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民族图形,扶贫攻坚民情日记

时间:2023-04-24 12:04:0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扶贫攻坚民情日记(一)

  经过前阶段紧张的入户摸底工作,到现在稍微轻松一点了。在葛队长和陈忠支书的带领下一行6人来到了新华村小学了解情况,快走到大门,支书介绍:“这就是我们新华小学(大门没有校名)”,一进大门是篮球场,有坑洼且水泥标号不高,是由于当时资金不足,导致建设质量不高,学校有一幢二层教学楼,整栋楼没有一点文化氛围。此刻,校长出来迎接我们,介绍学校的情况,学校一共有学生40人,一年级1个班,三年级1个班,有校长、教导主任及教师共5人,校长的爱人也是教师。由于学生生源少,实施隔年招生,只设一、二、三年级,学生上完三年级后转到邻里的建设村小学就读四、五、六年级。该村有7个组,远的有4公里多,按照一日三餐就餐标准,除三、五组学生(较近)外,其余学生均住校。

  当我们初步了解情况要离开学校时,下课铃响了,一群黑黑的皮肤,大大的双眼皮眼睛孩子们冲出教室尽情奔跑,见到我们,叫到“老师好”,我们也回答“学生好”。篮球场上有打蓝球的,有踢足球的,有荡秋千的,有追逐打闹的等等,一片欢声笑语的场面。此时有一群学生跑过来问到,请问:“老师您们是从昆明来的吗?” 我们回答:“是的”,然后好奇地问“昆明有很大的动物园,有海欧,是不是有很多很大的学校?”,问这问哪,看到孩子们好奇期盼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与他们一样读三年级,感到格外亲切。

  离开学校后,我们工作队全体人员内心都难以平静,耳边想起了习总书记的话:“扶贫先扶智”,智就是教育呀!是功有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常言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们扶贫工作队代表的是党和政府,把扶贫责任扛在肩,把扶贫工作抓在手,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硬件,产业、科教文卫等——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尤其是我们沧源佤族自治县是边疆偏远贫困落后山区,还是直过少数民族,因教育原因,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加上生存环境恶劣,世代贫穷。掌握了学校这一情况后,工作队的思路是对学校的软硬(重建篮球场、绿化、校名及校训等)件进行建设完善。

  回村委会的途中,忽然想起我的孩子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带我们去看北京天安们,万里长城?我们只是在书上看到”。我回答说“等2015年春节吧(但我却来到沧源扶贫了,时间只能往后推了)”。这是欠孩子的,一直惦记在心里。我的孩子在省城,非常向往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渴望出去去看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刻,我想到一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脑海里呈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迫切关注的问题,他(她)们多么渴望能去云南和省城——昆明呀!他(她)们(包括祖祖辈辈)从来没有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只是通过电视和书本了解外面的世界)。此时此刻我萌发了要是能让孩子们到省城——昆明看看见识见识的强烈愿望,看看昆明的学校、体验省城的教学与昆明的学生一起互动,一对一结对子,在新华小学建爱心图书室,看看陆军讲武堂、动物圆、民族村、世博园等省城的风光,寓教于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真切的体验,去感受课本之外的知识,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希望和憧憬,更加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树立起我一定要勤奋学习走出去的信心。

  回到村委会后,我把我的想法告诉葛队长,葛队长说:“教育是基础工程,是脱贫致富的关键,这是一件大好事,是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请示厅里后,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这一夜,我睡得特别香。

  扶贫攻坚民情日记(二)

  佤山新华坐落在三山交错之间,与正对面的山比邻而居,和斜对面的山形成环抱之势,新华恰好处在另一座山的阳面,无论太阳还是月亮,升起来时总是正对着你,抬起头来,便能欣赏到日出东山、月的阴晴圆缺。新华的晨和夜分外梦幻,晨起,太阳爬上山巅,云海在脚下翻涌,变幻莫测。无云无月的夜里,一片漆黑,山天一体,头顶繁星点点,对面遥远的灯光也如繁星一般,点点散落在山间。月圆时刻,温柔的月光,轻薄的雾气相得益彰,如梦如幻。

  佤山的春天,比较热闹繁忙。连草丛中的蛐蛐,还有些不知名的虫子都应和人们急促的步伐,无论白天黑夜,都在哪里叫个不停,多种虫子或是齐声共鸣或是一支独奏,仿佛是一支虫子交响乐团。可能是我出自农村的缘故,来到这里,一切总是那么亲切熟悉,在我眼里总是那么的美好。来到佤山,可不要被美景所扰乱心神,忘了初衷,还有老百姓等着我们。春耕时节,群众白天都在地里干活,由于土地离家较远,同时也为了节省时间,老百姓下地干活都是早出晚归,一日三餐都在地里烧个火,简单随便地热点饭菜吃,我们和群众相遇,大多数情况下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相约相遇在美丽的夜晚。特别是刚来的那几晚,我们期盼早点见到群众,了解情况,群众也想早点见到我们,认识我们,看看省里派来的工作队是啥模样,毕竟“工作队”这个字眼,好像是*时期特有的专属名词,咋一听,气氛紧张,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岁数稍大的群众心里,那也是很遥远、藏在记忆深处的事了,对我们来说,此前只是听说过,就没有经历过。此番,以工作队员的身份入驻村子,感觉身上的担子不轻。

