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主持词开场白|关于亲子教育的讲座主持词

副标题:关于亲子教育的讲座主持词

时间:2024-05-14 02:3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持词# 导语】一个好的活动开展,主持人的开场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精彩的主持词只有扣住主题思想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魅力所在。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关于亲子教育的讲座主持词》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走进校园

  一横感恩励志教育河南分公司白雪文化咨询中心、是一家以感恩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为中心,亲子教育、和-谐家庭、幼儿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辅导课程,青少年拓展训练、情商潜能开发、感恩素质心理健康成长(周六、周日、节假日、初学期和考前升学两天一夜、三天两夜的特训营)、(暑假、寒假一周的特训营)。大中小学感恩教育校园演讲、体验式教师培训、企事业单位《团队、责任、感恩》拓展培训等等。

  大中小学感恩教育校园演讲课程:学生考前激励、青少年色彩分析、和-谐家庭亲子教育、做幸福优秀的老师、美满家庭事业成功的基石。让孩子从此戒除(网瘾、厌学、早恋、自闭症、考试焦虑、抑郁、恐惧症等)心里烦恼、为成功教育子女、构建学校、家庭互助、社会和-谐。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博爱激-情演讲益处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生命

  对学校:家长充分理解学校,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使学生与学校建立起爱的桥梁!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大人,亲子关系得到极大地改善;

  对老师:老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职业,真切感受到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坚定自己所选职业的信心,使师生融洽相处;

  对学生:理解了老师的辛苦,知道了老师是人生的恩人;理解了家长的辛苦,从内心感受到应该孝敬父母;懂得自立自强,树立起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一切为了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教育,孩子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心灵源泉,更是社会的责任,我们愿共同为中华下一代的成长尽一份社会和-谐责任。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用爱感动所有人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大型主题演讲:

  现代社会,人与人沟通遇到了很多障碍,许多人渐渐不懂该如何去表达爱。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情感,买不到爱。人们需要这种博爱激-情的演讲唤醒自己对生命的真情感悟。

  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就不会发展壮大,爱国主义是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思想要从孩子的心灵抓起。

  爱老师:我们的人生,有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是在老师的培养下成长。恩师之爱博大宽宏,都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她)们天天站在讲台上,教导我们怎样做人。老师是我们的第二恩人,让我们学会感恩,真诚的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们永远感谢您!”

  爱父母:人不能没有一颗感恩之心,生而为人,自然的需要身心有所寄托,“我爱我家”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为了孩子的将来,做父母的放弃了太多,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给了孩子,要让每一个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对父母说上一句:“爸妈,我永远爱您们”!

  爱自己:让责任心告诉每一个孩子,自己的存在并不是单一的;让自信心告诉每一个孩子,永远相信自己,给自己的坚定信心,相信自己,从此刻做起永远不会晚;勇敢的对自己说一声:“我是*棒的!”“我行!我以后一定会成功!”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生命

  感恩励志教育演讲课程及流程

  校园感恩励志教育演讲

  会场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数等相关事宜。共2页,当前第1页12

  会场布置:背景、讲台、音响、条幅等。

  会场当天:会场秩序由学校工作人员负责,主持人由公司安排。

  演讲会场: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一对一就坐,领导讲话。

  演讲结束后:由学校组织家长和学生有秩序的离常

  青少年特训营及教师培训课程

  改变孩子一生卓越少年行的特训营

  初学期和考学前两天一夜和三天两夜特训营

  青少年寒暑假拓展心灵之旅特训营

  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与社会实践特训营

  教师拓展培训及体验式责任团队感恩教师培训

  和-谐家庭亲子教育论坛主讲嘉宾

  大中小学校园感恩励志教育演讲:

  1、一横老师演讲

  学校出费用1.5万元,(含感恩励志教育一场)讲师费用(含飞机票、食宿)由学校负责。

  2、一竖老师演讲

  学校不出演讲费,公益性演讲报告会,学校通知每个孩子的家长一起来参加,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全体参加,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推荐一横老师的感恩励志人生书籍(成功从这里开始)

  3、演讲时间

  一个半到两小时左右,需提前半个月或一个月安排演讲课程时间通知

  【篇二】

  尊敬的各位家长:

  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空光临今晚的家庭教育讲座,我代表学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谢大家对教育的关注。

  今晚我们非常荣幸邀请了广州市图书馆少儿部特聘家庭教育导师,的心理学专家、东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陈穗民老师为我们上课。陈老师具有丰富的个人阅历,近年来他将自己的思考、实践与国内外先进的家庭教育模式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新观念,新方法,并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作了数百场演讲,为近千名家长和孩子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家教难题,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的评价。

  为了使我们的会议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我在这里作几点温馨提示:1,请各位家长把手机调到关机或振动状态。2、在会议过程中不要随便走动或讲话,以免影响别的家长听课。3、请各位家长作好笔记。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陈老师为我们演讲。

