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优美散文-关于清明节优秀散文三篇

副标题:关于清明节优秀散文三篇

时间:2021-09-26 23:01: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明节# 导语】清明时节,如若没有雨的陪衬,自是少了那份理所应当的凄凉与清冷。听,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把整个世界,都织进了无边无尽的迷濛和惆怅之中,这个季节的雨,应是属于思念的雨。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关于清明节优秀散文,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清明节优秀散文

  清明的雨失去了竹子的清明,总觉得缺少太多的韵味。但,在遗憾中突如其来的雨,却又让我对清明有了重新的体会。

  那年的清明,我在外地友人那里寄居。或许是觉得我有些落寞吧,便邀上我一起去扫墓。那日的天空,一片阴沉,雷声隐隐,或许,是要下雨了吧。萧瑟的野草,低矮的坟墓,坟头的压钱,坟后的黄纸,墓碑前的祭品,蜡烛与纸钱,还有那白色的幡,一切对我来说都太过熟悉,熟悉地有些冷漠了。走过童年之后,我再不怕坟墓了,也曾深夜里在山里行走,也曾在陌生的坟墓边上小憩,这一切早已司空见惯了。是啊,清明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祭之丰不如养之薄”,生前对待自己的亲人好一点才更重要,死去之后,再多的形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友人却突然泪水纵横。埋在坟墓里的是他的父亲!山风突然吹起,几声隐隐的闷雷之后,黑色的天空里撕开了一个口子。雨线便从天空中连绵而至,刹那间整个世界成了雨声的世界。如泣如诉的声音,在这样的日子里翩然而至,墓碑、树木、行人以及眼睛里都满是斑斑的泪痕。

  友人的眼眶里布满了血丝,在风雨中哭得有点凄然。几个亲人将他从墓前扶起,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那块湿漉漉的墓碑,上边刻着他父亲的名字。突然间,我也哭了。风雨中,我突然想起了远方的父亲,想起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想起了远方荒草里低矮的坟墓。雨在山头就这样下着,倾泻着所有的哀伤。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一段段的往事在雨缝里浮现。我突然很想家,真的很想,很想,夜里,躺在床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外边大雨敲打窗棂的声音,听着芭蕉叶子在雨中颤抖的声音,手边的书本一页一页翻开。

  不知怎的,有一句话直到今天我始终忘不了,说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时突然泪落如雨,暗夜里爬了起来,对着窗外的大雨轻轻地吟咏着《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一年的清明,我似乎长大了很多,也开始懂得了苦涩的滋味。




  

【篇二】关于清明节优秀散文


  今年清明节,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日,因为祭祖我又回了一次老家。

  我家的祖坟山在小河边上,山中那静静的坟莹里,埋葬着已经逝世的先辈。这座山的山体不大,从山脚到山顶不及百米,因形状极似鱼形,所以称名为鱼形山。在我爷爷未逝世之前,曾经叫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对这座山丘进行过察看,此山鱼头朝东,口含晨阳,可“鸣”天下;鱼尾西指,形鱼逆江河而上,意脱出苦海,遇难呈强;北有河水沐腹,源远流长,示祖恩永佑后辈;南可朝阳晒暖,让后人家业兴旺。这小小的鱼形山,乃是一块风水宝地。在那个封建年代,方士之言,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总之,我爷爷已立意将这座小山辟为我那个家族的祖坟山了。

  这天,当我带着无尽的哀思,对着已经躺在这里的祖宗先辈们完成了浓重的祭拜之后,登上了鱼形山山顶。从山顶朝着小河的方向眺望,扑入视野的是一派如同精雕细刻般的田园风光。只见山脚下的小河和河上几座小桥,被一带绿色的杨柳笼罩着。这条绿带宛若一条飞龙,龙头蜿蜒向西,低伏在田野中间,直向西河跃然而去。如果不是被罗田境内一座叫飞来山的大山堵住了龙的西去之路,这条青龙可能不会跃“龙”跃入西河之中了。传说商朝第三十一代君王之纣王,开始也是很重视农桑,后乘国力之强盛,便兴拓土开疆之事,将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是时,纣王在西河西侧的名叫“四口塘”一带,立蕲阳县,统辖现英罗蕲稀四县之域。后因商周争域,被周相姜子牙使法搬大山一坐,硬生生的将纣王封地蕲阳县压在飞来山下。此乃神活,当不足信。

  再看河堤两边,浓郁的树从和田野里那金黄的油菜花,将小河上的几座小桥点缀得格外迷人。而田野边缘那些漂亮的农家村舍,更成了这幅自然画面的点睛之笔,使这幅画卷平添一份雅致超然的灵气。这时,不由得我想起元朝诗人徐再思笔下的“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一诗,正好应了此景。