  晚上八九点钟,天已经黑了下来,月儿带着点昏黄,从对面的山顶上徐徐升起来,我们开始出动了。在这里没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来”苍茫和担心,多了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宁静和禅意。佤山的夜宁静,不像其他地方的农村,陌生人进村后招来狗吠,这里的村民不养狗,因为这里没有鸡鸣狗盗之徒,佤族同胞特别纯朴,不会干偷鸡摸狗的行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梦想在这里是活生生的现实。所以进入村子后,没有狗叫的嘈杂声,不用担心人身安全,得携带打狗棍随时提防村民家的大黄狗窜出来。据说,不远处另一个村子的驻村工作队员进村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拎着一截打狗棍,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所以,我们进村的时候是放宽一百二十个心去的,轻轻松松,当然,除了佤族“滴酒”习俗。进每家每户后,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滴酒”,所谓“滴酒”,就是进入主人家屋里以后,主人家表示对客人的尊重、热情欢迎,会倒上一杯酒请客人喝,客人接过酒杯后要抬起酒杯往地上滴上几滴,表示对主人一家的尊重和祝愿,然后才能喝。还好,我们刚到佤山,大家酒量不好,关键是还要工作,佤族同胞们在喝酒的问题上也没有为难我们,接过酒杯后,大家也只是象征性的喝上一口,当然实在不行时,派个代表,敬主人家一杯。当然这是工作需要,如果不表示一下我们的真诚耿直,佤族同胞会觉得我们看不起他们。到了民族地方,不懂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就无法开展工作。许多佤族同胞不会说汉语或者仅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汉语,遇到深入的沟通交流,需要村组干部在旁边进行翻译,虽然沟通有点困难,但最终还是把需要了解的情况搞清楚得八九不离十。特别是在进行危旧房改造重建中,因为佤族“三不建”习俗,阻力不小,你得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有的时候你还得陪老百姓喝上两杯酒,才能取得工作效果。以前说的是“喝酒争取项目”,现在我们变成了“喝酒赢得群众支持”。当然喝点酒不是目的,喝点酒是为了和群众增进感情,取得群众的支持。我们不喜欢喝酒,喝酒伤身误事,但有的时候面对老百姓的淳朴、善良、热情、真诚、好客,你不忍心拒绝,不忍心伤害他们的感情,我们努力把控着,“能不喝就不喝,非得喝时不多喝,喝不了时坚决不喝”。宁静的夜里,踏着月色,到农户家中一户户进行调查探访,滴酒,填问卷,访民情,说着乡土话语,和老百姓共商发展大计。差不多从村民家走出来时,已经午夜了,今夜探访的村子有点远,我们找了辆拖拉机,花了半个小时,送我们回到了村委会住处。

  佤山新华属于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区,降雨量比较充沛,晚上时而云层聚集,风雨大作,时而云开雾散,朗朗星空,一般而言,头晚下雨后,第二天在村子边上,会形成美丽的云海。在这里,夜的星空,晨的云海,配之以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依山就势的佤族特色民居,简直就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不论昼夜,当你疲惫倦怠时,坐在庭院里,可以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一样的消解方式,晨起,可以“品茶踏云海”,夜晚,可以“醉酒赏星空”,美酒、美茶、美景,身心的疲惫一扫而光。这也难怪新华这里的佤族群虽然多数生活在贫困中,幸福指数却很高的原因。在这里,你经常能看到群众开心的笑容、听到爽朗的笑声。他们高兴的时候,围着桌子便能跳起自编自演的简单的原生态佤族歌舞,你能亲身感受到他们为什么那么自信地说“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在这种环境当中,虽然条件艰苦了点,远离家乡来到这里,需要承受身心上的煎熬,但想到佤山新华群众的淳朴善良、热情期待,我们反而学会了享受这种生活状态,并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群众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群众能吃的,我们也能吃,什么虫子啊、蛇啊、老鼠啊,来到这里,我们尝了个遍。当然,我们没有吃保护动物、有益动物,还大力宣传保护这里的野生动物、森林植被,珍惜我们佤山新华的青山绿水、星空云海。从2月份来新华到4月份初,大家的肚子就经常难受,这里的饭菜偏辣偏生,特别是蔬菜种植少,吃的大部分是从山上采摘来的野菜,凉拌的多,消化不良,时常腹胀伴随着拉肚子。我这两个月吃掉的肠胃药超过平时一年的量。到四月中旬以后,感觉好多了,不用再吃那么多药,可能是开始服了这里的水土。

