索引文件,如果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记录的排列顺序与索引文件中索引项的排列顺序相一致,或者说,索引文件按照其查找码指定的顺序与数据文件中数据记录的排列顺序相一致,则该索引文件称为聚集索引,否则为非聚集索引。因此选B。 18.A【解析】Ⅱ、V都属于对数据库逻辑和物理结构的调整,不属于SQL语句的优化。 19.D【解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后,运行管理与维护往往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时问一般是以年为单位,其成本消耗也是巨大的。 20.B【解析】两段锁协议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①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要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②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其它任何封锁。可以证明,若并发执行的所有事务均遵守两段锁协议,则对这些事务的任何并发调度策略都是可串行化的。 另外要注意两段锁协议和防止死锁的一次封锁法的异同之处。一次封锁法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不能继续执行,因此一次封锁法遵守两段锁协议。但两段锁协议并不要求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因此遵守两段锁协议的事务可能发生死锁。加锁阶段事务可以申请获得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允许释放任何锁。 21.C【解析】数据库不是用做日常查询,也不是汇总和统计,而主要用于提取数据中的潜在信息和知识。因此A和B错误。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是联系分析处理的英文缩写,它仍使用DBMS存取数据,即D的描述错误。 22.A【解析】Ⅳ中插人字段的第四个字段“3”不满足“CHECK(State in(0,1,2))”的条件,因此插入不成功。V中更新第四个字段“State=3”同样不满足“CHECK(State in(0,1,2))”的条件,更新失败。Ⅵ中 因为没有“CardlD=ˊ1004ˊ”的记录,所以更新失败。 23.C【解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按不同层次提供的分布透明性有:分片透明性、位置透明性、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其中分片透明性是分布式数据库中层次的分布透明性,位于全局概念模型和分片模型之间。用户编写程序只须对全局关系进行操作,不必考虑数据的分片及存储场地。当分片模式改变时,只须改变全局概念到分片模式的映象,而不会影响全局概念模式和应用程序,即实现了分片透明性。 24.C 【解析】操作型数据对性能要求较高、无冗余。操作型数据与分析型数据的区别如以下表格所示:

操作型数据 分析型数据

表示业务处理的动态情况

表示业务处理的静态情况

在存取的瞬间是正确的

代表过去的数据

可更新,可由录入人员更新

不可更新,终端用户的访问权限常常是只读的

处理细节问题

更多关注的是结论性的数据,是综合的,或是提炼的

操作需求事先可知,系统可按预计的工作量进行优化

操作需求事先不知道,永远不知道下一步用户要做什么

有许多事务,每个事务影响数据的一小部分

有数目不多的一些查询,每个查询可访问大量数据

面向应用,支持日常操作

面向分析,支持管理需求

用户不必理解数据库,只是输入数据库

用户需要理解数据库,以便从数据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5.A【解析】数据仓库有四个特点:①面向主题,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组织面向事务处理任务,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各自分离,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主题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方面,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信息系统相关;②集成的,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数据库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应用相关,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往往是异构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必须消除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以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关于整个企业的一致的全局信息;③稳定的,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实时更新,数据根据需要及时发生变化。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通常只需要定期的加载、刷新;④反映历史变化,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心当前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点(如开始应用数据仓库的时点)到目前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26.C【解析】首先,通信代价较I/O代价容易估计。其次,对于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而言,通信代价比I/O代价和CPU代价更为重要。 27.D【解析】事务是构成数据库应用中一个独立逻辑工作单元的操作的集合,也是访问并可能更新数据库中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数据库系统通过执行各种事务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管理和执行事务是DBMS的基本功能。事务的四大特性为:①原子性;②一致性;③隔离性;④持久性。事务调度则是为了保证事务的此四大特性。调度分为串行调度和并发调度。串行调度的特点是一个事务的所有操作都执行完后才开始执行另一事务,不存在事务操作的交叉执行;不同事务操作的交叉执行称为并发调度,DBMS交叉执行来自多个事务的各个操作,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并发调度中不同的事务的操作可以交叉执行。 28.D【解析】某些情况下,需要把数字数据类型显示为相应的文本名称,这就碰到了多表连接建立记录集的问题。多表连接的类型主要有left join、right join和inner join。其主要区别如下:①left join(左联接),返回包括左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右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记录;②right join(右联接),返回包括右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左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记录;③inner join(等值连接),只返回两个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行。因此本题采用inner join,结果集将返回包括table_1和table_2都满足条件的行。 29.C【解析】触发器(trigger)是SQL Server提供给程序员和数据分析员用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一种方法,它是与表事件相关的特殊的存储过程,执行不是由程序调用,也不是手工启动,而是由事件来触发,比如当对一个表进行操作(insert,delete,update)时就会激活它并执行,且经常用于加强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和业务规则等。教师表中要求基本工资的取值与教师的职称有关,即当对教师的职称进行操作的时候,要求基本工资的取值随着职称变化而变化,因此采用触发器可以达到要求。 30.C【解析】事务日志是一个与数据库文件分开的文件。它存储对数据库进行的所有更改,并记录全部插入、更新、删除、提交、回退和数据库模式变化等操作。事务日志是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的重要文件,也是使用SQL Remote或[复制代理]复制数据所必需的。

2017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选择试题及答案2.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9H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