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做题哪个最好拿分|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

时间:2024-08-10 17:4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 导语】有一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就是“学的越多感觉不会的越多,背的越多忘的越快”,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考研党。很多时候死记硬背并不是的方法,需要找到正确的思路,灵活记忆。©文档大全网为同学们提供一些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1.jpg

  一、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

  1、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

  考查范围:《历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个选修模块列入考试范围;

  考查方式: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题,采用的是“多量给题,限量答题”的模式,选做的选修模块内容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每选修模块独立命题,模块间涉及知识不交叉,限定考生从中选定一题作答。

  所占分值: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试题命制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丰富的材料为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

  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只有2011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材料是以图的形式出现的)。

  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

  ①直接提炼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分析成因及影响,经常比较两件事或两个人的异同。)

  ④“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标立意)如:

  “历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设计的试题,体现出让学生通过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诸多的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明白改革的任重道远,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设计的试题,能让学生了解近代这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能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居安思危,形成对和平的追求及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自觉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高尚情操;进而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权益以及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设计的试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历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能科学地评价其在历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是对他们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创造力与批判思维的训练;也是对国际视野的拓展。这还是作为高中历史教育传授历史知识时的主要目标之一。

  2、高考历史试题选做题发展变化趋势

  (1)变化:

  ①、考查目标在变。试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和“目标立意”的变化。

  ②、试题与课本的关系在变。综观试题和课本的关系,可用“渐行渐远”来概括。

  (2)“不变”:

  ①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变。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变。

  ③高考历史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知古鉴今,古为今用。

  ④、试题的呈现方式一直未变,四选一,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二、迅速选出适合自己的试题

  1、根据自己复习时所确定的选修模块来选择。

  2、根据问题的呈现方式来选择。

  (1)根据材料X……(适合阅读、归纳、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

  (2)根据材料X并结合所学知识……或结合所学知识……(适合基础知识掌握得较扎实的学生)

  3、根据材料的形式和内容选择(择易弃难)。

  4、选择后不要犹豫,安心答题。

  三、历史选做题解题方法探究

  (一)、解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应把握好5个环节:读(读材料、审题)、找(相关信息)、接(链接所学)、转(转换思维)、答(组答案)

  1、读(审题、读材料):

  (1)审题:

  第一、审问法

  常用问法有:

  ①根据材料X概括、分析(简析)、说明、指出、评析、简评……

  ②根据材料X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简析)、说明、指出、评析、简评……

  ③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简析)、说明、指出、评析、简评……

  ④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第二、审关键词:

  ①提示词:基本思路、答题的方式

  ②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程度等限制

  ③中心词:答题所围绕的中心内容

  ④求答词:须回答的具体方面

  如: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第三、审题型:

  ①叙述类:“简述”、“概括”等(侧重对教材和材料内容的概括)

  ②分析类:“分析”、“简析、评析等

  (分析重在“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③论证类:“试论”、“说明”、指出等(侧重“论”。摆典型史实,讲道理,来论证题目所给的正确或错误的某一观点、结论)

  ④比较类:“对比”“异同”“相同(不同)”等

  ⑤评价类:评析、简评、“评价”等(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史观对历史事件、人物、历史观点进行阐释、评价。)

  第四、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第五、审问题间及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

  (二)、解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1、读(审题、读材料):

  1、读材料: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段、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

  第二遍细读,对材料去粗取精的简单处理,找到材料的中心句、关键词,找到材料之间的关联信息;

  第三遍重点读,结合前后问题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正文的同时,还要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出处。带设问、获有效信息,联教材,列提纲。

  2、找(相关信息):找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材料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这也是高考能力要求之一,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接(链接):链接主要指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者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还原或定位到课本中去,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这类试题是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转(思维转换):在解答历史主观题中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非常重要;还有借助材料的有关信息,转换思维得出其它方面的信息。(例如:原因、目的、作用、影响等方面的相互转换。)

  5、答(组答案):

  (1)形成答案的素材:材料、教材、递进关系、思维能力

  (2)根据设问,分值,问什么,答什么,简明扼要。

  (3)语言准确、规范,逻辑紧密、史论结合。

  (4)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层次性(分时间、空间、分类别)

  (5)克服思维定势,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防止片面性,即对有些认识、评论之类的答案,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切忌全面肯定或完全否定。

  (6)答案书写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专业化、条理化、工整化”

  答题有四忌:

  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尽量去概括而不是直接抄材料,但实在写不出可以适当抄材料);

  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

  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

  四忌堆积词藻。

  (三)、怎样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1、语文阅读分析法。

  (1)长文分段;短文分句;一句分成份。分层划点,层层剖析,找答案来源。(缩写、颠倒顺序、文言文-白话文)

  (2)从材料的关键字、词中获得信息。(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字、词,就可以得到关键信息。)

  (3)注意引言、材料出处、括号-注释、分号(并列层次)、省略号等。(“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往往就是重要的信息。)

  2、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隐性信息。

  (1)从材料所反映、体现出作者的“语气“中获取有效的隐性信息;

  (2)从分析史料作者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其动机的指向;

  (3)在否定别人的观点中委婉地暗示出自己的主张。

  3、对材料信息的通盘考虑。将信息进行有效释读、串联推理、甄别、判断、整理,形成新的认识。

  4、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看;透过表面语言,深入认识,寻求有效论据的能力和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提出独特的观点;逻辑论证的能力和方法;史论结合、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等等。

  5、处理材料时注意:同类的要概括,能够对应教材知识的要对应。

  (四)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1、主要类型题

  (1)归纳类(分层划点圈答案、缩写、颠倒顺序、文言文-白话文)

  用词恰当,语言简练;充分使用教材中的历史学科术语,少用文学语言。

  (2)、分析原因和背景类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

  (2)、分析原因和背景类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3)、分析影响类

  ①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②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③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4)、比较类

  外显比较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题要求材料和所学知识的联系,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内隐比较题的解题方法: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利用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确定比较项:

  (5)、评价类

  评价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方法:一分为二;将人物、事件现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史论结合。

  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答题:史论结合。

  2、解答不同模块规律性认识的方法和语言表达

  (1)改革的原因

  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

  (2)、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3)对改革认识:

  第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第二、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第三、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第四、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4)、评价改革的标准

  ①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②坚持历史的标准;③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④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⑤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及看其历史活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合乎民心。

  一般说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反之则应予以否定。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历史的观点,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

  (4)不要以偏概全

  (5)客观公正,不要带感*彩

  (6)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清主流与支流关系的原则,依据其主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Gm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