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小视频:盘点:关于小寒的知识及祝福句子大全

副标题:盘点:关于小寒的知识及祝福句子大全

时间:2024-09-11 06:0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好词好句# 导语】“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每年的公历1月5—7日之间,人们就将迎来一年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从此,神州大地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俗话说的好:“小寒大寒,冻成冰团”。二十四节气的小寒时节的到来,寒风来袭,冰天雪地。横林摇落微弄丹,深院萧条作小寒。陆游的一句诗道出了别有一番风味的小寒。虽然冬至过后白昼渐长,但气温并没有因此上升,反而是进入一年最寒冷的阶段。在天地肃静的冬季,动物早已居穴冬眠,辛勤了一年的人们也借机休息,小寒犹如黎明前的黑暗,过了小寒,熬过漫长的“数九寒天”便胜利在望。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关于小寒的知识及祝福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

问:2018年小寒几点几分?

  答:2018年小寒是2019年1月5日23时38分52秒。

  我国民间有俗谚说“冷在三九”,公历时间多在1月9日至17日,恰好就在小寒期间,此时在我国已是隆冬时节,南方地区冬暖显着,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我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着,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小寒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的预报,预防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的影响,注意防寒防冻。而在农事方面,这时节要继续抓好春花作物的培育,做好防冻、防湿工作,力争春花好收成。要防止积雪冻雨压断和竹林果木,冬季多大雾、大风天,海上或江湖捕鱼、养殖作业需特别注意安全。

小寒的由来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大寒。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小寒时节都有哪些习俗?

  小寒习俗之一:画图数九

  二十四节气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小寒习俗之二:吃菜饭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

  南京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板鸭,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小寒习俗之三: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小寒习俗之四: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小寒是第几个节气,小寒代表什么?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小寒与大寒、小暑、小寒雪天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对于中国而言,小寒代表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小寒节气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九寒天:出门、睡前别洗头

  不少人习惯在睡前洗头洗澡,为的是洗去白天沾染的尘埃,也消除一天的疲劳。殊不知,在经过一天的劳累后,晚上是人体最疲劳、抵抗力最差的时候。晚上洗完头发如果不擦干,湿气就会在头皮滞留,长期这样就会是气滞血淤,经络阻闭,郁积成患。尤其是小寒时节气温低,寒湿交加,使睡前洗头更有损身体健康。

  因此,严寒冬季不要再出门前、睡觉前洗头。如果实在需要洗,那洗后应马上擦干或是用电吹风吹干头发,这样既能保证清洁卫生,又可以防止湿气在头上滞留导致受寒。

  既然临睡前洗头对健康不利,那早晨出门前洗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天气寒冷,万一头发没有彻底擦干,出门后被寒风吹到,就非常容易感冒。如果经常这样做,就不只是感冒了,还可能使关节出现疼痛等不适,严重者还会出现肌肉麻痹的现象。

小寒节气三候的文化内涵

  小寒时节,神州大地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一候“雁北乡”,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虽然大雁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往北飞回故乡。

  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

  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 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

  “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

  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是情感最为执着高贵的物种了。

  到了第二候,虽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

  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

  画鹊兆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

  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头。

  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

  “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

  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左传》中说:“都城过百雉。”城墙则称为雉堞,南朝齐的山水诗人谢朓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对小寒三候,古人认为,如果届时不候,没有出现应有的物候,则预兆着有问题。大雁不向北飞,说明百姓不会心向君王;喜鹊不筑巢,说明国内会不太平;野鸡在此时不开始啼叫,表明国内会发大水。

小寒养生注意保暖防流感

  小寒穿衣讲原则

  穿衣要讲“衣服气候”。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也易于侵入。理想的“衣服气候”是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可缓冲外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侵袭。

  小寒节气注意暖脚

  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市民可在睡前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

  小寒谨防心脑血管病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现代医学也认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应注意防寒,避免诱发病症,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

  小寒节气应节欲

  小寒节气,人们应节制房事,《寿世保元》中指出:“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
欲,伤其肾精。”

  小寒节气注意情绪调节

  冬季尤其要注意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在冬季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小寒饮食减咸增苦多温热

  根据中医“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季膳食原则中应多吃温性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以补心气、固肾气。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对于身体虚弱、慢性病患者,冬季也是运用中药汤药或膏方调理的好时机,俗语云“冬天进补,春来打虎”。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

  小寒节气不可大补

  民间有谚语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古人为什么重视小寒节气

  在冬季六个节气中,古人似乎更在意小寒节气,有“小寒胜大寒”、“小寒大冷人马安”等说法。古人认为,如果小寒物候反常即非好兆。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解》称:“雁不北向,民不怀主;鹊不始巢,国不宁;雉不始雊,国大水。”

