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文档大全网高考频道从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了解到,2020年高考将于7月7日—10日如期进行。今年北京首次实施新高考,从考试形式到招生录取规则均发生巨大变化。具体如下:
根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高考日程,今年7月25日发布高考成绩,7月27日-31日统考考生填报本科志愿、单考考生填报志愿,8月上旬-8月底进行录取,相关工作较往年整体延后1个月。
本科普通批可填报30个“院校专业组”
《方案》显示,本科阶段的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院校专业组”为今年新出现的概念。据悉,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多个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同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也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中。
这和往年有很大不同。“往年报志愿,一所学校为一个独立的志愿,而今年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每个志愿一般设置1所院校6个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知名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晨雾称。
由于院校专业组由院校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类)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设置。因此,一个专业组里包含的专业相近。晨雾称:“这样一来,勾选调剂也不会调剂到‘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所以相比而言,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记者了解到,对于在京招生的各个高校各个专业对选科的要求,考生能够在“北京教育考试院”“高考高招”栏目左侧进行查询。有的是要求一科,有的要求两科,有的不作要求。
“以前只报6个学校,今年则变为30个院校专业组。”今年志愿填报另一大变化为,可填报的志愿数大大增加。本科普通批实行平行志愿,设置30个志愿(不含提前批和特殊类型招生)。
中国高教学会《高校招生章程评价》课题组组长张艺执指出,往年都是以学校为主,今年的志愿是学校和专业并重。因此,考生和家长不仅要知道学校的投档线,也要知道专业的投档线。
志愿排序很重要,避免陷入平行志愿误区
本科普通批30个志愿要如何填报?相信不少考生和家长对此有疑惑。
张艺执表示,和往年一样,“冲稳保”仍然是可以遵循的原则。“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将自己最心仪的,同时也可能是录取分数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再依次保持一定的梯度。”
而对于冲稳保的比例,张艺执认为,没有一定之规,一般视个人情况做具体考虑。“可以冲10个,谨慎一点冲5个,都是可以的。”同时张艺执提到,考生和家长还要考虑学校招生计划变化的因素,做灵活调整。
在具体策略上,今年和往年也存在差异。晨雾指出,往年特别强调每个志愿之间要拉开梯度,不要填写相同分数水平的学校,因为一个录不上,另一个大概率也录不上。“但今年有30个志愿,有足够志愿可以填,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自己最有可能被录取的局部、区段密集填写同等水平、分数线接近的学校,录取概率会有所提高。”
张艺执提醒家长,务必要搞清志愿填报的基本原理,尤其很多家长对于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投档到一个学校不行退回来还能再继续投第二个,这是不可能的。平行志愿可以归纳为“能投则投、无投再检、检完则完。”“误区意味着风险。”他说。
平行志愿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张艺执强调,越靠前的志愿越重要,排在第一个的是最重要的。“假如考生考了600分,第一志愿学校投档线为590分,该考生第一志愿即会被投档。而如果该考生有一个更加喜欢的学校和专业组拍在后面志愿,且投档线为598分,实际上分数过了投档线,但却因为志愿顺序考后,而错失了投档的机会。”
因此,他表示,30个志愿的排序非常重要:志愿的排序,一定是最喜欢、最想去的学校和专业排在最前面,按重要程度和喜好程度依次递减,志愿顺序依次往后排。要做到30个志愿无论被哪个录了,都不要因为后面还有分数够且更喜欢的学校而后悔。
往年数据参考价值大打折扣为今年填报难点
要提高志愿填报的精准度,需要有历年数据作参考。据悉,往年每个考生都会拿到的成绩和在全市的排名,以及“大厚书”——全国所有在京招生高校的录取分数汇总。
按照往年公认较为科学的填报定位方式,需要找到往年能和今年取得相同录取结果的分数(等效分),往年等效分数可以上的学校专业,基本就是今年能考上的学校专业的大致范围。
而今年,考试录取规则均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既往数据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晨雾指出,往年数据是文理分开排名,是两队数据,而今年填报志愿难点在于,今年是第一次文理不分科,排名和分数线由两队变成了一队。而根据往年的两队数据很难做出精确测算,因而往年文理分开的排名参考价值下降了。
参考价值下降,并不意味着不参考。张艺执称,否则完全凭空想象更加不靠谱。“今年的情况很复杂,不能简单地拿过去的一种方法来套用。”记者通过不少专业人士了解到,目前还未形成一种公认科学有效的适用于今年的精确测算方法,大家仍在探索。
今年北京首次实行新高考,但受疫情影响,各高校无法举办校园开放日。据悉,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中学、高校将通过组织政策宣讲、分级分类培训、网上咨询等活动,做好政策解读、志愿填报等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