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_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精选

时间:2024-07-15 11:3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记#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自4月8日正式下队驻村以来,通过半个月的入户走访调查,我和曙光同志深深感到,这个看起来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至今还生活着相当一部分因贫困而十分可怜的村民,单身汉、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众每个团寨随处可见,父子光棍、兄弟单身不在少数,“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换几个油盐钱”,这是老黄冲村的传统民谣,同时也是这里人民生活现状的一个真实写照。

  老黄冲穷,穷就穷在:一是地处湘黔边界的大山沟,村内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没有集体经济,土地全是“鸡窝地、巴掌田”。二是村里人才严重匮乏,剩下了一支“386199部队”。村里没有卫生室,没有学校,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严重落后,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2014年底全村共出了6名大学生。三是因病因灾丧失劳动力致贫较多。姚茂德兄弟、姚兵、袁波、吴敬标等残疾青壮年的因残致贫原因,空怕不能只归咎于意外。四是村集体和家庭负债较多。通过工作队近半月时间的调查摸底,一组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悲凉不已。老黄冲村辖10个村民小组,182户,721人。有贫困户34户143人;低保户31户40人;残疾人22人;五保户10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50元,村里没有结过婚的光棍汉就有36人,还有因老婆离异、死亡、和离家出走的单身近30人。走进每一个寨子,看到这些老、弱、病、残的人们住着低矮、潮湿的木房子,吃着咸菜过着原始的生活,回到村部想起他们,泪水情不自禁的在眼睛里打转,贫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啊!

  贫穷的老黄冲,也有很多当今世界渐渐失去的财富。老黄冲村的生态环境很好,森林覆盖面积达80%,水资源非常丰富,山间溪流河道密布,村内到处都有泉眼流出清澈甘甜的泉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工厂、没有烟囱,这里的人们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天然的山泉水,吃着自己种的粮食和果蔬。男人们放牛、耕田、砍柴,喝着自酿的侗藏米酒是那么的惬意;女人们采茶、编织、种菜,节日来临时穿上民族服装唱着山歌,跳着侗舞是那么的风情。村里这一派原生态的景象和我们这些喝着自来水、被钢筋水泥包裹着和生活在雾霾、噪音之中的城里人相比是不是很富有呢?

  如何帮助老黄冲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尽快改变贫穷的面貌,是摆在我们工作队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篇二
  今天把杨国珍送上火车去看病。回来后,坐在房间,不由得想起这家子咋个办?她这次去住院做心脏手术花销绝不是个小数目,对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呀!

  先说说这家3口人,男主人袁国华,51岁,老实憨厚,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从他满脸皱纹中就能看出他经历的沧桑和疾苦。女主人杨国珍,48岁,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坐着轮椅的残疾弱智儿子。第一次来到他家,因房子漏雨,袁国华正在屋顶上捡瓦,女主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一进屋我们在他家里仔细的看了一圈,石头墙、泥巴地,窗户上没有玻璃用废旧的农膜闭着,屋面漏雨房间里到处都用塑料布隔着,用硬纸板隔出的几个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衣物都是用纸箱纸盒装着,电饭煲是家里的电器。杨国珍扶着儿子的轮椅向我们讲述了家里的情况,家中种的二亩四分地以及他和儿子2个人的低保金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丈夫因没有文化、没有手艺只能在村子附近干点粗重零活补贴家用。自己有风湿性心脏病不能下冷水和做重力活。家中三个人穿的衣服基本上是远房亲戚给的,她现在身上穿的衣服是当年结婚时的嫁妆已经穿了20多年。

  但是命运偏偏不眷顾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7月初杨国珍的心脏病又犯了,在镇医院住院期间,老公袁国华因为要照顾家里的残疾儿子,没有交通工具的他只能每天步行带着饭菜翻山越岭的到镇医院照顾妻子,来回三趟便是二十几公里。因镇里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住了一个星期病情没有好转只能转到县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屋漏偏逢连夜雨,经县医院检查,她的心脏已经肿大出血,必须尽快去北京做手术,不然性命难保。医生讲做这样一个手术至少需要十几万元,当时听到消息的我们也是一声长叹,两眼泪花。经工作队和村里人的劝说,救人要紧,接近崩溃的丈夫又找上所有的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今天我们怀着怜惜和沉痛的心情把杨国珍送上了去北京的火车。除了献上一点爱心之外我们只能在家里为她祈福,愿上天能保佑她平安、顺利。

  扶贫让我锻炼了自己,洗礼了灵魂。看到了贫困家庭的疾苦,真正懂得了“珍惜”二字的含义。生活在城市中过着幸福生活的我们要怎么做呢?把握当下,感恩父母,感恩单位,好好珍惜美好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
篇三
  清晨,我和同事来到城关镇杨家桥村,走访贫困户户王亚芳家,初冬的清晨,刮着阵阵冷风,街上的行人都紧紧地裹着防寒服,白杨树上的枯叶摇来摇去,实在招架不住的便随风飘下来。

  一路走来,来到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前,老远就传来狗叫声。院落侧面是搭建的简易猪圈,墙体很破旧,旁边拴着一条大狗。一位中年妇女听见狗叫,从猪圈里探出头来,穿着很简朴,她一边拍打着身上的柴草,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院,院落虽然不大,但看起来房子是新建的,墙面虽然没有粉刷,但院子打扫的非常干净。

  进屋后,她殷勤地把我们让到炕沿上坐下,虽然屋里生了火,但感觉没有单位上那么暖和,我打量着房间,屋里简朴而整洁,炉面擦的乌黑发亮,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她忙着泡茶,还端来了黄亮黄亮的炕馍馍,她的热情让我们有点不安,我们喝着热茶聊了起来。从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她家有4.5亩地,小二层上下十间房屋是去年通过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的,大约有130平方米,但由于资金问题,房子至今没有装潢,家里只摆了几件过时的家私,但搽的很亮。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女儿在上高三,儿子上五年级,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读书,学习也都很好,她告诉我“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要不然我这么的个眼睛,真的就不知道怎么过了”,从她的话语中我才知道,她得的是眼疾,视力很差,常年靠一些眼药水和药物来维持视力。

  看着墙上的全家福,我就询问了家里的主要资金来源情况,她说“那是孩子的爸爸,是个焊工,但是常年身体也不好,家里的资金来源就全靠他了”,她语气很平和,但也充满了无奈,像在诉说柴米油盐琐事,我听了心里一震,在农村,供养两个学生上学,尤其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有这样那样的疾病,这其中有多少常人无法忍受的辛酸、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

  提到她有什么困难要我们解决时,她摇了摇头,一句话也没说。但我心里清楚,她与我们素不相识,她不想拖累任何人。我们讲清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目的后,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想修2栋养殖暖棚,养些羊,供孩子们读书,但是没有本钱修建和养殖,我告诉她修建养殖暖棚的一些惠农政策,支持她通过精准扶贫额贷款养羊,供孩子上学,等孩子有工作了,很快就会脱贫。

  这回入户,使我真正理解了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意义,在农村,有很多农户想发展,能发展,但是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而依然生活贫困,真的需要我们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为干部提供了平台,架起了干群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感受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

  此时此刻,我真切体会到王亚芳了渴望致富的心情,我也能感受到她不甘向生活屈服的力量,我相信在致富前行的道路上,只需我们扶助一把,她会借力用力,使家庭很快富裕起来。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精选.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Btz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