  【篇三】

  1岁以前这个时期的安全感,1岁多-3岁这个时期的自主感,3-6岁这个时期是关系,7-11.12岁这个时期是学习,青春期这个时期是自我认同。青春期这个所谓逆反是一个*普遍*普遍的问题,其实这也是青春期的特点所必然要求的。我们说青春期要知道我是谁,要建立一个基本的自我,那么怎么建立一个基本的我是谁呢?其实就是两件事要干,我们心里边有数。一件事是我想知道我喜欢什么?我要什么?哪些是我要做的?这是我是谁。另一方面就是我不喜欢,我不要什么?哪些不是我的?就是把有些东西要排斥出去。这两件事加起来就是“我是?我不是?”加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我是谁的基本感觉,建立起来一个我是谁的基本界限。所以,这个所谓逆反心理,其实就是建立自我意识,建立我的自我同异性,建立我是谁这个观念里面很重要的那个后一部分,就是我不是什么?我不要什么?

  我是什么?我要什么?我不是什么?我不要什么?当他不要的一个东西,而父母想要让他去做的时候,那他这个时候就必须逆反,用这种方式等于他是在划一个界限,就是这是我和你们之间的界限,你们希望我这样,但我不是你们希望的那个样子,有时候,我不希望按你们说的这个方式来做,他要划清这个界限。这是划清界限的这么一个行为,所以,有了这样一个行为,他才能够划清界限,有了这样一个界限,他才能够建立起来一个真正的我是谁的这么一个基本的感觉。如果这个界限不划清楚,他总是不会很清楚说,这是我想要的还是我爸妈希望我要的?他这个感觉总是划不清楚,那他心里面就没有一个独立意识,对他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这个里边的一个重点就是界限,就是行为界限的确定。

  在这里边我提出特别少的几个应对要点:*个:正常化。正常化是什么意思?就是首先爸妈要知道,这是这个时期的孩子都该做的,或多或少他都要做,不这么做才不正常,不这么做,到以后我叫做“好孩子综合症”“听话孩子综合症”,

  他会出现好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太听话的孩子,到长了以后没主见,不会反抗,别人给他提出什么要求,他不会拒绝,结果被人家欺负。到社会的时候,别人会利用他,他自己会给自己特别大的压力,压力大的实在受不了之后他会产生很多的痛苦,他可能身体会变弱,甚至可能会得病,更严重的时候,你知道有些很好的孩子反而会自杀,对吧。从小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他反而会出问题。那都是因为青春期没把这个活干好,没有好好的逆反起来。所以,如果一个孩子本性太听话了,太不容易逆反了,其实有些时候父母反而需要鼓励他在有些时候稍微逆反一下。如果孩子他自己就有逆反了,首先要正常化,这是该有的事情。早上起来太阳出,晚上月亮出,月亮出来的时候涨潮,月亮退就落潮,孩子青春期的时候逆反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个小鸡要破壳,必须要把壳弄碎了,要不然它在里边是出不来的,其实他这个逆反心理就是打破父母保护的那个外壳这么一个过程。

  第二,其实现在学心理学的人心里都比较了解的,叫“放手”,但是要强调“适当的放手”,这个适当从哪谈起?怎么叫适当?怎么叫不适当?我觉得在这一块其实呢,重点也是在一个“底限”。这其实跟那个小的时候1-3岁有点类似,1-3岁的时候,我们说小孩你可以出去玩儿,你可以随便走,但是你不能上街,我们会有一些底限规则。你不能上街,你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摸某些东西剪刀啊,火炉子啊,电啊这些东西不能摸。我们会有些底限,在这些底限之外,他可以随便怎么做。在青春期逆反的时候也是一样,就是要有明确的底限,哪些是绝对不可以做的?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适当放手。就是不能放手到了随便放手。前一段时间我们都知道的有一个姓李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歌唱家的那个,后来出了事以后妈妈非常努力地去为孩子解脱(要说母爱其实也挺感人的哈),还说我们家孩子是个好孩子,这倒符合积极心理学哈,都这样了,她还觉得她们家孩子是好

  孩子。那她们家孩子本质上是不是好孩子呢?从一开始,孩子本性上都不坏,她妈记得可能就是她们孩子小的时候的样子,但是呢,要有底限,好孩子有些事儿是不能干的。当然,*觉得没有破底限,她妈觉得是*娼,而不是*。我不知道在坐的是什么看法,我觉得*娼这也是太破底限了。我们应该有一些基本的底限,在这一块其实有一个关键的东西就是“底限越清楚越好”,底限要特别特别的清楚,而且,一旦他接近这个底限的时候,那我们这些心理学家经常用的宽容原则就都作废了,就是你告诉他说这个地方是绝对不行的,要非常的坚决。心理学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叫作“不带敌意的原则”,其实不带敌意的原则听起来太学术化了,就是说不要让他觉得你是很情绪化的,我很生气的,所以我就不让你这么做,而是我很有原则的所以你不能你这么做。很有原则的,这个是到底限了,这个是绝对不行的。非常坚定的,让他知道底限在哪儿。在底限之上,我们可以适度放手,就是我们现在所学习的这种东西。就像刚才说,有的小事情,我本来以前也要管,比方说衣服怎么着弄之类的,那这些我就不管了,这样一个原则对他是非常有利的。当他有了这样一个被适度放手之后,他就有一个自主感,就是这是我的事儿,有这样一个感觉。

