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宠爱]古代民间故事简短阅读【5篇】

副标题:古代民间故事简短阅读【5篇】

时间:2021-09-19 00:52:5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古代民间故事简短阅读【5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1】古代民间故事简短阅读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篇2】古代民间故事简短阅读

  张飞开了一个猪肉铺,把肉系在门口一眼井里,用千斤石板盖上,石盖上写着:“能举此石,割肉白吃。”

  关公贩粜红粱绿豆,赶着两匹小驴儿,走到张飞的肉铺门口儿,见了那石盖上写的字,走向前去,一手掀起千斤石,一手提出肉来,一声没言语就赶着驴到集上去了。可巧这时张飞没在家,张飞的太太看见关公伸手取肉,知道他的力气不小,并没有敢言语。等张飞回来了,她就一五一十的把这件事儿一一告诉。张飞一听,气得跳起来,立刻追到集上去。

  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他想自己明明写着“能举此石,割肉白吃”,要向人家理论,自己先占不住理;但是要不给他个厉害,以后他要老是白吃肉,那也不像样儿。他于是想定了这么个主意:他走到关公的粮食摊子上,用两个指头去碾他的粮食粒儿,碾了一个又一个,不大的功夫,把关公的一簸箩绿豆都碾成豆面儿了。关公一看,认得他是张飞,知道他是不服气自己白吃了他的肉,故意的来找碴儿,就说:“朋友,你要买多少绿豆,买回去再碾成面儿好不好?”不想张飞正在气头儿上,听了关公的话,举起拳头就给了他一下子。关公一见张飞动手,气得胡子都抖起来了,把外衣一脱,就去迎敌。这两人拳打脚踢,由东街打到西街,由西街又打到东街,把劝架的踩也不知道踩死了多少。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这时刘备也来赶集卖草鞋。他见这两条大汉大打特打,却没有一个人去拉架,他就想去解劝。别人说:“瞧你这瘦巴郎,你活腻烦了吧?你上前去,还不是一样被他们俩给踩死?”刘备不听那一套,上去就把他们俩给拉开了。一手支住一个,关羽和张飞急得干跺脚,谁也捞摸不着谁。

  关羽和张飞虽然打了一顿架,可是彼此都佩服对方的力气好,经刘备一调停,两人便成了好朋友,在桃园结成三义。



【篇3】古代民间故事简短阅读

  华佗开初行医的时候,本领也不怎么高明。因为他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一点一滴,取长补短,终于成了名医。成了名医以后,他也不忘向高明的老先生请教。这里讲一个华佗虚心求学的故事。

  有一天,来了个年轻人,请华佗给治病。华佗把脉一按,就对病人说:“你是得的头风病。药倒有,只是没药引子。”“要什么药引子啊?”“生人脑子。”病人一听要生人脑子做药引子,吃了一惊,心想这没法找,只得回家去了。

  过些日子,这年轻病人又找到位老医生。老先生问他:“你这头风病找人看过吗?”年轻人说:“找华佗治过,他说要生人脑子做药引子,我没法,只好不治了。”老先生哈哈大笑,说:“用不着去找生人脑子啦,找十个古旧草帽,煎汤喝就行了。只是记住要找人们戴过年数多的草帽才顶事。”

  病人照样做了。果然是药到病除。有一天华佗又碰到这个年轻人,见他生龙活虎似的,不像有病的样子了,就问道:“你的头风病好啦!”年轻人笑着回答:“是呀,多亏一位老先生给治的。”华佗又问吃的什么药,什么做药引子。年轻人说:“用草帽煎汤。”华佗一听,连忙问那老先生住在哪里。年轻人告诉了华佗。

  华佗回家一想,别人积了多少年的经验,才得到的秘方,哪里会轻易传授,我只有去到他门下求学才行。于是华佗就装扮成一般人模样,跟那老医生当学徒,一学就是三年。

  这天,老先生出外治病去了。华佗同师弟在屋里炼药。这时门外来了一个大肚病人,只见他肚大如箩,腿粗像斗。病人说是特意来找老先生治病的。老师傅不在家,华佗的师弟不敢随便接待,就叫病人改天再来。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帮我治一下吧!我家离这儿很远,来一趟真不容易啊!”这时华佗出来了,见病人确实病重,不可迟延,就说:“我来给你治。你拿二两砒霜。匀两次吃。可不能一次就吃了啊!”病人接过药,连声感谢,走了。

  病人走了之后,师弟埋怨华佗了:“你可知道那药有毒,吃死人怎办?”华佗说:“这人得的是膨胀病,必须毒攻,这叫做以毒攻毒。”师弟说:“治死了谁担待得起?”华佗笑着说:“不会,出了事由我担着。”

  再说那大肚病人拿了药走到村外,正巧碰上老医生回来了,病人走上前向老医生求医。老医人一看病人,说道:“你这病容易治,买二两砒霜,分两次吃,一次吃有危险。快回去吧。”病人听了,把手一伸,说:“二两砒霜,你徒弟拿给我了,他也叫我分两次吃。”

  老医生接到药一看,果然上面写得清楚。老先生想:“我这个验方除了护国寺老道人和华佗,还有谁知道呢?我还没有传给徒弟啊!”他回到家里,就责问两个徒弟:“刚才大肚病人的药是谁发的?”师弟指着华佗说:“是师兄,我说这药有毒,他不听,充能哩。”华佗一旁不慌不忙地答道:“师傅!这病人得的臌胀病,腹中有毒,砒霜也有毒,以毒攻毒,病人吃下肚有益无害。”

  “这是谁告诉你的?”“护国寺老道人。我在那里学了几年。”老医生这才明白,他就是华佗。叫道:“华佗啊!你怎么到我这儿来学医呀?”“师傅,你认错人了吧!”“不会,我的秘方没别人知道。”华佗这时只好把来求学的来由说出。

  老医生听华佗说完一把抓住他的手说:“呀,你已经名声远扬了,还到我这穷乡僻壤来吃苦头,真对不起你啊!”

