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导语】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考试不指定复习教材,考试内容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考生可用蒙文答卷,但同一张试卷必须使用同一种文字答卷。特岗教师招聘程序需要经过笔试考试,再从高分到低分排列笔试成绩,按比例确定入闱面试人员。©文档大全网准备了《2017年5月20日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供大家参考!
2017年5月20日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孔子
D.昆体良
2.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
A.德育
B.智育
C.创新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3.《学记》提出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指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学生的性别、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差异,所造成的不同个性方面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D.示范性
5.课程计划的核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学科
B.各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6.某学生决心改掉日常迟到的习惯,但是到了冬天,还是经常迟到。针对该学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 )。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8.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过程中实现的。
A.机体正常发育
B.社会实践
C.认知能力发展
D.思想品德升华
9.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10.教学过程本质是一种( )。
A.认识过程
B.教师教的过程
C.学生学的过程
D.双边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共5题,每题答对2分,少答1分。共10分)
11.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可分为讲解、讲述、讲演三种方式
B.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C.注意启发
D.讲究语言艺术
E.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12.班级目标设立的主要依据是( )。
A.教育目的
B.学校培养目标
C.学生个性特长
D.班级群体现实发展水平
E.班主任的授课方式
13.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有(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个别化学习
E.自主学习
14.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要通过( )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21世纪的教育支柱为( )。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感知
D.学会合作
E.学会生存
三、名词解释(共3题,每题3分。共9分)
16.学制
17.最近发展区
18.课程(广义)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4分,共8分)
19.阐述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
20.德育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13分)
21.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小云和小李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教师。两人工作都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云对小李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一般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我的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李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了,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1)从新教师专业成长角度指出小云、小李教学中各有什么问题?
(2)请从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角度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22.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
A.班杜拉
B.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韦纳
23.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概念,再进行“鲸”这种动物的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4.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5.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巅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26.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其曲线呈( )。
A.正加速型
B.零加速型
C.负加速型
D.倒U型
27.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 )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28.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型教师则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教学是否成功。这反映二者在( )方面的差异。
A.课时计划
B.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教学策略
29.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方式称为( )。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垂直性迁移
D.一般性迁移
30.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3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 )是其首要环节。
A.提出假设
B.发现问题
C.理解问题
D.检验假设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共5题,每题答对2分,少答1分,共10分)
3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
A.家庭教养模式
B.学校教育
C.同辈群体
D.个人努力
E.遗传
33.合作教学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 )。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各自尽力
D.社会互动
E.团体历程
34.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画线
B.记笔记
C.列提纲
D.画关系图
E.位置记忆术
35.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3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 )。
A.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构造完形
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共3题,每题3分,共9分)
37.学习准备
38.变式
39.发散思维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4分,共8分)
40.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1.如何应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五、案例分析题(13分)
42.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很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该是怎样的?(7分)
(2)对教师来说,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6分)
第三部分 教育技术学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43.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线性关系
B.顺序排列关系
C.协同作用
D.互为倒置作用
4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鼓励师生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加快推动教育服务模式和( )的变革。
A.管理方式
B.学习方式
C.通讯方式
D.合作方式
45.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的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和( )地区覆盖。
A.民族
B.沿海
C.沿边
D.东部
4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信息的传授者,起的是信源和信息( )的作用。
A.译码
B.解释
C.发布
D.编码
47.微课以微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聚焦于( )教学问题,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48.目前的媒体计算机CPU内部存储信息采用的是( )数据编码。
A.十进制
B.八进制
C.六进制
D.二进制
49.Excel是( )系列办公软件中的电子表格软件。
A.Baidu
B.google
C.offiee
D.flash
50.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充分注意选用真实可靠的案例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这遵循的是( )原理。
A.共同经验
B.最小代价律
C.重复作用
D.信息来源
51.教学中所谓的( )具备两个基本特征,问题的目标很明确和解决方法是确定的。
A.结构不良的问题
B.结构良好的问题
C.复杂的问题
D.决策问题
52.教学测验后.比较两个班级学生的分化程度,主要利用( )进行评析。
A.中位数
B.平均数
C.标准差
D.极差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共5题,每题答对2分,少答1分,共10分)
53.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 )三个层次。
A.知识目标
B.课程目标
C.单元目标
D.课时目标
E.技能目标
54.教学设计的特点有( )。
A.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B.强调建立可操作的具体教学目标
C.强调对教学对象的了解
D.强调对教学对象的学习需要的分析
E.注意教学效果评价及反馈
55.戴尔经验之塔中处于中层观察经验具有的特点是( )。
A.比上层媒体传递的经验具体
B.比下层媒体传递的经验抽象
C.讲的是要求学习后的勤学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E.提出了教学媒体的优势和不足
