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周记格式范文-我们的中秋节周记范文

副标题:我们的中秋节周记范文

时间:2021-11-17 09:47:4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秋节# 导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文档大全网中秋节频道!

【篇一】我们的中秋节周记范文


  我的叔叔是半个世纪前从北京去台湾的。一九八八年首次回大陆探亲。我们一起朝拜祖坟,登八达岭长城,游览十三陵、颐和园,逛东华门夜市……他老人家高兴之极,开心之极,变得象年轻人一样。那次我们照了不少照片,但最珍贵的一张要属我们在十三陵那株盘根古松“根连根”下的留影。

  叔叔回台湾后写信给我们说,每至夜半无法入眠时,便取出在大陆拍的照片,以回忆当时的情景。叔叔是这样,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每当我看到那张“根连根”的照片,便想起了叔叔从大陆去台湾,30多年后第一次见到祖国亲人的情景;当收到我的一张一寸黑白照片时,他连夜翻箱底找出他20岁时的照片,在灯下反复对照着看,连连说:太像了,太像了,这真是老祖宗的血缘亲情啊!

  “根连根”照片使我想起了奶奶幸福生活到92岁,临终时的憾事就是没能看一眼去台湾的亲生儿子。想起父亲在世时,有一次从台湾客人那里得知我叔叔准备在香港与他会面的消息后,到商场购置的里外三新,对着镜子上下照,嘴里还说:我快要见到我兄弟了。夜里觉也睡不着了,失态的令人担心。后因情况有变化,那次见面取消了,从此父亲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不幸在叔叔返回大陆探亲前走了。最令人遗憾的是我在台湾的婶婶,在叔叔第一次回大陆探亲时把护照都办好了,也因突患绝症,悄然离去,静静的安放在在台湾岛上。

  叔叔深深怀念北京。他和我说过:大陆人称我为台胞,台湾人称我为外省人,不仅听起来很别扭,而且弄得我藉贯全没了。其实,叔叔是个真正的老北京人。尽管台湾地处亚热带,每逢春节叔叔依然穿上蓝布棉袍,以表示对故乡北京的深深的怀念。如今他已耄耋之年,病魔缠身行动不变,但只要一聊起老北京的习俗和故乡的变化便立刻精神唤发,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国际长途打半个小时都不肯放下话筒。通过几百封家书和国际长途电话,我们从北京电视台播放台湾电视剧谈到台湾电视播放大陆节目:大陆寻奇、海棠风情,从台北的华西街说到老北京天桥。北京电视台什刹海栏目播放老北京习俗勾起叔叔童年在北京的生活回忆,他来信说:“小时候市场道旁有卖白薯的、切糕的、炸糕的、灌肠的、杏仁茶的、驴打滚的、艾窝窝的,有沿街卖电灯泡的、锔锅锔碗的,磨刀的,卖沙锅的、老人背着笼子用旧东西换洋取灯(火柴)打小鼓收破烂的,晚上有卖赛梨的水萝卜的……”这多象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说起来你也许不信,我还和年已八旬的台湾叔叔在国际长途里聊豆汁呢。他讲豆汁这东西只有咱北京人爱喝它。五十年前台湾也有家豆汁店但是因为做得不是味,就关张了。,他有时还特问起现在回北京还能不能吃上焦圈,喝上豆汁?我告诉他,北京的小吃比原来更丰富。

  盼望再次相逢

  今年五一,我们全家到香港旅游,这是我离台湾叔叔最近的一次,但由于两岸关系,我还不能去探望叔叔。大陆、台湾一峡之隔,我只能隔海相望。叔叔曾经同我说过:如果我的腿象第一次回京时那样健壮有力,我必定每年去京探望你们,并游览壮丽的河山。但遗憾的是由于后来他的腿换了人工关节,现在又患有帕金森病,使得他这一愿望终未实现。每当我夜深人静时看着那张“根连根”照片时,便想起年已八旬患病的叔叔。每当提起回京与亲人团聚时,都激动不巳,不断地念叨说:我要回北京看你们。我们相信他会回来的。

  中秋节将至,又勾起我对叔叔深切思念之情。写篇文章送去遥远的祝福。祝愿海峡两岸早日实现三通,盼望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盼望我们能与台湾亲人尽早团聚,盼望着龙的传人举国欢庆那一天早日到来……

【篇二】我们的中秋节周记范文


  那一年的中秋节,雨水不断,看着雨水漫天盖地地笼着了一切,人的心情也随着原本清晰的风景模糊起来。

  今年的中秋节,又是一场不停的雨,没有雷声隆隆的前奏,也没有划破长天的闪电为序曲。雨就是这样下着,似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好象永远不会结束。

  夜雨,是行旅的大敌。街头人群中匆匆忙忙的你,是否还记得油纸伞下那条滑滑的石板小街?是否还记得远行中避雨的那座破旧不堪的小亭?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遥远陌生的大山脚下,那户农家中滚烫的洗脚水,还有那张张淳朴的笑脸?

