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腊八粥的感受和心情-喝腊八粥的感受和体会【四篇】

副标题:喝腊八粥的感受和体会【四篇】

时间:2021-06-22 23:05: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得体会# 导语】人们喜欢喝腊八粥,既是因为腊八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因为腊八粥是一种美味。在家乡不论贫穷富裕,还是繁忙与否,人们都会熬腊八粥。以下是由®文档大全网为您带来的《喝腊八粥的感受和体会【四篇】》,供您品鉴。

【篇一】喝腊八粥的感受和体会


  在过去,从腊八开始就拉开过年的序幕。本来冬日里农闲,经过秋季的收获,正是粮仓里最丰满的时候。这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正是享受一年收获的幸福时光。腊八的时间不早不晚,正好可以成为这场欢喜的开始。

  腊八节最早始于腊祭(即“蜡祭”)——传说古时候炎帝神农在腊日里一定要祭奠农神祖先。《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在这一天里,人们会用猎物告祷上天,感谢一年来苍天赐物,并祝来年风调雨顺。这个习俗流传过程中,大概慢慢就有了杂粮粥,但一直没有被确定为节日里的习俗。

  在唐诗里,我们看腊日的情景,似乎依然离不开酒肉。杜甫的《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完全没有粥的影子。但到了宋代陆游的诗中,我们看到了“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描述腊八的诗作里,都有了腊八粥。由此可见,腊八粥真正起源于宋代,一开始,他就被叫做“佛粥”。

  将腊八粥叫做“佛粥”,是与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有关的。在成道之前,佛陀在雪山修了六年的苦行,已经是容颜枯槁。后来他觉得这样苦修是没有办法成道的,于是放弃了苦修,下山了遇到了一位牧羊女。他向牧羊女乞食,牧羊女便用乳糜——一种含乳的杂粥供养他。佛陀吃饱后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并发大愿——“修不成道,誓不起座”,最后他终于修证圆满,成为了佛陀。据说成道当日,正好是腊八。而腊八粥,正是起源于牧羊女的乳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腊八粥是提醒我们关爱他人,救济穷困的。想象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那些穷苦的人们和流浪的乞丐,多么需要我们的关怀。因此,在这一天,佛寺里会施粥,很多有钱人家也会出来施粥。腊八粥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关怀和慈悲,是当之无愧的“佛粥”。在这一天,送出去的粥里,不仅仅是温暖和饱腹,更有祝福。那些需要关怀的生命里,说不定会有佛陀这样的圣哲,送出腊八粥的同时,我们也衷心祝愿他们都能满愿、吉祥。佛家说众生都有佛性,布施是的积福,从这个角度来说,腊八粥里真是浓浓的充满了正能量。

  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所以,中国人的节日向来朴素,朴素到用食物就表达了所有深切、温暖的祝福和朴素、平实的思想。老子说:“吾有大患,在吾有身。”就连佛陀,也不可能辟谷成道。仔细想想,拖着身体游走于尘世的我们,衣食是恐怕是人最不可回避的需求了,除此之外,别的需求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如今,当我们渐渐习惯了用语言传递祝福,用财物传达情谊,我们是否离实在的需求更远了呢?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雪的节日里,当面对腊八粥,我们能否体会到古人对幸福朴素的理解——他们简单平实,知足常乐!

  其实,不论是祭奠农神还是纪念佛陀,大概没有比腊八粥更合适的东西了。他不像肉食那样血腥膻臊,基本上用谷物和豆制品熬制而成,简单丰富,杂色纷呈,甜香可口。既能代表农神无私的恩赐,又符合佛家的慈悲为怀,在冬日里,喝上这样一碗热腾腾的粥,大概最能体会满足的感受。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品味到实在的幸福!