56.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要借助于信息工具来完成,根据对学习者学习提供支持的差异.这些工具可划分为( )三类。
A.效能
B.课件
C.认知
D.交流
E.研发
57.按教学阶段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表现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资源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58.简述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ABCD模式)。
59.简述认知结构变量的内容。
60.简述掌握学习模式中矫正教学的含义。
61.简述新课程评价理念的主要观点。
四、案例分析题(14分)
62.请选择你所熟悉的学段(小学或者初中)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有电子版、投影仪、个人电脑、实物投影、音响设备等)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1)进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2)进行学习内容的分析;
(3)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5)列出本节课多媒体课件使用目标及作用;
(6)说明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策略;
(7)规划出关于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方案;
(8)画出教学过程展开的流程图;
(9)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
2017年5月20日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在书中,他论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是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教育家。
2.【答案】C。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3.【答案】A。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期望一蹴而就;“不陵节而施”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它们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
4.【答案】B。解析:教师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不仅要教书又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了教师教学任务的多样性。②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学生不仅有着先天素质的差异,还有后天环境造成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发展。③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5.【答案】A。解析: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开设哪些学科(学科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6.【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也要受到道德认识的支配.是人们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如动机间的冲突及行动过程中坚持与动摇的斗争)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该学生品德意志不坚定,应该针对其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
7.【答案】D。解析:问题预防就是指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将来应付问题的能力。题干表述的方法属于问题预防。
8.【答案】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9.【答案】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它是教育目的的决定因素。
10.【答案】A。解析: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上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1.【答案】ABCD。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得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12.【答案】ABD。解析:班级目标设立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班级群体现实发展水平。
13.【答案】ACDE。解析: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有直接教学和接受学习。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有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教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接受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的发现,只是需要把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化性学习是植根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学。接受学习不属于以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
14.【答案】AC。解析:教育对经济发展(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15.【答案】ABDE。解析: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
三、名词解释
16.【参考答案】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7.【参考答案】
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教学要想取得效果,必须考虑儿童已有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
18.【参考答案】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四、简答题
19.【参考答案】
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有:①尊师爱生;②民主平等;③教学相长;④心理相容。
20.【参考答案】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五、案例分析题
21.【参考答案】
(1)小云教学中的问题:出发点是新课改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却忽略了两点:一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上好一堂课仅注重气氛热烈是不够的。
小李教学中的问题: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只是照搬特级教师的讲课方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差异性.没有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2)一堂好课的标准应包括: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结构合理;⑤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态度从容;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上述案例具体分析:
第一,上好一堂课应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案例中,小云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教学缺乏深刻性。
第二,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满足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等基本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而案例中的小云仅仅调动了课堂气氛,却没有达到知识内容传授的目标。
第三,上好一堂课应注意不同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李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小李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单项选择题
22.【答案】A。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首先由班杜拉提出。
23.【答案】C。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题干所述“哺乳动物的概念”就是典型的原有概括程度高的知识,“鲸”就是概括程度低的新知识,所以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24.【答案】D。解析:原型内化阶段包括了加里培林及其学派所称的“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三个阶段。
25.【答案】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比较常用的一些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视觉联想法、谐音联想法和关键词法。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首字联词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关键词法是将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例如,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就是把“老虎”的概念与相似的音“泰山”连在一起。谐音联想法是运用联想,假借意义,比如题干中的圆周率,我们把它联想为“山巅一寺一壶酒”的形象,便于记忆。
26.【答案】C。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7.【答案】B。解析: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在相互作用中通过模仿、暗示、从众、服从、认同等心理机制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群体成员意识中的行为标准和思想观念。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还可能导致从众现象的发生。
28.【答案】C。解析:在课后评价的方面,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专家教师都关心那些他们认为对完成目标有影响的活动.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们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29.【答案】A。解析: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垂直性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一般性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策略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30.【答案】C。解析:心理学者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31.【答案】B。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
