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三下册历史课本知识点

时间:2024-05-02 23:5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三# 导语】下面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初三下册历史课本知识点,仅供大家查阅。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1.慕尼黑会议(1938.9)

  (1)背景: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军备战,公开吞并奥地利,却没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抵抗和制裁,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2)参加国及首脑: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法(达拉第)、英(张伯伦)。

  (3)内容:签署《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4)后果: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绥靖政策

  (1)含义: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侵略,以维护自身利益,换取暂时和平与安全的政策。

  (2)后果:①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②直接后果: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最终也损害了西方大国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3)大战加速器:英法等大国采取绥靖政策。

  2.爆发

  (1)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初期战况

  ①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亡国。

  ②1940年4、5月间,西欧和北欧溃败;6月法国投降。

  ③英国遭到德军空袭,邱吉尔带领英国人民顽强抗拒,但损失惨重。

  (3)败亡原因:绥靖政策的影响、战术思想陈旧、各自为战。

  3.扩大

  (1)标志: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主要战役:莫斯科战役,德军在二战中遭到第一次大失败。

  4.进一步扩大

  (1)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2)概况: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

  (3)影响:二战达到规模。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2.1.1)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美、英、苏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

  (2)目的: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3)参加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5)意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2.雅尔塔会议(1945.2)

  (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2)参加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3)地点:苏联雅尔塔。

  (4)内容(主要决议):

  ①德国战败后由美英苏实行分区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二、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

  (1)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2)结果: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役胜利。

  (3)地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2.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标志:诺曼底登陆战役(美英盟军)。

  (3)作用:使德军陷入了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东西两面夹击之中。

  3.德国投降: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动总攻,希特勒自杀。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4.二战结束

  (1)背景:在亚洲、太平洋战场,日本拒绝投降;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展开了猛烈进攻;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全面结束。

  5.二战影响

  (1)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人类历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3)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思维拓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启示。

  (1)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2)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战后的繁荣

  1.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原因

  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科技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表现(特点)

  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繁荣景象。

  二、危机和经济调整

  1.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原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1973~1975年经济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3.特征:“滞涨”,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互相交织。

  4.情况: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5.调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6.结果:经济形势好转,但美国成为的债务国,经济发展受制约。

  三、新经济的出现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成效(特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和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进入新经济时代。

  4.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四、启示

  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发展科技,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西欧经济的繁荣

  (1)时间:20世纪50~70年代。

  (2)原因

  ①主观: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②客观: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

  2.欧共体的成立

  (1)原因:经济发展,西欧国家联系密切,开始一体化进程。

  (2)时间:20世纪60年代。

  (3)成员: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

  (4)作用: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洲一体化

  (1)表现

  ①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②货币一体化: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③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④欧盟国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2)作用: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的经济体。

  二、日本的崛起

  1.战后的经济繁荣

  (1)原因: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大力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引进最新科技,发展教育;适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许多重要生产领域,名列世界前列。

  2.危机时期: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3.恢复和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4.政治状况: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也得到加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欲望逐渐膨胀,积极加大军费开支,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初三下册历史课本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GW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