  华佗说:“老先生,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但是都各有所长,我没有的东西,就该向你学。行医人和行医人都是一样的啊!”

  老医生感动得直掉眼泪,当即把治头风病的单方告诉给华佗。

【篇4】古代民间故事简短阅读

  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前面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贡便大喝一声,正要赶车轧过去,可是那个孩子把路一挡,高声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这儿,过不去了,你们退回去绕道走吧!”

  子贡赶紧停住车,没好气地大声嚷道:“你这顽童休得胡闹,这是孔夫子的车,快放过去!”

  “不管谁也得讲道理,我来问你们到底是城躲车呢还是车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说。

  大家被问得张口结舌,子贡又气又急正要发作,这时孔子从车上走下来忙拦住说:“小孩讲得在理,你们不要乱来。”

  说着,孔子走上前对小孩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

  小孩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呀?”

  “周游列国呀。”

  “那周游列国又是作啥呀?”

  “讲学传道啊。”

  “讲学传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你知道些什么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问:“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吗?”

  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呢?”

  小孩眼珠一转接着问:“嫌看不见,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见,你知道有多少颗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那又如何数得过来呢?”孔夫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着说道:“呵,你又嫌多;那日头就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我来问你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

  孔子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上来,便诚恳地对那个小孩说:“本人还是才疏学浅,以上事情确实不知,愿拜你为师,望多指教。”说着,磕头便拜。

  后来孔子以此事教导众弟子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篇5】古代民间故事简短阅读

  楚国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想要杀掉他。剑有雌剑和雄剑两口。干将的妻子莫邪怀孕快要生产。干将向妻子说:“我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这回我去,定会将我杀掉。你生孩子如果是个男孩,长大了告诉他说:‘出门去望望南山,松树生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背上。’”于是便带了雌剑去见楚王。楚王见带来只有一口剑,更是怒不可遏。便叫剑工前来端相这剑,剑工说,剑原有两口,一口雄剑,一口雌剑,雌的来了雄的还没来。楚王大怒,便把干将杀了。

  干将走后,莫邪生了一个孩子,名叫赤比。赤比长大了,便问他母亲道:“我爹怎不见,他在什么地方呢?”母亲说:“你爹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把他杀了。去时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门去望望南山,松树生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背上。’”于是孩子走出门去,向南一望,没看见有什么山,回头一望,只见堂前石础上面,有几根松木柱子,心想这或者就是“松树生在石头上”吧,便去拿了一把板斧,把近门的一根柱子从背后劈破,果然就从里面取出那把雄剑。孩子得了这剑,不论白天黑夜,都想着要向楚王报仇。

  有天晚上,楚王做梦,梦见一个宽额颅的孩子,两眉之间,阔有一尺,自说要来报仇。楚王便悬了千金重赏,到处张贴榜文,画影捉拿梦中所见的奇怪孩子。孩子听榜文所说的情况,和自己有几分相像,便赶紧逃进深山去暂时躲藏着;在山道上一面行走一面唱歌,想到父仇未报,不觉悲从中来。偶然遇见一个来自他乡的客人,同情地问他道:“你小小年纪,为什么哭得这样悲哀啊?”孩子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将我爹爹杀害了,我想报这深仇大恨。”他乡客说:“听说楚王悬了千金重赏买你的头,拿你头和剑来,我为你去把这仇恨报了。”孩子说:“那太好了!”马上抽出宝剑,割下自己的头来,两手捧着头和宝剑,一齐交给他乡客,身子却还僵立在那里。他乡客说:“你放心,不会使你失望的!”尸体这才扑了下去。

  他乡客带着孩子的头去见楚王,楚王大喜。他乡客说:“这乃是一颗勇士的头,应当放到汤锅里去烹煮,到肉烂为止,以免久后成精作怪。”楚王依从他的话,把头放到汤锅里去煮了三天三夜,都没煮烂,头还几次从汤锅里跳出来,圆睁着一对愤怒的眼睛。他乡客说:“这孩子的头老煮不烂,愿大王亲自来看看,借大王的威风压他一压,自然就会烂的。”楚王无法,只好慢慢走到锅边来。他乡客迅速地抽出宝剑,向楚王颈脖一挥,楚王的头就坠进了汤锅里,又把剑向自己颈脖一挥,头也坠进了汤锅里。汤锅沸腾着,刹时间三颗头都煮烂了,再也分辨不出。只好连骨带肉分成三份,用瓦罐子装着,分别埋葬在一处地方,给修造了三座坟墓,笼统叫做“三王墓”。这墓如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的境内。

古代民间故事简短阅读【5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q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