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7年考研《政治》冲刺全真预测试题及答案(2)

副标题:2017年考研《政治》冲刺全真预测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23-05-05 19:0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相关推荐: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指导专题

>>>2017年考研报名时间、考研报名入口专题

>>>全国各地2017年考研报考点汇总

>>>2017年考研时间、研究生考试时间安排

>>>2017年考研大纲下载及解析汇总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题

新东方网校推荐:2017年考研政治、英语数学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 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 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

  D.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认识具有反复性

  3.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然后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C.先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然后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4.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

  A.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B.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C.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

  D.民族资 本 主 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既受外国资本的打击,又受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抑,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指(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建设

  6.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 本 主 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是( )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采取国家资 本 主 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7. 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四项基本原则 D. 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

  A. 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B. 兼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C. 兼有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D. 兼有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使命

  9. 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C.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D.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0.下列著作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并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的是(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警世钟》

  11.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主张(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改革本国教育制度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要确立一套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3.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面有关道德的起源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C.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语言的形成

  D.道德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14.( )在仲裁制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

  A.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B.仲裁法的基本制度 C.仲裁委员会 D.仲裁协议

  15.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

  A.《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 共中央关于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民主与推动人民民主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 共中央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6.2009年7月26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当选为澳门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的是( )

  A.曾荫权 B.何厚铧 C.崔世安 D.连战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

  A. 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 把历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积

  C. 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18.“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有(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

  C.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

  D. 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

  19.资 本 主 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 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B. 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C. 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

  D. 劳动力的价值属于资本家

  20.国家垄断资 本 主 义( )

  A. 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 本 主 义

  B. 是资 本 主 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

  C. 其实质是维护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

  D.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 本 主 义生产力的发展

  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

  2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 )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D.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3.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 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 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24.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被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就是( )

  A.率领被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B.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被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C.对被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D.对被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25. 漫画《蒸了一锅馍,费了三堆柴》告诉我们,发展经济要( )

  A.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 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C.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D. 坚持节约资源

2011考研《政治》冲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26. 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 )

  A. 参加国家政权 B.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 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D.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2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原因在于( )

  A. 它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 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D. 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

  2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其主线为( )

  A.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 党的先进性建设

  C. 党的思想建设 D. 党的作风建设

  29.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内涵解释正确的是( )

  A. 新文化运动追求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探索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B. 延安整风中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与先进革命思想的结合

  D. 真理标准大讨论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0.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这是因为诚实守信( )

  A.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B. 决定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C. 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D. 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31.关于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的表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二者具有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 二者具有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C. 二者具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D. 二者具有价值上的一致关系

  3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造,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B. 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

  C.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

  D.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3.2009年9月25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上发表《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重要讲话。其中所强调的“三个坚定不移”是指( )

  A.坚定不移刺激经济增长

  B. 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C. 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D.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请阅读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材料:

  材料1

  经济全球化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利益全球共享。一些欠发达国家与地区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与红利,但是,他们的暂时发展并不能改变经济全球化的长期走势。在“看不见的手”主宰下,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最终导致的是资源向有效率的富裕国家集中,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马太效应”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由此导致的反经济全球化浪潮同样有一浪高过一浪的趋势。无论是南美国家出现的拉美化现象还是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都证明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带来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永久的繁荣与稳定。

  摘自2008年6月10日《南方日报》:《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材料2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经济全球化的“软肋”,同时也强化了各国合作应对的意愿。人们认识到,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如此密切,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上世纪30年代那场危机引发了范围广泛的保护主义,进而使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眼下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普遍表示要拒绝保护主义的诱惑。世贸组织各成员纷纷指出,相互隔绝并不能带来经济繁荣,个别政府对保护主义的迁就是胆怯、短视的行为。在合作应对危机的同时,各国也开始寻求解决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这将使经济全球化在新的背景下不断发展。

  摘自2009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经济全球化不会停步》

  结合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1,运用所学哲学原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6分)

  (2)结合材料2,说明经济全球化下体现了什么唯物辩证法的原理。(4分)

  35. 阅读下列一组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从1978年到2005年,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加到182321亿元,我国就业人数也由4.01亿人增加到7.58亿人,增加了3.57亿人。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近年来,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5%,年均增加就业人数只有748万人,比“九五”时期少56万人。进入2006年以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增至约2400万名,农村也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从2008年后半年开始,由于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就业难再次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当前就业工作面临四大难题:一是就业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全部消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集体企业下岗职工,部分困难地区、困难企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有些还不稳定,存在再次失业的风险。三是新就业矛盾逐步凸显。主要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劳动力素质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精解十题》

  材料2

  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中 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3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为什么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分)

  (2)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6分)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1905年11月,同盟会创办《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比较完备的革命纲领,有了公认的革命领袖,有了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了武昌起义,****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不久,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政权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从此同盟会逐步分化。1912年8月25日,宋教仁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联合组成******,旨在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2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7年******右派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