  小寒与大寒一样,在节气到来当天,喜阴不喜晴,要冷不要暖。农谚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干裂”、“小寒大寒不冷,小暑大暑不热”。这两句谚语,在阐明“小寒”、“大寒”与“小暑”、“大暑”的对应关系后,也点出了冬夏两者之间在气候上的联系,即冬天雨雪少,明年夏天雨水少,往往有旱灾,即所谓“小寒无雨,小暑必旱”;如果冬天不冷,那明年夏天就不会太热,害虫多,农作物成熟度低,往往歉收。相反,第二年年景会不错,“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

  这些谚语都是古人对气候长期预测“岁卜”得来的经验之谈。类似的还有“季卜”,如“小寒寒,惊蛰暖”、“小寒暖,立春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蒙蒙雨,雨水惊蛰冻死秧”、“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等。

  而小寒与大寒之间,也有气候上的对应关系,谚称“小寒不寒寒大寒”。类似说法还有:“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冻土,大寒冻河”。这些谚语,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早做准备,防冻防灾,可见小寒在农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在意小寒,还因为这个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小寒到了,寒冬腊月也就来了,此时古人特别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后冬天的棉衣全都会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满身,牛到大寒草满栏。”

  小寒节气还要讲究养生与食补。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冬卷”中称:“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又称:“勿甚温暖,勿犯大雪。”

  小寒天气最冷,与小暑时讲究“伏”一样,古人一般不会选择外出。对应的字是“焐”,如“焐在家里”、“焐被窝”,讲究一个“藏”字,具体的外在现象就是“冬闲”。同时,也不会选择做易出汗的剧烈运动。

  对于在外打拼的游子,小寒则是“思归节”。小寒首候“雁北乡”,试想大雁都知道回归了,作为人子是不是更应该“回家看看”呢?所以,在外打拼的古人一般到了小寒就要收拾行囊准备动身返乡,即俗话说的“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因为小寒一到,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就不远了。

小寒养生补气为主

  饮食:补气养血

  小寒节气后养肾阳仍要合理进补,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小寒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

  食补常选择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水果有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山楂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起居:内外保暖

  小寒时节,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处于高发期,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此时容易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防病:严防血管病和风湿病

  人在吸入冷空气后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随之增大,血压逐渐升高,进而特别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往年,人们只要重视寒邪就行,而今年冬季特别寒冷,面对天气的显著变化,人们不仅要重视寒邪,还应该重视湿邪。

  驱寒:中药泡脚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所以小寒养生做好驱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脚凉,即所谓寒从脚下起。所以的办法就是用中药泡脚,可以用当归、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材放于锅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温水中泡脚使用。泡脚之后可以用5分钟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可以促进睡眠。

  运动:提高耐寒能力

  小寒节气正处于“二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

  尤其对于未成年人,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对提高其耐寒力和免疫力都非常有帮助。小寒锻炼,无论小孩、中老年人还是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锻炼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参加2—3次的健身运动,如游泳、打网球、打保龄球等。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散步、慢跑、做操等。

小寒民间禁忌有哪些

  小寒时节,民间忌讳天暖,有谚语“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的说法。意思是,小寒本是天气严酷的时节,如若不冷,到了大寒,天气就会极为严寒,冷到用语言都无法形容的地步。此节气民间也忌讳天不降雪,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干裂”的说法,认为此时不下雪,来年就会遇到大旱。

  小寒前后忌讳天暖,因为按照通常的自然规律,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及寒潮来袭,天气寒冷。如果此时天气比较暖和,那么大寒会更冷。另外。小寒节气还忌讳不下雪,如果小寒不下雪,第二年会出现干早,有谚语“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干裂”。

小寒天气如何变化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我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并配合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解析:小寒天气特征如何?

  当太阳黄经达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中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并配合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哩!

  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只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不过天气并不完全靠节气掌控,小寒冷不冷,关键还要看冷空气的声势大不大。

关于小寒节气谚语大全

  1.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2.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3.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4.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5.腊七腊八,冻死旱鸭。

  6.腊七腊八,冻裂脚丫。

  7.三九、四九,冻破碓臼。

  8.三九、四九,冰上走。

  9.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10.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

  11.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

  12.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

  13.腊月三白,适宜麦菜。

  14.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15.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16.九里的雪,硬似铁。

  17.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

  18.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

  19.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20.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21.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

  22.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23.不怕家里少,就怕不去找。

  24.草木灰,单积攒,上地壮棵又增产。

  25.干灰喂,增一倍。

  25.腊月栽桑桑不知。

  26.麦苗被啃,产量受损。

  27.避免畜啃青,认真订奖惩。

  28.牛喂三九,马喂三伏。

  29.薯菜窖,牲口棚,堵封严密来防冻。

  30.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

  31.小寒鱼塘冰封严,大雪纷飞不稀罕,冰上积雪要扫除,保持冰面好光线。

关于小寒节气诗词大全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AG3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