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重要吗|幼小衔接重要吗?这些幼升小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副标题:幼小衔接重要吗?这些幼升小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时间:2024-07-08 23:2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少儿升学# 导语】幼儿园和小学存在多方面差异,如果在孩子升入一年级之前家长没有做好幼小衔接相关工作,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在入学初期出现各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可能会导致各方面“断层”的出现,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以及期望水平的断层。小孩子不同于成人,当他们有一些不良情绪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合适表达方式或者宣泄途径,可能会将不良情绪挤压心底,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家长一定要重视。©文档大全网为您介绍一些幼小衔接的注意事项,家长们一定要认真看看。

  幼小断层变化容易让孩子有情绪问题


  从幼儿园迈入小学,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变,还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变化。


  1、人际关系的断层


  师生关系由幼儿园的类亲子关系转向小学的师生关系,孩子感到更大的压力和负担。


  2、学习方式的断层


  由自由游戏和探索式的学习转向课堂式、灌输式的正规科目学习,孩子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学习知识。


  3、行为规范的断层


  自由自主的个别化要求转向更为严格的集体规范,遵循学校规则。


  4、期望水平的断层


  进入一年级后,家长和教师会对孩子赋予新的期望,孩子以学业为主,会减少游戏时间。这些断层让孩子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从而出现沮丧、失落、自卑等负面情绪。而家长则必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辨识不同情绪,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也能体谅他人,具有解决冲突和矛盾的初步能力,进而达到合群、乐观、与人分享。


  在美国,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就被纳入幼儿学前准备的范畴,具体包括自信心、坚持性、自我认同、情绪表达、遵守社会规则、助人问题、对他人感受的同理心等。


  专家认为,从孩子长远发展来看,幼儿就学各项准备能力中,社会适应比学业能力更重要。


  别怕孩子“有情绪”


  对一些家长来说,他们很希望孩子乖巧又听话,特别担心孩子“有情绪”。


  其实儿童伴随着成长,情绪发展会越来越丰富,孩子有情绪不用担忧,关键是如何合理表达情绪。


  宸宸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在一次迎新活动中,他被同学一起推选为活动主持。但是,有一天,老师接到宸宸妈妈电话:“宸宸说他太累了,不想当了。”家长急得团团转,认为孩子不懂事,闹情绪。后来,老师了解到,宸宸不愿意当主持人,并不是说不出主持词,而是家庭给孩子太大压力导致的。一家人反复对孩子强调:这次就看你的了,我们都会去幼儿园看你主持的,要好好表现,别丢脸。


  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是锻炼自信的好机会,但是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用积极快乐的情绪去表达,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样的活动很快乐,能站在舞台就是最棒的”,而不是结果导向“你一定要表现好”。


  就算再开心快乐的孩子,伴随年龄成长,也有他的烦恼,家长也应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应该压抑和忽视。最关键的是,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并给他们宣泄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可以通过一起看绘本,告诉孩子生气的时候不要发脾气,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甚至哭一哭、叫一叫,但是不能打扰到别人;可以深呼吸、看看风景、出去运动一下;也可以吃东西、玩玩具、做些喜欢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把烦恼画出来,或者设计一个游戏……


  小小孩子也有人际交往力


  别看孩子小,其实已经具备了基础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的社会发展能力是情绪教育的重要部分,性格并不是决定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从小做起。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力,父母其实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家里,家长总要把好吃的东西全部留给孩子,其实无意当中抹杀了孩子的分享能力。如果小朋友在家里懂得与父母和祖辈分享最爱吃的食物,那么在学校,他也会乐意与同伴分享。再比如,道歉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能让孩子站在他人立场来认识自己行为的一种方式。


  家长们,在违背和孩子的约定时,你是否能放下父母威严,对孩子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当孩子安心做事,家长在一旁大声喧哗打扰孩子时,是否也能说一声“对不起”?


  有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其实很多是受家长影响,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


  在家时,当孩子在客厅打球、不肯放下iPad,甚至做出超乎想象的破坏行为时,一些家长往往情绪失控,怒吼或者暴揍一顿。其实这样的威严只能维持“一分钟”,当下可以震慑孩子,可最终对于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可以更多地通过表达自己来告诉孩子感受,平静并且明确地指出孩子行为的后果,并且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或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幼小衔接重要吗?这些幼升小注意事项不可不知.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B2U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