  第三,明确行为界限。这个一会儿我打算让大家做一个练习。什么叫做行为界限,就是,哪个是我的事儿?哪个是你的事儿?哪些事情是我的事,我该管的事儿?哪些事情是你的事儿,你该管的事儿?哪些事情是我该介入的事儿?哪些事情是你该介入的事儿?我的,你的,他的,每个人的界限是什么?这点在我们中国的家庭中有些时候经常是界定不清晰的。界定不清晰就会导致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爸妈吵架了,妈就跑到孩子那儿去抱怨你爸怎么怎么样,这个里边就有一个问题,首先,妈妈希望孩子关心她这个是可以,因为一家人嘛有感情。但是,这是你和爸爸之间的事儿,这个不是我的事儿,我可以去听,听完了以后

  我可以在感情上去理解你,但解决问题是你们两个要想办法解决,不关我的事儿。但是有好多时候我们家庭中可能到*后成了孩子的事儿,孩子要介入之间去给爸妈做调解,或站在某人一方去谴责另一方,或者站在某人的位置去拉拢另一方怎么之类的,他会做很多这种事情,这就是界限不清。所以,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明确行为界限。

  我刚才讲,青春期的一个重点要知道我是谁?其实行为界限也是我们自我界限的一部分,我知道哪些是我的事,哪些不是我事,我就有了一个界限感,然后我也就有了自我是什么的这么一个感觉。跟家人有了界限感,跟外人也能有相应的界限感。比如说朋友有什么事儿想让你帮助,你可以知道哪种事儿是我该帮的,哪些事儿是我不该帮的,或者哪些事儿我可以帮你,但是我帮你是情分,对吧,不是我必须得帮,这个我不帮也是可以的,我帮你是情分,这些你在心里边都特别清楚,界限很清楚的话,会有非常好的安全感,自我安全感,自信心是更强的。

  还有一个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是,教孩子学习选择和负责。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好多时候孩子在我们看来做了一个对他不利的选择的时候,我们管他,他还不听,当我们去管他,他反抗,听或者不听这种时候。实际我们一定程度上侵入了他的行为界限,替他做了选择,当你侵入他的界限,替他做了选择之后,父母就有一个很倒霉的事情,就是你就必须为他去负一定的责任。所以,当这个事情干得不顺之后,他可以赖你,都是你们当时让我这么做,现在我就不好了。

  过去大家抱怨包办婚姻,其实不见得包办婚姻他爸妈给他找的那人不好,往往父母挺有经验,找的可能都不错,但是他们就过不好,为什么呢?因为我要证明你们给我找那人不好,然后我好抱怨你。

  现在也是一样,爸妈给孩子选专业,考大学,其实可能选了一个蛮好的专业,但是孩子去了以后,哎呀,我跟这个专业真的特别不对付,然后我就学不好,*

  后果然学不好,之后就抱怨爸妈都是你们给我弄到这个专业里,把我给毁了。其实真的他爸妈选的专业不对吗?其实不一定,因为我想它不对,它就可以不对。我会不会想的它不对呢?会。小孩潜意识中他经常会故意的把这个东西弄坏,然后好去归咎于父母。那他为什么要这样毁了自己然后去归咎于父母呢?因为他觉得你去让他当傀儡了,他不高兴。潜意识里边想要成为自我的那种欲望远远高于成功的欲望。所以当你不去管他的时候他就会自我。

  但是当我们教他去选择,让他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的时候。就是等于他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让他在现实中去碰钉子,在现实中碰钉子之后,这种时候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要点就是我们尽量少替他去俗话叫做“擦*”,就算*后你发现客观上需要给他善后,就算*后不得不给他善后,也有一个要点就是:*,给他善后的时候要向他提出条件来。第二,你给他善后之后,你需要他去为你给他所做的这个善后承担责任,要去做一些事情作为补偿。不是随便我就给你善后,这个一定家长不能够太爱心啊,孩子出了事儿就给他善后,善后之后一定要有“对善后的善后”,这个所谓对“善后的善后”就是我帮你善后了,那你打算为此负什么责任?你打算为这件事情做什么?你打算为这个事情去付出什么?必须要有。这样的话,他就会发现,他自己必须得负责了。他必须得负责的时候,他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不会随便选择了。

