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客家围屋隐匿在一个缓缓的斜山坡上,被周边密密的竹林簇拥和山塘环抱,背靠青山,面拥田园。这座于群山怀抱中的客家城堡,不仅拥有大片密林、静美的田园、无边的绿野等绝美景致,还蕴藏着一个家族近200年的悲情和传奇故事。
德参家族巨资建城堡
围屋始建于清朝中期。相传铁炉塘的谢姓始祖念富公是明朝时从福建汀州府经珠矶巷迁来清湖铁炉塘下村落业,传到谢德参公时是14世。谢德参公有4个儿子,儿子长大后,家庭情况逐渐好转。除大儿子在家种田主持家务外,其余3人外出到云南、贵州、广州等地做生意。家里最兴盛时已有资本八千光洋(清朝中晚期,一块光洋可以买50公斤米,在当时有米就有人,50公斤米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八千光洋就可以养活8000人了)。家族发迹后还买了上百亩田地。
谢德参公作为客家人,发迹后便想着要建一座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受野兽盗匪袭扰的城堡式住宅。围屋修建历时十多年,耗费巨资,直至谢德参公辞世时仍未完工。谢德参公辞世后,由德参公夫人肖氏主持家族大事,最终完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城堡式客家围屋。整座建筑如同一个三层“回”字,依山势逐级而建,由三围环套而成。围屋只有一个大门,大门一关便滴水不漏,且外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根本就是一个方形结构的城堡。围屋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生产生活用具齐备,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则像坚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外围由密不透风上下长满硬剌的勒竹等组成,构成第一道防御。正大门勒竹围外左右两边是两口山塘,山塘四周种植荔枝、龙眼、木菠萝等热带果树,中间一条田间小道通往外面一片开阔田地。
中围是3米多高,厚0.5米的土石结构围墙,长约65米,宽约55米,围墙与围屋相距6米,内有古井一口,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
内围屋中心为府第式二进二横砖瓦土木结构,有厅堂二个,天井7处,厢房60多间。屋内分中厅、上厅,上厅一般用来祭祀,内挂有十四世婆祖肖氏碳画相,还有祭祀上祖用的香火神龛桌等。中厅则作为会客、议事、宴会场所,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围屋四角各建有三层楼高的炮楼,各有火炮1门,火枪数十条,围屋内密布瞭望孔和枪眼,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围屋的主体结构及外墙全部由青砖砌成,内墙则用土砖。大门进来是一个600平方米用于晒谷及活动用的禾坛,内有两口古井,石碾一个。整个内围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与房接,迂回折转,错落有致,上下左右相通,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
围屋中厅神秘门牌堪称是整座建筑的精华。正上方置有含建造者名字或美好心愿,上百年仍保存完好的木刻红底金字牌匾“锡类承先泽 光前裕后昆”,横额“锡光有庆”,左右对联意思是子孙们得到祖先的德泽要努力光宗耀祖,同时遗留福泽给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牌匾四周雕刻的人物、花鸟、鱼虫无不匠心独运,栩栩如生,至今仍熠熠生辉。
围屋遭劫
围屋建成后到了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盗匪如毛。家藏巨资的谢德参公围屋引起各路土匪觊觎。
1912年的一天,家中所有男丁到清湖镇参加民间祭祀活动,仅有老人和妇女留守。邻近的广东化县(今化州市)200余土匪连夜赶来,将大宅团团围住。当时是十五世婆祖赖氏当家,当即指挥家人奋起反抗。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接连多次击退土匪的进攻。足智多谋的赖氏看到土匪众多,心想靠硬拼难以取胜,只能智取--用火炮轰。她到前炮楼大喊:快点炮。土匪赶紧后撤。赖氏故意点不着火,土匪以为炮没用,一下子冲过来。赖氏见状再喊“点炮。”土匪又赶紧逃跑,但火炮还是没响,土匪派出配有火枪和大刀的敢死队数十人,再次蜂拥而至。赖氏见土匪中计,等他们冲到射程内时,点着了火炮,把土匪炸得鬼哭狼嚎,非死即伤。但就在这时,赖氏被一颗子弹射中要害而身亡。家族顿时乱作一团,土匪趁势而入,攻破大门,进入围屋翻箱倒柜,掳掠钱财,藏在后屋的银元全部被装进箩筐,谷米、猪牛鸡鸭鹅被强行集中一起,全部押往化县。围屋中的现金、贵重物品等财物被洗劫一空。事后还被人诬告通匪,家里人又被抓去坐牢。
谢应昌参加革命
