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是我国书法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
九宫格相传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制。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严谨峭劲,法度完备,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向来被学者赞誉为“正书第一”,仿习者甚多。为方便习字者练字,欧阳询根据汉字字形的特点,创制了“九宫格”的界格形式。九宫格,中间一小格称为“中宫”,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称为“左宫”和“右宫”,用以在练字时对照碑帖的字形和点画安排适当的部位,或用作字体的缩小与放大。
至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进一步发展了九宫结构。他在《翰林要诀》中说,为适应临字时点画疏密、各有停分、界画匀布的要求,改横竖三宫为横竖九宫,成九九八十一宫,这样更便于精确临摹。到了清朝,书法家蒋骥在其所著《读书法论》中,又根据汉字字体结构特点和形体的不同,删繁就简,变九宫格为四种形式:一、把原九九八十一宫,横竖各去掉三宫,变为六六三十六宫。二、把三十六宫的左、右两行十二宫去掉,成二十四宫,适宜书写长方体字;或把上、下两行十二宫去掉,亦成二十四宫,宜于习练扁平体字。三、将三十六宫形变成双回字形,用以写方体字。四、将三十六宫形变成田字形,并在上二宫从同一顶点各画条对角线,形成一个人字,用以书写盖似人字形的字。这样似乎还不简便,通过长期实践,后人又改进了两种简明实用的习字格:一为田字格,一为米字格。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画一“十”字,分成四格,按此格习字,便于安排字的间架结构、重心和笔画的斜正疏密。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础上再画两条对角线,形如米字,此种方格类同蛛网,习字时便于判断全字和各单笔的位置。
少儿书法基础:书法名词解释“九宫格”.doc正在阅读:
少儿书法基础:书法名词解释“九宫格”04-26
2021年酒店员工辞职信范文大全09-02
2017高考语文常考实词:解08-21
2017安徽阜阳颍东区事业单位招聘资格复审名单公示12-22
运动伴我成长作文800字07-16
小学生第一次炒菜的作文500字【五篇】08-02
2016河北邯郸曲周县党群系统事业单位招聘12人公告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