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三期中考试2021历史|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

时间:2023-05-06 04:3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C.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3.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B.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C.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D.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4.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
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
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北约 D.华约
5.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6.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
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这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
对。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B.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D.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7.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8.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D.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9.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B.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C.《诗经》里有牛耕生活的描写
D.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江堰是西汉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
B.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C.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D.坎儿井是x疆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11.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
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12.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①城市商业分布已打破坊市的界限 ②打破了过去对商业交易的时间限制
③出现了人们生活娱乐消费的场所——瓦子
④在货币流通方面出现了纸币——交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纳租税 B.不事生产 C.不尊儒术 D.不敬宗族
14.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
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井田制的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15.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抑商政策改变 B. 商品经济繁荣
C. 长途贩运发达 D. 区域经济发展
16.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C.闭关锁国政策 D.轻视科学技术
17.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B.政府的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8.《汉书 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保护小农经济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增加赋税收入
19.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20.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B.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C. 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D.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2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 中央集权弱化 B. 自耕小农衰退
C. 流民问题严重 D. 土地兼并缓和
2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
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B.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C.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D.产品商品话程度提高
2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
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土地兼并严重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24.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B.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C.外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25. 与以前相比,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是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白银的广泛使用 ⑤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6.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到:“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
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27.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工比重适当           B.农业仅赖百工
C.百工亦为本业       D.农工任其消长
28. 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
映的是
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井田制的破坏
C.周王室的衰弱 D.诸侯的强大
29. 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有
①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生产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 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下面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A.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緍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令“告緡”,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9分)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 400万贯 100
1004-1008 450万贯 113
1058 700万贯 175
1064-1068 846万贯 212
1077 879万贯 220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4分)
3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 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 ,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 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 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 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5分)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9分)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Hc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