  每逢中秋,我们曾多少次回望那遥远故乡的灯光,还有开始生长白发的母亲。而夜雨,无情的阻挡着我们的视线,和思念,一任我们在一盏昏黄的灯前微微地落泪。

  今年的中秋,我回到了家中,在家中明亮的灯下想着我年轻时的远行,我的母亲,刚才还座在我的床前,此刻恐怕已安睡了吧,可你呢,我的朋友,还有那段年轻的岁月,是否也在夜雨中安睡?

  是去年的中秋吧,我们倚在宿舍前的廊子上,面对着昏昏黄黄的落日,以及遥远海上吹来的风,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黑……

  远方,一个多么幸福的词汇,这种幸福让年轻的我们感动和思念。那时的我们喜欢告别一个个熟悉的地方;喜欢走过一道道边界;喜欢一个人默默地留意着车窗外的风景;喜欢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在眼前生动着,消失着。

  我们走进深山,山中的风里有树的香,山里的虫鸣兽嘶中有无边的宁静;我们来到海边,海边的浪花里有无数鱼儿的呢喃。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我们在每个喜欢的地方停留,用喜欢的目光在一草一木间徜徉。清晨醒来,我们用小河里清清的水洗脸,然后站起来,看着他不停地流向海洋……

  中秋的月亮升起来了,温柔的月光照在我的窗前,伴我重温着我走过的每一条河流,记忆中的河流在我的回忆而微微泛起波澜,温柔的伴我入睡……

【篇三】我们的中秋节周记范文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挺拔着很多小槐树。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小槐树稀疏的树枝上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给小区平添了一抹新绿。在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小槐树中,有一棵是我亲手从老家采来的树种,经过两个春夏的洗礼,这棵小树顽强地活着,横过墙头,昂起头来,把自己的几片枝叶伸向蓝天。也许是自己的“孩子”,我对她格外爱护,在去年中秋节的晚上,赏月夜归的我,特意给她挂上了一个中国结,并给她起了个名字,叫“亲情树”。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带着儿子要回老家找“亲情树”的爸爸,一棵在我家四合院里生长了57年的老槐树。这十几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总是漂泊在外,但每逢佳节来到的时候,我还是深深地怀念我故乡的那棵老“亲情树”。57年前,我的祖父随国民党军去了台湾,走的那天晚上,月亮特别的清冷,痴情的奶奶为了表达亲情,表达割舍不断的根,就在院子里栽下了这棵“亲情树”。从那以后,沉默寡言的奶奶总是精心地伺候着这棵树,好像在精心地照料着祖父。

  我是在老家的小屋里长大的,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奶奶已经流尽了最后一滴思念的泪水。我的父亲和叔叔们从这棵老槐树折下一枝插在奶奶的坟头上,如今这棵小槐树带着爷爷、奶奶的相思之情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我出生的那年,正好是家里经济非常困难的年月,我的叔叔们为了生存,准备砍掉老槐树,要不是父亲以死抗争,那棵亲情树早就断了根。

  1984年,流落到台湾的爷爷终于回家了,而院子里的老槐树变得和爷爷一样苍老,那高大魁梧的躯干,鬈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好像在诉说着奶奶那不尽的相思。那一年的中秋之夜,同样是月明星稀,同样是破旧的小院,爷爷伫立在老槐树下,尽情地倾诉着对奶奶、对故乡的亲情。那一晚,爷爷晶莹的泪水,多么像牛郎的相思泪,爷爷抚摸着的老槐树,多么像月宫里的歪脖子树。也许,爷爷和奶奶心有灵犀吧,拼搏一生的爷爷在台湾一无所有,的财富就是住所前也栽了一棵树,那是一棵榕树,爷爷说,就是这棵树陪伴他度过思念故土的日日夜夜。在他下定决心回归祖国的那几天,爷爷舍不得这棵树,也舍不得台湾的山山水水,他把榕树托付给患难与共的老兵,然后带着对日月潭的牵挂,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

  爷爷陪着老槐树度过了一个寒冬,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老槐树长出了新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春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爷爷老了,面对这发了新枝的老槐树,他常常思念台湾的那棵老榕树,爷爷说,台湾是老槐树的一片叶,他非常怀念台湾居所旁的小溪,小溪里的游鱼,小溪边的山林,小溪上的石桥;怀念老榕树下的石桌、石墩,老榕树上的一方蓝天。于是,又一个中秋之夜,爷爷决定重返台湾,他要告诉他的老哥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要采下老槐树的的种子,把亲情播撒在台湾的土地上。