  材料3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 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中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9月22日,******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 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 产 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1946年6月,******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从革命纲领、政党和革命成果方面来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分)

  (2)材料2和材料3中的统一战线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请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革命任务和革命动力方面来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4分)合作的成功与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随着网络日益普及,MSN、BBS、博客等各种网络娱乐形式为网民提供了充分的话语平台,但同时,各种“网络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专家指出,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当导向正确时,网络有着惊人的推动力量,反之也能给网民带来巨大伤害。专家建议,网民在网上应遵守现实生活的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利用网络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据了解,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表现为: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受损;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网民的匿名性,网络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一些网民素质较低等原因是网络暴力形成的根源。

  材料2

  某网站论坛不久前发生了一起“电话门”暴力事件。一则名为 “打击一切变态”的帖子,声称其美女同事频频遭受一男子的电话骚扰,并公布了“骚扰者”的手机号码。该帖发布后,不少网友响应,“把该号码印在黑广告上”、 “把这个号码公布到其他网站”等主意层出不穷,支持“打爆该号码”的网友越来越多,这些行为已经从网络向现实生活渗透,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与合法权益。类似的群体性攻击事件,在网络上屡见不鲜,网络暴力正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侵犯着道德底线。“人肉搜索”行为就是网络暴力行为的典型代表,网络暴力正在迅速蔓延,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暴力行为正在被“合法化”、“正义化”。部分网友通过非道德的手段去行使自己的道德声讨权,全然不顾法律法规。

  有关专家分析,不少网络暴力事件反映出网民在网络舆论中盲目跟风的从众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为减少网络暴力事件,净化网络环境,专家呼吁,广大网民在网络行为中应保持理性,正确行使自己的网络权利,倡导“绿色网络”概念,合理使用网络,并呼吁尽快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请回答:

  (1)网络生活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更应该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结合材料分析为实现有序的公共生活,应如何维护公共秩序。(6分)

  (2)结合材料中涉及的“网络暴力”现象,谈谈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4分)

  38.选作Ⅰ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中美国”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于2007年3月5日在《洛杉矶时报》上以“买下中美国”为题的撰文中首次提出的;而中美“两国集团论”即“G2”,则是由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在2008年夏季出版的《外交》杂志上发表的“平等的伙伴关系”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尽管常常被相提并论,但这两种观点各具特色。前者的特征是认为中美应合二为一相互满足。弗格森“创造性”地把China(中国)与America(美国)合成一个新词“Chimerica”(中美国),并宣称“中美国”这个概念是指消费国美国和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利益共同体:美国和中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同属于一个叫“中美国”的国家,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一个储蓄一个消费,一个出口一个进口,一个提供产品一个提供服务,一个储备外汇一个印制美元。他声称“这是极好的联姻,相互补充”。G2的重点则是强调中美不应再纠缠于效率低下的国际社会或国际组织,而应通过两国单独的密切合作来应对金融危机。弗雷德明确表示,如果中美合作,会使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WTO运作得更好。

  材料2

  [网友“我从海上来”]我特别关注中美关系,奥巴马上台了,希拉里不久前刚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

  [******]中美建交走过了30年历程,应该说有曲折,但毕竟是向前发展。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30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告诉我们,就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我们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那就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发展建设性协作关系。我希望中美关系继续朝着这条道路向前发展。后退没有出路,也不符合历史潮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1中的“G2”观点。(6分)

  (2)结合材料1和2分析中美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寓意。(4分)

  选作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近几年国际恐怖袭击事件的相关数据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恐怖事件总数
346次
198次
190次
死亡人数

725人
2013人
受伤人数

2013人
1593人
针对美国的袭击
219次
77次
82次
  ——摘自美国国务院2004年4月29日发布的《2003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

  材料2

  这边美国布什总统和澳洲首相霍华德照样背书:恐怖主义来自那些仇恨西方价值、宗教、自由和牺牲自我把民主和文明带给落后的回教世界的人的罪恶回教徒……总之,可以这么说:一天西方占领势力不从中东全面撤退,一天西方各国不解决巴勒斯坦—以色列问题,报名参加“圣战”的“战士”必定是络绎不绝的!

  ——摘自《联合早报》(2008年8月15日)

  材料3

  正在新加坡出席亚洲安全会议的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希尔,星期天(5日)表示他在下周访问中国期间,将会邀请中国参与地区的反恐行动。希尔称,他认为中国拥有庞大资源,可以在有关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菲律宾国防部长也表示,中菲目前已经在合力打击跨国贩毒,反恐将是下一步的合作。

  ——摘自《凤凰咨讯》(2008年6月5日)

  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中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异同(4分)

2017年考研《政治》冲刺全真预测试题及答案(2).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GT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