  我家乡的名字源于这条小河,名谓难作堰,这名字确实叫的不怎么样,既不文雅,也不雄壮。连一条小河的堰口都捉不住,岂不埋汰了过去家乡老辈的勤劳智慧了吗?想想真是让人可笑,可就是这个带贬义意思的地名,却延用至至。此时,我感觉这怪涎的家乡名字确实玷污了如此美景。家乡名字不美,并不影响我对家乡风景之美的赞叹。这小河是美的,小河的水,汩汩潺潺,清明透亮;小河的树是美的,河边那些高大的杉树,杨树和柳树少说也有几十年的寿命,就象稀稀拉拉的队列,站得一点也不整齐,一点也不严肃,但却活泼,自由,极赋个性;小河的桥是美的,小河自上至下,没几公里的流域,却建有风格不一的小桥。有早先搭建的石拱桥,柔美而古朴。平直的铺桥,简单轻盈。既是几处将几根树木横卧在小河之上的独木桥,也能让人感觉到朴素且又踏实。这次回去,又发现新建的一座小桥,更加雅致。桥底以花岗岩方石砌成传统的卷拱,一拱跨过小河两岸,桥面以雕花大理石砌成护栏,整坐桥色白如脂,形如飞虹,如同一只漂亮的银手镯戴在村姑的手腕上,一下子显得那么典雅和光鲜,让这位村姑平添了许多美丽。

  清明雨歇,气清景明,是小草生长旺盛的季节。进入家门口的小路连着这座小桥,小路的路旁,长满天了青蒿,野枸杞,木槿,各色花草长的参差不齐,确也多姿多彩。草与路,路与桥,桥与河就是这样和谐完美的配合着。走在这样的小路上,有种说不出的安逸,路边枝叶上的甘露时而碰到脸上,手上,浸润得周身清爽。空气之清新,小草之鲜嫩,小桥,流水,蓝天,白云,更容易撩拨人的'诗情。什么叫柔情似水,什么叫归心似箭,回到乡下老家就能体验了。

  家门口这座桥,是我家乡人连接四通八达的水上之路,过往的行人和车辆非常多。有点商机意识的堂弟几年前就在桥头边开了个小商店,一应村里人生活之必需,生意做的还不错。热情贤慧的弟媳是个“热闹人”,无论是买东西的顾客,还是到这儿歇脚的行人,都奉上一杯热茶,热情的打着招呼。快乐般的打闹嘻笑,诉说着的家长里短,闲聊着的扯东道西,则是每见如此。久而久之,这儿成了乡亲们的聚集之地,我每次回家,也是打这儿路过,主人既是我堂弟媳,还是我亲姑表妹,自然也是亲不亲,一家人了,如此小小的商店,也是我生活旅途中的一处驿站。




  

【篇三】关于清明节优秀散文


  当一阵阵春风拂到脸颊上,暖融融的阳光梳妆打扮着田野里嫩绿的小草,光秃秃的树枝上萌动出翠珠新芽,声声春雷惊醒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季节辗转轮回勾起了我对清明的记忆和遐思,也拨开了脑海里我对上辈故人的牵挂、哀思、怀念。

  阳光明媚,春意正浓,清明节的脚步昂首阔步地走来,大地脱去了冬天阴霾雾障的外套,春色换上花红柳绿的新衣,我们已从容地迎来了又一个缅怀亲人的日子。清明时节,城里人、乡下人、漂泊异乡的游子、浪迹天涯的打工崽都有祭奠故去亲人的习俗。

  每年清明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时,除了摆上祭品、叩拜作仪、上香叩头、焚烧纸钱、叙诉祈祷,还得在坟头铺上纸钱、撒上花纸、燃放鞭炮、插上用五颜六色剪成长长细条的纸鸢彩带。隔远相望,纸鸢彩带在春天的风中簌簌抖动,像是当年我们承欢双老膝下时舞动的小手,在撒野、玩耍、嘻戏、跳跃;不经意间,随风飘拽的彩纸时而滑过亲人们布满皱纹的额头。心为之欲动,便觉得世间万物,自然生态包括花魂树魄,小草绿叶,薄雾轻纱,蓝天白云,冥冥中凡事都可以分享、交流、探讨。上辈亲人虽故去,阴阳两相隔,但他们勤劳、质朴、慈善、宽容的身影仍活在我的心中。

  “每逢佳节倍思亲,寄语相思诉衷情”。人到中年,特别是在浓浓乡村风俗的清明节,这种对亲人们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故去亲人们的坟茔都坐落在大山怀抱中。草长莺飞,冬去春来,岁月无声,黄土无言,只有当年他们亲手种下的满山苍松默默守护在周围。苍松们也因为刚刚经历了一冬寒风冰雪的洗礼,已经失去了鼎盛时节的葱茏,只有龟裂的枝干遒劲依然。犹如长辈们生前的寡言木讷性格,在低调沉稳的处世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傲然的尊严和浓郁而清晰的自信。这种影响和传承也是我受用一生的财富。

  今年的清明,天空蓝天白云,正是踏青赏春的好天气,没有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踪影。虽然今春清明节比历年要早来了许多,但这也正好符合了此时我忧郁的心思。每当这个节日来临,那些已经尘封的记忆就会悠悠的开启;曾经的其乐融融,曾经的田园绿地,那些数不清的欢声笑语,如今已离我远去。曾经的母爱似海,曾经的父爱如山,曾经的姐弟情谊,如今已是人鬼殊途,寄望来世。每当抚摩着斑驳的墓碑,凝视着字迹有些模糊的碑文,我没有流泪,只是心里有点隐隐作痛。想起了沈从文先生的一句话:“生命如泡沤,如露亦如电。”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美好的时光,犹如子夜昙花。花开刹那,如梦如幻,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知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皆是过眼云烟。那衰草荒冢之下,一杯黄土之中,竟是我的挚爱亲人。每念至此,不禁悲从中来,怀念愈深。

关于清明节优秀散文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EJ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