  男孩子18岁,青春期爱玩电脑,父母没有正确方法,孩子离家出走两次,从高一开始和老师别劲,不喜欢老师,回家总讲,要求调换班,他成绩一般,家长通过关系让他在重点班了。

  有一个帮孩子选班级的事,刚听这说这个,我又听到一个新的信息就是在学校里边你有能力给孩子安排到不同的班上去,因为你有这个资源,所以你们家孩子就惨了。是啊,家长正好是学校老师,就有这样一个让他青春期特别难受的一

  个东西,所以那也更理解为什么这个孩子反叛会格外大了,因为他必须要划清界限,他不这样的话就没法划清界限,他一次次要自己找,找不好再自己找,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来去划清界限,但是这里边有个困难,就是他自己找了之后,他还要让你去帮他去善后,这里边就会有一个麻烦,这就是我讲的那种青春期这样孩子的一个矛盾,就是他其实一方面特别追求独立性,一方面他必须得依赖父母去替他解决问题,所以他又不满,又不自信。

  关键是当他求你的时候,你向他提了什么条件?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提的条件就是成绩要好,到什么什么程度,不到之后怎么办?这是一个对谁有用的条件?这是对他有用的条件。你这边要什么条件?你给他做的这件事情,你要什么条件?其实我知道你不需要他什么,但是你必须要需要他什么?提出你的要求,不是他的要求。就像我们心理咨询师,别人找我说朱老师,我有点儿心理问题,咱们俩都是熟的,你就给我做吧,咱俩还什么钱不钱的啊。我也知道你不缺钱。那不行,我不缺钱是我的事儿,你做咨询就得给钱。那么,同样对孩子你有什么条件?比如说做多少天家务。这就是行为界限。因为当你说,我的条件就是你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那就成了你的事儿了,他好好学习是你的事儿还是他的事儿?他好好学习是他的事儿,为的是他将来好,不是为了你将来好。我们好多家长说,你只要好好学习,我将来就好了。那不是我的事儿,所以我一定要提对我有用的条件。比如说,你希望让我给你去调班,你就必须洗碗一学期,如果平常是我洗碗的话。你提条件是收拾屋子,不能只是收拾他的屋子,而是家里面的屋子,这才是我的条件。我这里面说了一个非常小的细节,乍一看是个非常小的细节,但其实特别重要。这就叫区分界限,哪些是我的事儿,哪些是你的事儿。

  区分完了以后,所谓负责,哪怕你去做一些平常不该你管的家务,这就是负责。每件事情你对它有了负责了之后,你下一次选择的时候就会有责任心,就不

  会随便选。要让他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后果的,任何后果都是要负责任的。当然一开始你让他负全部责任他可能做不到,但他要负一部分责任,这样就会有效。将来他在自己选择的时候,他不会盲目选择。

  关于执行过程,要提前说好。比如说,现在我去给你办这个事儿的时候,你付出的条件是这个,咱们定好了。那你以后如果不做怎么办?需要惩罚措施,事先都要定好。*好是说你提要求之前先得积攒多少多少,然后我才能答应你什么样的条件,这是*好的。如果来不及了,等于我提前预支给你一个好处或帮助,但是你过后必须得用什么来补偿,如果你不做的话,我后边会怎么怎么样。要有规定,就像签协议似的,所以在青春期的时候,甚至就可以签协议。

  学习不能当条件,因为学习是他的事儿。当我们大家都对某一个事情焦虑的时候,我们就到了行为层面了,我们就可以说,我们一起商量一下,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它的问题在哪?

  一旦没有反弹的时候,没有这种逆反的时候,他不会对自己学习那么不重视的,因为他也重视他在学校的生活,他也重视他在班里的那个地位,你学习差你在这块儿也受影响,所以他会关注。当你发现他自己真的觉得这件我得想办法了的时候,那你可以说,你要愿意的话,我们一块儿想想办法,我可以说说我自己的看法让你做些参考。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是一个高级参谋的角色。

  表面看起来的逆反,实际是他试图独立的一个机制。家长都是太急,因为这种太急,就急于帮他去把好多问题解决,而这种帮助*大的问题就是侵入了他的行为界限,然后他的自我就没法建立。如果家长做的比较好,逆反会比较弱,但也会有,如果一点没有话也是不对的。

  说老实话,家长做的稍微有点不好,反而是好事儿,他逆反发现自己有时候

  还逆反对了,家长反而做错了,这会增加他的自信。如果家长太牛了,事事都做的极端好,再没有错的时候,这孩子逆反一次发现自己逆反错了,所以有时候特别有名的名人的孩子(比方博士生导师的孩子)反而压力太大,因为他发现自己很难逆反的对。

