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瑾哲
“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摇滚乐队逃跑计划在歌中这样唱到。是啊,人们总是会在匆忙地追名逐利中让自己的心灵蒙尘,以至于再也无法找回那个最初容易被感动的自己,在心灵中留有一块未曾污染的净土,保留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似乎成了人们的一种奢望。
当今,一些东西不断地被发现,一些东西同时又在不断地被放弃,现代人原本是想扔掉沉重的精神包袱轻装上阵,前进的快些,殊不知放弃单纯放弃同情心也就意味着放弃人类的独特性与崇高性。是的,只有单纯和同情心的回归,我们才能拥有一块建构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的奠基石,否则,我们永远也找不到人生旅途上躲避风雨的屋檐。
守护心灵的净土,找回自己内心的纯净。
田园诗人陶渊明入仕之后便觉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做官进爵并不是他一生的追求,他遵循自己内心的召唤,毅然归隐山林,回归内心的纯净,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压力,都能:“心远地自偏”。林清玄说:“要永远想到预期的美好,就像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林清玄作为一名学者,曾奔走在功利世界,但他最终看淡了这一切而遁入佛门,他保持了生命的本真和内心的纯净,他没有为功名利禄所累,最后,他放开一切束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快乐,守护了心灵的净土。不管是陶渊明或是林清玄,他们都有自己对生命本真,对内心纯净的执着追求,他们的人生道路其实很自然,生命本来就应该这样,保持一颗透明的内心,心怀对自然感动和对弱者的同情,我们就可以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一片净土。可是人们大多千篇一律地为了功名利禄忘记内心的追求,为自己心灵蒙尘,从而都走上了奔忙拥挤的道路,于是,陶渊明和林清玄这样的人就显得很独特了。
守护心灵的净土,找回对其他生命的同情心。
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情感,现在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从小悦悦事件到校园凶杀案,从假药假酒到三聚氰胺,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什么,让人们为了某种利益和原因竟然如此漠视其他人的生命?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人们同情心的麻木和缺失所致。出家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照纱灯”,在他们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对于那些比我们弱小的生命,我们理应富有同情心。
诚然,放弃追求一切世俗上的东西也许不现实,但是,我们如果从找回属于自己的本真开始,从关心同情他人开始,从为他人的不幸流下一滴眼泪开始,那么,守护住心灵的一小片净土,应该是不难做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