家族遭劫这一年,围屋里有个男婴出生了,他是后来在陆川影响巨大、名声赫赫的传奇人物:中共地下党陆川县委书记和陆川县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县长谢应昌。
谢应昌渐渐长大后,在族人资助下到陆川中学求学。当时的陆川中学是全县学生运动的中心,1929年就建立了党支部,是陆川革命运动的摇篮,直至解放,党的组织活动都没有间断过。在陆中学习期间,谢应昌思想上进,有变革社会、铲除人间不平事的想法。在陆中地下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从认识革命、支持革命,到参加革命。
围屋成革命活动重要场所
1935年,谢应昌加入劳农会后,在他的影响发动下,谢氏族人纷纷参加革命。他1936年入党后,村里就成立了党支部,并发动群众组织了一支游击队,谢应昌天天晚上拉着这支队伍上山操练。秘密成立了铁炉塘地下交通站(当时称佛山站,上接广西玉林,下联广东湛江),谢龙深(谢应昌堂叔)、谢应禄(谢应昌堂弟)等任站长。谢德参公家族几乎人人都参与到为党传送信件、报刊、情报,护送干部,递送经费与物资等革命活动中。谢氏宗祠的祖尝田(旧时宗族的公田)大部分收入无偿供应给地下交通站,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活动。谢德参公围屋成为了游击队、地下交通员及当时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桂东南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革命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谢应昌成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眼中钉。1944年农历除夕晚上,谢应昌回家过年,第二天,即大年初一早上围屋被敌人包围,他在族人的掩护下,顺利脱险。
1944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上级指示,陆川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谢应昌宣传发动群众,组织了一个60多人的武装大队,谢应昌任指导员,1945年农历正月十四率队参加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了,谢应昌转移到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坚持武装斗争。从此陆川的革命斗争进入到最艰苦的阶段。铁炉塘地下交通站被破坏,谢德参公家族再次陷入劫难,整个家族多次被抄家,家人有的被抓去坐牢,有的被迫逃亡他乡,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德参家族谱写新篇章
1947年后,全国进入到解放战争,陆川的革命力量也恢复了生机。铁炉塘地下交通站再次恢复了活力,成为当时陆川县委议事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全县革命的指挥部。1949年4月谢应昌任陆川县委书记,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第一支队二团政委、陆川县支前司令员。在他的带领下,大胆放手开展武装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949年11月谢应昌兼任陆川县县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12月1日陆川县城解放,谢应昌正式宣告陆川县人民政府成立。接着经过近3年艰苦的剿匪战争,陆川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历尽沧桑,谢德参公家族也再次迎来新生,近200年的家族史不断谱写新篇章。
现在的谢德参公家族已相传到21代,分出30多户,300多口人,人财兴旺,欣欣向荣。
据介绍,谢德参公家族目前正在完善开发规划,力图修复围屋原状,挖掘客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招徕八方游客,兴起乡村旅游热,推动当地民俗活动和旅游观光发展,力争建成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正在阅读:
陆川客家围屋的传奇故事05-22
2017浙江慈溪市文广局局属单位招聘编外用工13人公告08-11
关于干冰的趣事儿作文500字07-22
教师培训个人工作计划202206-30
《荡寇风云》观后感900字09-26
2017年广西玉林中考历史真题11-29
2017护理工作计划书怎么写07-24
2017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委招聘公告09-11
2019年江西给排水工程师成绩公布时间02-20
2021年云南保山成人高考报名时间:9月8日-14日08-20
2017河北石家庄新乐中考分数查询系统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