  所以我觉得这里边还有一个,就是当家长管孩子,发现管错了的时候,其实这是特别好的一个机会。哎呀,我这样做错了,我今天发现这个地方错了,错了那行,那咱们以后改成什么什么样,这个地方如果我有责任的话,我去付出什么责任,我去拖10天地,但这个事情之后咱们该怎么做再怎么做。这个其实给孩子是一个特别好的榜样。就是你选择,并不是说你必须选择对,而是说我选择错了以后认赌服输。我错了以后,我承担错误的责任,然后我补偿,补偿完了以后我再继续去做。而且告诉他说,世界上没有永远对的,人也没有永远对的。这个其实对他更有利。所以在逆反的过程中,有时候让他逆反对了,其实倒不见得是坏事,家长犯错误了倒不一定是坏事。

  所以,刚才我们讲到的这些事情里边,家长都有错误,其实不见得是坏事。你说,哎呀,我以前不知道心理学啊,我做的有错的,我知道心理学,我现在一想也做错了好多,肯定有错的,但这不是坏事,这恰恰是一个以身作则的教他说,当我们错了以后,怎么办?我们不护短,我们改过来就好了。

  如果你自己做的不错,然后他还没有生命力,就不用管他了。有的人生命力长的早,有的人生命力长的晚。当你说我希望他特别的放手,特别有闯劲,特别有生命力,其实你不也还是在有一种期待吗?没关系,他只要是健康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教育原则,就是说我们教育不要希望说我一定要完美啊,已经挺好了,我还是不是哪有问题?哪还有需要改的?这个地方会不会有别的问题?不用去管他,有些时候,差不多就行了,有点小错,犯了就犯了。这不能证明你不是好

  孩子。

  以上我们讲了…..

  表达说我不要什么?我不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为了划清界限。所以,其实好多时候,我们家长首先要在心里能够划清界限,要有这么一个*基本的心态,我们才可以跟他去明确界限。

  明确界限之后,再让他去学会选择,学会负责。

  为什么要先明确界限,后学会选择呢?因为分工先得清楚了,才知道哪个是该他负责的事儿,如果分工不清楚的话,那就谈不上说谁负责,对不对?那怎么负责呢?刚才,我们借个例子来说了一下,负责就是说每个选择都有后果,这个后果是跟你有关的而不是跟我有关的,对吧。你那边让我去帮你调一个班,那你就必须付出代价,付出代价是要做一件,给我做一件事儿,而不是说学习好(学习好是你的事儿),对吧,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分清楚。

  我们现在做一个小的练习,是在思想上去练习,就是行为界限的确定。我们大家去想一下儿,哪些事儿应该是属于孩子的事儿?哪些事儿是属于父母的事儿?哪些事儿是在两人中间,两个人交替,都有责任的事儿?咱们现在想一想。

  首先,吃饭,吃喝拉撒,对,这些生活细节是他的事儿,这地方要明确。那么,多大程度是他的事儿呢?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底限?行为界限是有底限的,底限内的都是你自己的事儿。这一块儿,我们要教育家长,家长要不断的练习,因为你不练习的话,他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做不到。比如说,他该吃多少,这是他的事儿,好多时候家长会管的,对吧,多吃点儿多吃点儿,要不然你一会儿会饿,因为饿不是饿是他的事儿。然后穿的偏冷或偏暖,这是他的事儿?那你说他穿得太冷了,感冒了怎么办?让他感冒就好了吗?这也是我们亲子教育的一个原则,不是不犯错,家长不是不犯错,孩子也不是不犯错,我们犯的错要在一定

  程度内,但如果你非得要到有病毒那个非洲去,那是不行的,那就超越底限了,但如果你穿衣服少感冒了,这在底限之内,就让他感冒好了。感冒了他就知道这个温度是冷了,下次他就会调整了。这就是我们的界限。

  “吃”,吃什么?这也是他的事儿。我们如果设底限,至少你不能吸毒啊,这是不行的,这是底限。还有什么底限,严重影响健康的,我现在想不到咱们生活中有什么太严重影响健康的。垃圾食品或者偏食,这种就是不用太管,但是你要是说我觉得这里边有问题啊,会影响到身体啊,其实啊,说老实话,当他的身体真产生影响之后,他自己就该转了。垃圾食品不让他吃,他就觉得好吃,你要天天让他吃,他也有吃腻的时候,他就不吃了,所以,这是他的事儿,不是我们的事儿。

  “穿”,穿什么衣服?这块有点特殊,不是说你随便穿什么衣服,有些衣服是学样不让。这就可以设置底限,学样不让的,你不能在学校穿。还有一些家里边,我们家里边底限是什么?可以在家里边讨论一个底限,哪些衣服是肯定不能穿的,很明确的,没商量的。但家长一定要弄清楚,底限要有宽度,在这个宽度之外,那是随他便的。比如,我觉得这衣服特别不好看,他觉得好看,那就让他看,因为他觉得好看。一个人的爱好是自己的界限内的事情,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他界限内的事儿,他穿这件衣服你觉得难看,你也可说哈,你有权利说理论,在我看来我觉得这衣服挺难看的,但是你不管。

