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导语】本课是一篇以拟人手法写的带有常识性的课文。课文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了春天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生长的过程。©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兜、俊”5个生字,会写“掺、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
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种子实物。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虔诚”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很感动,心里充满了温暖?
3.查阅有关洋槐树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一)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
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二)学生自读“单元导读”,交流体会。
(三)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审题导入,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它们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互动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如: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二是我的喜爱之情。如:“
我心里一动”“充满温暖”“小心翼翼”等词句。②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词。
1.出示词语“荚皮、角柄、毕竟、素雅、羞涩、惭愧、凝望、小心翼翼、落落大方、虔诚、温暖、俊秀、害羞”,检查认读情
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掺、惭”等。
2.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生词的意思。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里充满了温暖?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二)边读边画出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以及我被感动的句子。
(三)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令“我”感动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小女孩的认真使我感动。
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不由心里一动”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态?(虽然别人的树种很多,但籽粒里搀杂着荚皮和角柄,而小女孩就那么一点,但是“有如饱满的黑豆,每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由此看出小女孩拣树种是非常认真的,这种感动是对小女孩美好心灵的赞赏。)
(2)小女孩的虔诚使我感动。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
这是作者在猜想小女孩是怎么捡树种的,那么你也能猜想一下吗?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作者为什么由小女孩联想到洋槐树在成长?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衬托出小女孩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尽心尽力,赞扬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质。②小女孩的认真、踏实、虔诚,正是我希望的品质,作者仿佛看到“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也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2.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她是个纯朴羞涩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着羞涩。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①她为什么带着羞涩?此时她可能想什么?②她“冲我抿嘴一笑”此时又在想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这样的心理读出来?
(2)“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①“刷”一词,写出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变化?②她惭愧的是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的心理读出来?
(3)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地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①“摇晃”和“掠一下”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②假如你看到当时的情景会怎么想?③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心态。
●她是个谨慎认真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嘴,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一颗,两颗,三颗……
①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掏出”、“展平”、“凝望”、“抖”。 ②重点理解“凝望”,“小心翼翼”的含义。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③指导朗读。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特点细致描写了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认真、诚实、纯朴的美好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我”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有两处用了“小心翼翼”,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认真踏实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吗?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四、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班级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值得借鉴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 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特点写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片断。
篇二
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教案# 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知识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我以小学科学新理念“任务驱动”为依据,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小学科学教材里(以粤教版为例)有许多的科学实验教学活动要是在课堂上来进行操作是很有难度的,不容易实施。像本节课中的两种种子(虫蛀过的和未被虫蛀过的)的萌发观察活动就不容易在课堂上操作而放在课后来进行则要容易操作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处置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活动。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不止一次地感觉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我们科学教师来说实在是一条教学良策。对此,作为一名专职的科学教师,在这点上,我的感慨还是颇多的。
就这节课而言,我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为主,引导学生把学习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上来,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恰恰又是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局限了我在对“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这个问题上的补充说明,导致了在对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的解释上还不够全面,科学依据还不够充分。植物常识告诉我们, “一颗胚完整的种子能发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一颗胚不完整的种子难道就不能发芽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从胚的各部分的功能去了解就知道了。
子叶是贮藏营养的“仓库”,在种子最初的萌发过程中是依靠子叶通过胚轴向胚芽和胚根输送营养的,因此从这个科学角度出发,胚芽、胚根、胚轴以及胚轴与子叶相连接的那个部分要是没有受损的话,就算是子叶的其他部位略有受损,这样的种子也具备发芽的条件。所以,“一颗胚完整的种子能发芽”的同时,一颗胚不完整的种子也是能发芽的。只不过前者属于一般情况而后者则属于特殊情况。可是,我觉得,这个问题要是也安排在本节课里进行讲解学习的话,就会显得本节课内容过多,过于紧凑,同时也不容易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效果就会远不如现在这样的安排。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是把这个问题安排在下节课《幼苗》里再进行学习的。
正在阅读:
元旦微信的祝福语简短-元旦微信的祝福语03-29
描写秋天景色的初三作文600字12-30
新版结亲周活动心得体会范例合集08-02
2022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党政机关新闻宣传辅助岗位人员招录公告05-16
2017金融分析师求职简历样本10-03
每天开心一笑早安朋友圈问候语11-14
2011下半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11-27
[去网吧检讨书1000字]学生去网吧检讨书范文三篇08-27
关于描写雨的经典诗句集锦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