【篇二】喝腊八粥的感受和体会


  今天是腊月初一,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快到了。校长付少玉为了犒劳大家一年的辛苦,亲自安排后勤主任刘福军到超市购回磨莲、红绿豆、糯米、西米、高粱、荞麦等,挑选上等瘦肉,加之老师从家里拿来些红薯、南瓜,就这样大家第一次在学校吃上了风味别致的可口腊八粥。虽然是一顿粥,可是大家吃出集体凝聚力,决心来年更要发奋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深情厚意。虽然以前读过冰心的《腊八粥》,自己家里也吃过腊八粥,但觉得今天的腊八粥更甜更香。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说法有很多,其中有这么一个美好的传说最有意思。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羊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粮食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出来,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

【篇三】喝腊八粥的感受和体会


  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腊八粥,现在无稽可考,敢肯定没有两千年历史。腊八粥是汉地人的风俗,起源于佛教,因此也叫“佛粥”。

  距今两千五百五十五年,佛诞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自己是太子。感于人类对生老病死的苦恼,二十九岁出家,隐居雪山修道。起初每日食一麻麦,瘦得前心贴到后背。由于如如不动,鸟儿在蓬乱的头上筑巢。越六年,未得道。起身到尼连禅河洗去了身上多年的`尘垢。遇到牧牛女苏耶妲,牧女以牛奶和腐烂粥供养。不久太子面色红润,身体康健。于是跌坐菩提树下发愿,若不成佛,将不起此座。是夜,清风和煦,繁星闪烁。黎明时分,太子仰头刹那,望启明星豁然开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腐烂粥,就是杂粮放在一块熬的粥。东汉永平年间佛教自阿富汗传入中国后,逐渐国内也兴起了“腊八粥”的风俗。喝腊八粥,一来纪念佛的成道,二来也祈求自己未来成佛的愿望,或者说希望得到佛的哀佑。

  我的母亲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每年的腊八粥总会按时熬就的。那时家里穷,无非用的是大米小米萝卜白菜之类。熬一大锅。弟兄姐姐好几个,吃的很香。母亲说腊八粥是团圆饭,全家人都应该吃。有年二哥不在家,母亲把粥盛一大碗珍藏起来,春节时哥哥回来了,母亲看着哥哥把粥吃了。

  母亲去世多年了,哥哥姐姐都相继成家,全家人再也没机会围着锅喝香喷喷的粥了。身处江南,这里家家户户都喝腊八粥。单位的食堂也给职工煮粥喝。明天早晨我端碗时候,碗里盛的不仅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是久久怀恋渐行渐远的亲情。

【篇四】喝腊八粥的感受和体会


  记忆是一朵花,每年都会开得不同。腊八时节,家家都该吃上一碗粥吧。虽然,在我对粥的回忆里,这朵记忆之花起初是那么的孱弱而迷离,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迷雾给遮离住了。可是,再对往事的渐渐追溯过程中,它却慢慢的盛开了。

  确实,湿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腊八粥是再好不过了,那温暖,是会从心底笃笃实实的漾出来。

  可,最初知道腊八粥,是从冰心的一篇怀人文章中。她说:腊八粥中须有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纪念先人的一种祥和食品。她的母亲是1930年腊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腊八粥以示缅怀。从老人那冰清温婉的笔调叙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与回忆之美。

  其实,即使不用十八种干果,腊八粥的主料和辅料也甚为复杂,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黄米,赤豆,粟子,红枣,粥成后还需有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干,这样丰富的搭配,在小时的家里,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寻觅得到的。即使现在,做这样一碗粥也常需费一番心力。

  当我提起腊八粥时,是站在一种别致的角度,置身于一个完全笃实的环境之中。于是,一时间,我的记忆里弥漫着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实,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从没有过过腊八节的。所谓的粥,就是最简单的白米粥,而那米,过来人都知道,得经过好一阵挑拣,慢慢挑去里面的砂子、石子,洗净,才会上锅。所就菜,不过是一些咸菜、酱菜之类的。再好一些,不过是粥里加些红豆、赤豆之类的辅料,调节一下。但是这种简单,却是能见出寒苦度日的功力。

喝腊八粥的感受和体会【四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E9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