二、多项选择题
32.【答案】ABC。解析: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个人努力属于个人主观因素,遗传素质是影响人格发展的生物遗传因素。
33.【答案】ABCDE。解析:合作教学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教学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和团体历程。
34.【答案】CD。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画线是复述策略,记笔记、位置记忆术是精细加工策略。
35.【答案】BCD。解析: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36.【答案】BCE。解析: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三、名词解释
37.【参考答案】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8.【参考答案】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39.【参考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四、简答题
40.【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41.【参考答案】
①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
②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③进行组块化编码。组块是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蓄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④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目的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是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
⑤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等。
五、案例分析题
42.【参考答案】
(1)他的这种归因是不正确的。运气是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小明将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归因于运气,那么他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是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那么之后的学习成绩也不会有所改善,甚至会越来越糟。因此,小明应正视自身的问题,将考试不佳的原因归于自身可控的内部因素,如努力程度。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那么之后的成绩才会有改善的可能。
(2)作为教师,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尽量让其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原因即努力,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是可以提高成绩的,这样才会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当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对自己能力产生质疑时,应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身失败原因,避免产生习得性无助。
第三部分教育技术学
一、单项选择题
43.【答案】C。解析: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部分线性、部分非线性型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都围绕理论与实践开展工作.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因此是协同作用关系。
44.【答案】B。解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鼓励师生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加快推动教育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45.【答案】A。解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加大职业教育脱贫力度,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以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为重点。
46.【答案】D。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信息的传授者,起的是信源和信息编码的作用。
47.【答案】A。解析:微课之所以称为“微”课,是因为它具有知识点小,授课时间短的特点。微课只围绕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将其录制成教学视频短片,整个微课只为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没有过多的铺垫和渲染,使得重点突出、短小精悍。非常有利于移动学习。
48.【答案】D。解析:在计算机内部用来传送、存储、加工处理的数据或指令都是以二进制码形式进行的。
49.【答案】C。解析:Microsoft Office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套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办公软件套装。常用组件有Word、Excel、PowerPoint等。
50.【答案】D。解析:信息来源原理包含以下内容:有信誉的、可靠的传播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当传者是受者乐于接受的对象时,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为学生认可的形象与权威.同时也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选用的教材、资料的内容的来源应正确、真实、可靠。
51.【答案】B。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乔纳生等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新知识类型划分标准,将知识划分为三类: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即以概念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以相互联系为基础的知识)、精细结构领域的知识(图式化的模式知识)。结构良好的问题的特征是:问题的明确性和解决方法的明确性。
52.【答案】C。解析: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标准差是离均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即可以反映出班级学生成绩的分化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
53.【答案】BCD。解析: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这个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
54.【答案】ABCDE。解析: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的特点有:①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②强调建立可操作的具体教学目标;③强调对教学对象的了解;④强调对教学对象的学习需要的分析;⑤注意教学效果评价及反馈。
55.【答案】ABD。解析:戴尔经验之塔中处于中层的观察经验包括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视和电影,以及静态画面、广播和录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戴尔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故中层经验比上层媒体传递的经验具体,比下层媒体传递的经验抽象。
56.【答案】ACD。解析:效能工具是指对程序或任务进行提炼,或通过提供需要记忆的资料,来延伸用户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和扩充学习者思想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能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在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交流工具,除了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论坛外,还有留言板、聊天室、即时通讯工具、博客和网站等形式。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主要借助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
57.【答案】BCE。解析:按教学阶段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三、简答题
58.【参考答案】
以研究行为目标的马杰(Mager)在1962年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人们认为有必要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教学对象的描述,于是形成ABCD教学目标编写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59.【参考答案】
奥苏伯尔提出的影响迁移的三个主要认知变量:
(1)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即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其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吸收并固定新知识的原有观念,这样才能产生有意义学习。
(2)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指新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相关知识的可分辨程度。
(3)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指学生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其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是否稳定巩固。
60.【参考答案】
在掌握学习中,经过形成性测验,如果50%以上的学生掌握某些学习内容有困难。教师就重新进行经过改进的再次教学。如果只有部分学生未掌握.矫正工作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或者部分或全部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61.【参考答案】
(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3)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
四、案例分析题
正在阅读:
2017年5月20日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04-07
四川绵阳2017成人高考考试科目02-04
2016下半年新疆软考什么时候出成绩07-22
我努力读懂友情作文1000字10-18
大班下学期班务工作计划2021-大班下学期班务工作计划【五篇】06-04
有关上班开会迟到检讨书02-05
实施课外活动的总结三篇01-04
2017吉林延边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出01-11
2021大学生检讨书模板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