  “发型”,我觉得也是可以设一些比较宽的底限。比如说,女孩子不能剃光头吧,男孩子不能?学校要是不管话其实也无所谓,那就是学校管到什么程度那就是什么程度,这其实也是一个教育,我们必须遵守一些社会规则,你告诉他这是社会规则,我们人生活在社会上要遵守社会规则,这也是一个界限,就是社会给我们划的界限。但是我们这块的界限是什么样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你可以尊重,否

  则的话学校惩罚你,那是学校的事情,我也不管。比如说,学校规定不能留长发,我倒觉得没什么,但是学校觉得不行,你又留了长发了,老师给你什么惩罚的时候你就受着,你不要指望老爸去说服你老师说这个长发没关系。遵守学校的界限,这是避免你在学校受到惩罚的必须的一个东西。在这块的时候,虽然我可以不管你,但是你也不要指望我来去替你善后,我不束缚你,我也不去帮助你,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地方你是不能的,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什么事儿你都能帮他办,如果孩子觉得你什么事儿都能帮他的话,他就没有办法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感,反正没关系,有你们呢。这个地方我不行,我管不了,我也不会去管,这样孩子就会自己去负责任了。

  “零花钱”,零花钱的支配是他自己的事情,压岁钱是他自己的事情。比如说,小孩特小,压岁钱特多了,这种情况下好多家长就会骗过来,我替你保存,然后就完了,从此就没了。这个其实特别不好,但如果给的太多,比如说有的时候是别人给的太多,你也的确觉得不好,那就可以定一个规矩,按比例给你。比如说别人一下子给了你好几千的压岁钱,然后孩子这么小,弄这么多钱我觉得是不应该的,那我们就按压岁钱有多大比例是你的,其他我替你存着,明确一个比例,他也会有一个支配感。

  “交朋友”,所有这些都是要有底限的。比如交朋友,要设底限,什么样的朋友是绝对不能交的,要有底限,其他的我不管;交朋友中,什么样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其他的我不管。就是设一个比较具体而宽松的底限,其他的我不管,这是他的事情。

  “学习”,基本上是他的事情。其实不是,因为学习会对家庭产生影响,学习关联到你的未来,而你的未来对家里是会有影响的,所以我们会关注,我们会关心,但是这个还是你的事情,是属于那些我们会关心的你的事情。

  “休闲”,休闲这块,我觉得家庭里边要有规则,要有很明确的规则。就是你可以多长时间去用来上网?或者说多长时间是给你的休闲时间?这个时间你可以随便干什么的?只要在底限内,你愿意上网也行,你愿意看电视也行,你愿意无所事事也行,你愿意去学习也行,都行,但这个是休闲时间。休闲时间必须在什么条件下,比如说你做完作业之后,可以给你多长时间的休闲时间?什么情况下可以给你多少?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则,特别明确的规则,然后就照这个执行。

  没法控制他的思想,这是一个关键。既然没法控制他的思想,我们就不管他的思想。其实所谓行为界定,界限*重要的一个界定就是我们不能管他的爱憎。我们不能规定说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个所有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都是你的界限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管理你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比如学习,我在学习时间是我的事儿,我不学习我干别的,可以。但是,那*后的结果是什么?因为我刚才讲过,学习虽然是你的事儿,但它对我们是有影响的,那这块儿也有一个规则,比如说你学习上如果有什么问题了,学习成绩差到什么程度了,那我们可以在这块儿有规定,这种时候你就失去了,比如这次考试你成绩差了,你就失去了一个什么什么的条件,你就必须得怎么怎么样?如果你说本来学习的时间我玩儿了,但学习还是很好,还是达到了我们的预先标准,那就不管,但你要达不到,那我们后边就有规则了。所以这块儿呢都特别像那个承包制。

  (有家长提问:这个学习成绩,是他自己定,比如说我就想考到班上第20名,我就满意了。可是家长的想法,要考到前10名才能满意,这个怎么来平衡呢?)谈判,目标定到什么地方?定完了以后怎么奖惩?这些都是谈判。所以,在青春期的时候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家长跟孩子要进行一系列的谈判,协议。因为就是说这个地方你没有一个共同标准说怎么样是可以的,怎么样是不可以的,所以就是得谈判。