  爷爷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是两年后的中秋之夜,这一次,爷爷又苍老了许多,他带给我们的是一包珍贵的榕树种,爷爷说,他要在奶奶的坟前种上一棵榕树,榕树代表他,槐树代表奶奶。这次回来,爷爷感慨多多,他深刻地感受到海峡两岸人民割舍不断的亲情,他要守护这份亲情,于是,80多岁的他不顾体弱多病,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他都要随手丢下几棵榕树种,他说一棵种子就代表着海外儿女的一颗心。

  1992年,就在祖国面貌焕然一新的春天,爷爷走了,走的时候,爷爷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千万不要砍掉亲情树,那是华夏儿女的根,一句是在祖国统一的那一天,请子女们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埋在台湾居所的老榕树下。

  一转眼,爷爷已经走了近十年了,我的父亲为了实现爷爷的夙愿,多次和爷爷的老朋友们联系,可是爷爷的老朋友们也都和爷爷一样带着遗憾走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带着爷爷的愿望,带着海峡两岸人民的期盼,带着寄托中华亲情的老槐树种,跨过台湾海峡,去把槐树和榕树融合在一起,去和台湾人民度过那洋溢着浓厚亲情的中秋节

  呜……一声汽笛,把我和儿子带到了故乡的老槐树下。几年不见,“亲情树”依然用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我的亲人们。我想这棵老槐树不就是华夏儿女的亲情树吗?有了这棵树,多少海外游子回归祖国,为她培土、浇水,为她修枝、剪叶;多少华人华侨寻根问祖,为她播撒中华的火种;多少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中国人,为她信守着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哦,亲情树,我故乡小院里的老槐树!今年的中秋之夜,我还将守着这棵中国根,遥望东南,期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篇四】我们的中秋节周记范文


  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阵阵落寞的感觉涌上心头,挥之不去、躲之不掉。或许是秋天到了的缘故吧,或许是即将到来中秋圆月让人想起了什么。

  虽然从节气上来说,现在早已是秋季了,但在内地和沿海的许多城市,现在依然是夏天的感觉,依旧是闷热的天气。可是在青藏高原的这座小城,却已是一片秋天的景象了,虽然小城树上的叶子还不曾大面积的凋落,还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凄凉只感,但天气早已是秋天的感觉了,这里的人们已经穿上了厚厚的外套,甚至有人已经穿上了毛衣。在这座小城,秋天向人们庄严地宣告了她的到来。

  不知不觉中,在这座小城开始工作已近三个月了,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所以我很看重,也一直在很努力地工作。因为自己还年轻,更想证明自己,也正因为如此,一直很忙碌,甚至最近一个月来没有周末,没有午休。

  可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秋天的缘故,总感觉很落寞,可是秋天本应该是收获的季节啊?我想还是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吧。就像一个佃农,在春天,他撒下了希望的种子,然后施肥、浇水、锄草,好不容易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可是他却不知道在这些收获的果实里有多少是属于他的。而我似乎连佃农都不如,佃农多少还会收获一点,而我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收获。正像一首歌里唱的“我像是一颗棋,来去全不由自己”,我没有后路可以退,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我又要背起行囊,开始独自一人的另一次漂泊……

  也快到中秋了,从高中到大学已经好多年没和家里人一起过过中秋节了。记忆中,有三次记忆深刻的中秋:一次是我上高四那年,自己一个人过的中秋,看着天空的圆月,落寞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爬上了心头,在那个本已压抑窒息的岁月,同桌的女生给了我一点温暖,让我不至于“冷酷到底”;第二次是我刚上大学那年的中秋节,那时候认识的人还不多,尤其是女生不多,中秋节的夜晚,看着校园里成双成对、花前月下的场景,落寞再次爬上了心头,好在和有同宿的舍友,相邀一起去喝酒,“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那晚好象喝多了,一觉睡到天亮;还有就是和玲在一起,在我们家过的那个中秋节,那是感觉中最为温馨的一个中秋节,我想是因为有爱的缘故吧。

  现在,工作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即将到来,看来这次注定要我一个人过了。从小在外漂泊的生活,想家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寞会再一次爬上心头。

  但愿下一个中秋来临的时候,在那个月圆之夜,我的行囊不会依旧空空,我的脚步不会依旧徘徊,我的身影不会依旧孤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落寞的我希望所有好朋友都能够幸福美满!


