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吞蝗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唐太宗吞蝗》原文译文赏析

时间:2022-03-29 09:07:4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文言文:《唐太宗吞蝗》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唐太宗吞蝗》


  唐代:吴兢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称。


  遽:马上。


  谏:委婉地规劝。


  朕:皇帝自称。


  躬:身体。


  冀:希望。


  是:这(是)。


  蚀: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咒:批评


  作:起,兴起


  其:如果


  食:吃


  谏:谏人


  过:罪过


  【赏析】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扩展阅读:吴兢主要事件


  在魏元忠、朱敬则双双为相的长安年间(701—704),吴兢被举荐“有史才”,“因令直史馆,修国史”,从此吴兢步入仕途。他为史臣,耿直敢于犯颜直谏,保存至今的吴兢几篇奏表反映了他的事迹,如《上中宗皇帝疏》是对当时政治局势较有影响之作。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无力驾驭全局,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都在觊觎权力,阴谋之事连接不断。一时朝中人人自危,气氛恐怖。吴兢不计个人安危,毅然上表中宗,直率指出把相王李旦说成太子李重俊的同谋,是一场阴谋。他劝中宗珍惜与相王“亲莫加焉”的兄弟之情,“若信任邪佞,委之于法,必伤陛下之恩,失天下之望”。吴兢分析说,如果相王被诬治罪,那么中宗本人也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由于吴兢奏表颇有影响力,加上御史中丞萧至忠的进谏,终于使相王平安无事。数年后,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收还权纲,锐于决事”,一反中宗、睿宗难以独掌权柄的局面,然而权力的集中也带来负面影响。群臣面对玄宗不敢大胆进谏。吴兢感到这种状况不利于唐室,遂上疏劝玄宗对进谏者有所区别,改变赏簿罚重的做法,如进谏者“所言是”,则“有益于国”;即使“所言非”,也“无累于朝”,“陛下何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吴兢在奏章中举出了前代皇帝虚心纳谏致胜和骄横拒谏致败的实例,还特别赞扬了太宗李世民虚怀若谷、导人使谏的故事。


  吴兢所上谏疏皆关乎封建政治之大事。他的《谏十铨试人表》即是一例。当时在选用官员时,皇帝绕开吏部而在禁中做出决定。吴兢很反对,认为朝廷各个部门应各司其职,选官事必须由吏部主之。他强调的是要按既定法规行事,甚至皇帝也不能例外,任意改变制度,“上自天子,至于卿士,守其职分,而不可辄有侵越也”。吴兢在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著作郎吴兢撰写的《则天实录》,谈到宋璟逼迫张说,让他为魏元忠作证一事。魏元忠是武则天重臣,被人诬陷说过“小人在君侧!”,引起权臣张易之、张忠昌的猜忌和控讦。张说一开始畏于张氏权威,证言不利于魏元忠。宋璟伸张正义,张说不得已还了魏元忠的清白。


  以后张说在整理国史时看到了这段记录,知道是吴兢写的,便转弯抹角地说“刘五(即刘知几,与吴兢等同修《则天实录》)实在是太不帮助人了!”吴兢站起来答道:“这是我写的,这段史文的史实和草稿都还在,您不应该错怪死去的人(刘知几已去世)。”他的同事听了都大惊失色。后来张说私下请求吴兢改几个字,吴兢始终不答应,说:“如果顺从您的请求,那么这部史书的笔法就不能算是正直的了,这怎么能让后世相信呢!”


文言文:《唐太宗吞蝗》原文译文赏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EA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