  如果我们在咨询师这一方发现某一方的态度太极端了,比如他爸妈在谈判中要求就是你永远*,没别的,就是永远*。那这显然叫做是显属不合理,你永远*这是多自私的一个行为啊,你让人家其他班里的孩子怎么办啊?在这种时候,咨询师可以给出建议,就是比如你永远在一个什么范围?你可以要求前五名,就吧。如果他们家孩子有这个能力的话。如果没有显属不公平,就是在差不多的一个范围内,第20名还是第10名,那就谈判了。如果说他谈判技巧特别高,跟他爸那要到了一个权利就是第20名就行,那爸妈就得认账,谁让咱不会谈判呢?下次提高咱们的谈判技巧,之后,他只要达到了,那我们就没话说,我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说他谈判技巧低,他同意了家长的要求,要*名,*后他达不到要受惩罚,那也没办法,谁让你谈判技巧低呢?那下次要么你改善学习成绩,要么改善谈判技巧,怎么也得改善一个东西,你要改善不了,那你就得认倒霉。当这种情况下,家长要什么态度呢?比如说,家长提的要求的确偏高了,他的确达不到,但他谈判的时候他错了,结果他答应了家长说他考*,结果没考到*,*后必须要受惩罚,有的时候家长就会觉得说,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次考不上*是正常的,从心里也于心不忍给他惩罚,因为当初是什么了?这种时候呢,就是感情归感情,事情归事情。你可以说,我也挺同情你哈,这次明显是你们出的题目很难,这种情况下你的确可能考不了那么那的成绩,其实我自己觉得上次谈的那个要求可能是高了点儿,我理解你,我知道你很沮丧,我也知道你这个惩罚受到的心里挺难受。就是惩罚照样惩罚,但惩罚完了可以安慰。所以特别好玩儿的一件事情就是,你要不断的谈判,一定要坚守你们谈判的规则,如果发现这个规则定的不太对,那你可以后边调,但是你在这个阶段你还是要按这个做。实际上我们大家平常在家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大家都是糊里糊涂的,提要求也不明确,惩罚也没有。惩罚就是爸妈不高兴,唠叨,训他,这种都

  不是行为层面的惩罚,而都是情绪层面的惩罚,要有行为层面的奖惩。当然不是光罚,也要有奖,纯行为层面的奖惩。感情上要理解他,行为层机要坚守规矩,规矩定错了,以后再改,行为上要坚定,要特别坚定,通情达理的说话但是要坚定。让他接受自然后果,要不断谈判,要坚守行为层面的结果。在一开始,我们尽量定的时候我们不要太极端,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比我们自己的预期也要降一些,因为家长的预期往往偏高。但有的时候,你真的跟孩子谈的时候你会发现特有趣的现象,你发现孩子给自己的要求也不太低。你真给他谈的时候,他可能会说这没问题,这我能做到,他可能那个要求比家长还要高。其实有时候你甚至可以比他自己答应的那个要求还再稍微低一点儿,但不用低太多,低太多了又打击他的自信心。然后让他去做,*后有一个明确的奖惩。而且这个明确的奖惩一定是,比如他做不到之后我们可以给他限制说,你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限制你的游戏时间,比如2小时之后你必须去学习,因为你没做到,但下次你做到了,你就可以多玩儿1个小时,一定要在行为这块儿去约束。一定要遵纪守法,你遵纪他也遵纪,一定要在执行法律的时候,自己在情绪层面给他一个支持,他觉得很难过很沮丧,我也觉得你很难过,如果需要我惩罚你,我也觉得惩罚你的时候你挺难过,我理解。但理解归理解,不能不惩罚。就像一个司法的那种人是的,你犯法了,我就得抓你,虽然后来我挺同情你,觉得你这么做很有情可原,那我可以抓起你来再同情你,带着同情去抓你,但是不能不抓。

  哪些是父母的界限内,跟孩子没关的事儿?在孩子的各个时期规定的行为界限是有区别的,随着年龄越大,界限要越分明,他自己负责的事情要越多,基本是这么一个规律。青春期界定,怎么界定?有一个*简单的界定方法,就是假如他有叛逆了,就说明在这个地方我们需要跟他去划这个行为界限了。因为有叛逆,说明他不舒服,他不舒服就说明在这块儿我们原先的那种界限已经不适用了,那

  我们就需要调了。界限怎么划?就我刚才说的,谈判是个特别好的方法,因为通过谈判你就可以知道他需要多大程度的自我界限?他能够接受多大程度的自我界限?如果他根本没到那个时期的时候,你给他那么多的自主,他也不敢要,他还有依赖性呢,他能要,就说明他差不多到那个时候了。然后我们就根据谈判,好像我们家长也要不能够完全太放纵的情况下,我们家长能放心的放到多少跟他去谈判。跟国家一个道理,他们说一个国家从来没有民主的基础,你一下子给他民主他也受不了。但是我们怎么样能够知道给他多少民主合适呢?就是在谈判过程中。

  其实实际上是这样的,我们这个期和那个期之间的界限呢,我们不用那么刻意的去管他,但是我们怎么样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儿呢,就是根据他的表现,根据他的行为表现来看,他有这种行为了,那就说明他应该到这个阶段了,要不然他不会有这种行为。