【篇五】我们的中秋节周记范文


  周末逛超市,刚上三楼,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排排包装精美的月饼盒,这才想起中秋节快到了。

  都说现在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淡了,其实不然。每当节日来临之际,大大小小的商场和街铺就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提醒你过节了过节了。不过,面对着满大街的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我的内心却总是无法随之雀跃,偶尔闪现的关于过节的动人场景也都是孩提时的事情。中秋节也不例外。

  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最让我期待的节日除了大年三十就是八月十五。

  乡间有句俗语叫做“小孩巴过年,老头怕花钱”,大凡孩子,总是喜欢过节的吧。每年农历八月刚到,我就一边眼巴巴的盼着天上的月亮慢慢变圆,一边暗自计算着离过节还有几天。经常和伙伴们商量着过节的打算,一般说着说着大家就兴奋不已,对节日的期待也就更加强烈了。

  终于到了中秋这天,全家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大家热热闹闹的准备着中午那桌丰盛的午餐。姐姐们负责摘菜,妈妈掌勺,连平日难得进厨房的爸爸都会给妈妈凑火,真可谓是其乐融融。我有一项光荣的任务,就是帮着奶奶杀鸡。农村人平时虽省吃俭用,但是对过节还是非常重视的,杀鸡就是重视的体现。可是妈妈不敢杀爸爸又不愿杀,于是家里每次杀鸡都由奶奶出手,而每次奶奶都会叫上我给她当助手。乡下的草鸡都是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锻炼过的,再加上吃的都是虫子,可能是营养丰富的原因,劲大,奶奶一人制服不了。于是我就死死的抓住鸡的两条腿,等着奶奶下手。奶奶每次动刀前都会念叨一句话:“小鸡小鸡你莫怪,天生人间一道菜”,那时听来觉得特别有趣,难道小鸡听了这句话就会安心赴死了?就止不住嘲笑奶奶,但是到了下一次,奶奶还是照说不误。我喜欢跟着奶奶杀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要几根漂亮的鸡毛,留着订毽子。每次拔下那些长长的鸡毛后,就当作宝贝似的夹在书里,到了学校,再把它们分给一些好朋友。那时,大家都会自己订毽子,有了鸡毛的装点,漂亮的毽子就在我们的足尖跳跃飞舞了。

  农村人过节就是忙个吃,忙完了中饭忙晚饭。按照家乡的习俗,中秋的晚饭得吃糖饼,芝麻馅的。午饭过后,奶奶就把自家田里收的芝麻打理干净,在放进锅里略炒一下,然后就用擀面杖把炒熟的芝麻碾碎,每到这时,芝麻就飘出诱人的香味。姐妹几个实在忍不住,就悄悄上前抓一把,塞进嘴里,那叫一个香啊!等我们吃完再往前凑时,奶奶就说别吃了别吃了再吃就不够包糖饼了,我们就带着满口的余香到别处去了。

  中秋节最让人期待的当然是晚上的那轮明月,我们也不例外。不过,儿时的我们可没有赏月的雅兴,我们盼的是中秋之夜方可玩到的游戏——玩火球。

  火球早在半月之前就准备好了。从家里的旧物箱里翻出些破棉花碎布头,用铅丝把他们紧紧的扎成个小球,再在球上系上根长铅丝,火球就算完成了。不过这样还不行,棉花布头不经烧。因此还得把火球放在煤油里泡一泡。若是家里没有煤油,就理直气壮地向父母要,因为是中秋节的固定内容,父母一般都不会拒绝。我们把火球放在煤油里一泡就是十来天,等到中秋的明月升起时,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就提着自己的火球到村前的小路上聚会了。

  那时村里的孩子特别多,所以远远看去,一路上密密麻麻净是火球。胆大的可以让火球在头顶舞出圆圈,胆小的就只能小心翼翼的提着晃来晃去。不一会儿,邻村的孩子们也提着火球成群结队的出现在不远处的小路上。他们一出现,我们那争强好胜的心就上来了。于是大伙排成队,跟表演似的做一些整齐划一的动作,还不时变换队形。邻村的孩子一看这阵势,也是不甘示弱,立马迎战。就看那火球阵变换不定,刚才还是条直线型,马上又成了圆形。现在想来,倒也壮观。融融月色下,只能看到一排排火球在来回舞动,还有不时传来的阵阵笑语。

  月至中天时,玩火球的队伍方陆续散去。我也就踏着如水月光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躺在床上,清亮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屋子的土墙上,看着这月光,想着来年的中秋,不知不觉就进入的梦乡。

  去年中秋适逢周末,带上老公和儿子回娘家过节。重归故里,难免想起儿时趣事。便心血来潮给儿子扎起火球来,儿子特别高兴。晚饭后,领着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去了村前的那条小路。已经有人先到了,但是只有寥寥几个,和十几年前没法相比。火球点燃后,儿子胆小,不敢玩。我却一时兴起,提起火球在头顶来回舞动,我把火球舞的呼呼作响,儿子和老公在一旁看得是钦佩不已。我恍惚间又回到了从前,看到了那一路火球的热闹景象。

  转眼又是一年月圆时,今年的中秋怕是只能呆在城里看看月光了。

  

我们的中秋节周记范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7A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