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山西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199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独立建制)并入,2006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从临汾迁址太原。建校64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本硕博培养体系完备、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山西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山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山西省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质增效重点建设院校,目前正朝着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目标昂首迈进。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有本科生18377人,研究生3830人。设有22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6个特色专业、14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门一流本科课程,6个省级优势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3项教学成果奖,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是山西省首所公费师范生培养试点院校,山西省“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院校。建校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了40余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就业率常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师资体系。现有教职工1880人,其中专任教师1366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山西省“三晋学者”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省级教学24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6人,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34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26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青9人。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基本形成“高峰学科引领、高原学科凸起、高地学科提升”的“三高”学科体系。现有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戏剧与影视学软科排名连续五年全国第6。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5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批40个“1331工程”项目。
学校科研实力逐年提升。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和86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上/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300余项,资助经费3亿余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00余篇,自然科学发表SCI收录论文800余篇,33项成果转化取得收益。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科学技术奖、山西省人文社科奖/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各类奖项200余项。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等和省部级团队11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启动实施“一院一县一企一校一厅局”工程,推动校地、校企、校校合作进入新境界。主办有一批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报纸期刊,《中华戏曲》是海内外戏剧戏曲学界有广泛影响的辑刊之一,《语文报》和《英语周报》是家喻户晓的“中国驰名商标”。《语文报》有“中华语文第一报”的美誉,《英语周报》单期发行量1600万份,在教辅类报纸中,发行量排名全国第一。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境)外4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实施“3+1+1”联合培养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举办黄昆英才班。
学校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确定为首批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学生社团进入“佳学生社团”全国十强,涌现出236党支部、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学雷锋,送温暖”小组等全国知名的党建和思政工作品牌。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表彰。
面向未来,山西师范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方位推进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努力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蓄势赋能、贡献力量。
山西师范大学:https://www.s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