  最近,到了烟苗移栽期,新华群众抢抓节令,特别忙,由于土地种植距离较远,特别是今年村里的劳动力比较紧张,又要建房,又要修路。没办法,只好村组里互帮互助,集体协作劳动。我们工作队员在支书的带领下,每天徒步10多公里,到群众们聚集耕作点去现场查看帮助。前期我们注重进村入户了解情况,与群众打交道,精准掌握村情贫情,理出全村的发展思路,寻找脱贫办法,让佤山新华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凝聚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力量。现在我们下田入地现场查看,将村里的土地、茶园、水田走了个遍,了解掌握茶园种植、土地产出、农田水利建设等情况,补充完善新华的发展规划,准备将我们绘就的蓝图变成现实。遇上地里群众忙不过来时,还主动搭把手,行进的路上,渴了喝山泉水,饿了采摘野果吃,偶尔的时候回来闹肚子,赶紧吃上一把消炎药。

  扶贫工作是艰苦劳累的,毕竟现在不同以往,快10个人的驻村队伍入村一年,如果抱着饱食终日的态度,干不出成绩,那将没脸面对群众和领导。我们在这里,没有虚度光阴,甚至比在机关里忙多了,几乎没有空闲时间,每天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记得在机关工作时,工作生活时间比较规律,上班以外,每天我能挤出两个小时练练字,还拿出一个小时看看书,在这里,这些基本荒废了,即使学习很多时候都是结合工作来进行,目的性很强。有的时候想坐在村委会前面广场的小树下喝喝茶、看看书,欣赏下远山的风景,放松下心情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随时要思考扶贫工作怎么扶、要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情况、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进村入户了解民情、要下田入地调查农业种植情况、要和村组干部、群众交心谈心、要撰写文字材料、有的时候还要烧火做饭,等等,有点苦,有点累,皮肤在烈日的焦灼下,也带上了佤族黑。但有群众的期待、单位和领导的关心、远方亲人朋友的挂念,我们心里暖暖的,期待一年以后,我们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实现佤山新华群众的小康梦,大家能安心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回家陪伴亲人朋友。

  来到这里两个月,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已经在这里站稳脚跟了。以前是担心难以团结村组干部和融入群众,但通过连个月的相处相知,村组干部和群众对我们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知道我们来这里是真心实意帮忙发展的,比较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接下来,就看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如何带领村民将这场已经拉开大幕的扶贫大戏演好!

  扶贫攻坚民情日记(三)

  真心想叫时间走得慢一点。转眼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两个月了,身心经历了领导嘱托、重担压力、新鲜激动、主观积极主动,进村入户、了解贫情、困惑不安、客观现实沉重,目标明确、方案初定、群众自觉、动力信心倍增的一个过程。目前,新华村农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顺利推进,通组道路和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实施,村庄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按计划开展,老百姓春耕生产已全面展开。但是,面对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还有很多很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和很长的过程才能完成,作为工作队长我有信心面对,同时也很煎熬,真心想得到领导和同志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新华村群众生产真不容易。在完成新华村脱贫攻坚项目实施计划并报厅里以后,我在实施第二步计划——要用双脚丈量新华村每一寸土地,全面了解掌握全村耕地、生产、农田水利、机耕道路等基本情况。目前,正是村民烤烟苗移栽的季节,结合之前了解到村民种烤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道种烤烟,了解实际情况,研究指导烤烟种植技术,体验农村生产劳动。经过4天的时间,徒步60多公里,对新华的耕地面积,土壤墒情有了全面的了解。队员们虽然感觉苦累,但体验了生活,体会到群众生产的不易,与群众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为下步脱贫工作进一步打下了基础。新华村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小,但基本都是山地、坡地,平地非常少,有的烤烟地坡度近70度,群众生产难度非常大,劳动力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还有一部分不适合种烤烟的山地和水田,为完成种植面积还在勉强栽种,费时费力、得不偿失。

  产业扶持才能实现真脱贫。抗震安居、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事业推进工程建设固然重要,但要实现整村推进、全面脱贫、真正脱贫,老百姓观念的转变、综合素质的提升、生产技能的提高和政府在产业方面的扶持,让每家贫困户有一到两个项目支撑群众持续增收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工作队长,我认为本村的脱贫工作,重点应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这项工作时间长、一时效果不明显,但我会一直坚持、尽我所能,通过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引进适合本地的产业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力争今年能够取得实效,并为群众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打下基础。

扶贫攻坚民情日记.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EU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