  我刚才说的行为界限就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孩子自己的界限在哪?另一方面就是爸妈的界限在哪?爸妈的界限在哪呢,我觉得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说有些事情是我们之间的事情,跟你没关。这个也需要在青春期就得划,要不然的话特别容易出现一个什么呢?就是孩子介入到爸妈的感情冲突之中去,爸妈有什么冲突,孩子就老想去管,他老想管。然后我们会告诉他说,这是我们的事情,不是说你绝对不能关心,你可以关心,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的事情。你可以给我参谋,比如说爸妈吵架了,孩子说妈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出主意,这个你有权利,但是我*后跟你爸之间我用不用我的主意这是我的事情,然后我可能做一些事情在你看来特傻,这是我的事情。你还可以给我提建议,但决定是我的事情。这点也特别重要,因为其实你会发现,有好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因为他们介入了父母的情绪冲突之中了。有的时候他会觉得,他为了把父母拉在一起或者为了在

  父母中他站在一方觉得另一方不对,他会介入特别多,这时候他就会出很多心理问题。不是说有些时候有些父母闹矛盾的时候,孩子就会故意让自己出心理问题,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你们俩别吵架了,你们俩都去关注我吧,这样你们就不去吵架了,但是这样一来,他自己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这也是界限不清。不是说完全不可以参与,可以参与,可以劝,也可以听你们去说,但*后的决定都是你们的事情,要拿出这样一种亲戚心态。我们过去有一句话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是为了划清父母跟子女之间的界限,父母不要侵入儿女的界限。反过来也是,父母自有父母福,父母闹离婚或者不闹离婚,有了小三以后,另一方怎么反应,这都是他们的事情。这种时候对孩子来说,你也可以跟父母说,如果说大一点儿的孩子像成年的孩子,我的底限是什么?我对你们要求的底限是什么?这个底限如果你违反了,我会去做什么?如果你在这个底限内,那我可以提出建议的,但是只是建议,*后还是你们决定,这块儿也特别重要。更小的孩子其实也需要,但是越大越需要化清跟父母的界限。

  我们接着上午去说,青春期界定建立独立自我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区别,我不是什么,我不要什么?另一个就是我是什么,我要什么?

  其实好多青春期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个建立自我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告诉家长的*句话就是说,这是正常的,会出现的,而且他并不是全然消极的,他是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隐私,隐私就是他的独有自我的象征,什么叫做是我有自己的界限,隐私就是一个强界限。弱界限是说我的行为你不要干预。强界限就是我不但不要你干预甚至不要你知道,所以它是一个相对来说更强的界限。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是需要教育家长的,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了,我们要越来越多的尊重他的隐私,尤其到了青

  春期。比如像青春期的隐私有时候是跟性有关的,因为他开始性发育了,他有好多比如性幻想啊或者跟性有关的其他的一些隐私,有的是直接跟性有关,有的是跟异性关系有关,这种呢我们建议父母如果能做到的话,应该都去尊重他,应该有意识的给他机会去保有一定的隐私,因为这个对他的独立性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在现实的层面来说,我们应该有所谓代表隐私的一些设置,比如说孩子关上门不让爸妈进,说明孩子很正常,他的房间他能关上门能不让爸妈进去,其实这个就是他自己隐私保护的一个象征。这里面的隐私保护不一定就是性隐私而是情绪,有时候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一个人在屋里待着,不想让你们看我,不想让你们在我身边,我也不需要你们劝我,希望自己在那儿待着,没有人干扰我,这实际上就是情绪隐私。

  实际上在所有的隐私中的一个,当你破坏它以后,它的*主要的感受就是羞耻,羞耻感。所以一旦说,他有羞耻感出现,往往都代表着他的隐私被侵犯了,尤其是羞,所以你会发现,有些时候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会发火,这个发火好多时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隐私有所侵犯,导致孩子恼羞成怒,因为他隐私被侵犯他会有羞耻感。为什么经常父母会侵犯孩子隐私呢?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惯性,因为在很小的孩子的话,越小的越没有隐私,非常小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完全没有隐私,然后逐渐长大之后,他的隐私意识就越来越强,但是父母原来的习惯还保持着,觉得我进你屋还要敲门,没这一说,我半夜进去给你揶揶被子这是我关心你,这是我爱你,但是孩子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这种没有安全感是没有隐私的安全感。所以,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对父母的一种心理教育,就是对他的隐私的设置,房间,比如锁着的抽屉,比如过去不让父母看的日记,现在一般孩子青春期不一定是记日记了,如果家里有电脑的话,他可能电脑里面弄个文件夹然后设上密码。

  然后还有一个会涉及到隐私的,就是说我在学习的表现家长是不是都可以知道,如果家长都可以知道,其实孩子是有一个隐私被破坏的感觉,隐私被破坏之后他就会恼羞成怒,他其实心里边是愤怒的,他很烦。他愤怒很烦之后,他就会用某种方式来破坏,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所以呢,家长忍不住愿意知道一些,也不能说完全不打听,不关心也可以,但是要有一个限度,有一些很具体的东西就不需要去打听,不需要去了解细节东西,甚至也不需要去告诉孩子说我知道什么什么,你的什么什么我都知道。如果他要问起来,是不是我们学校老师什么事儿都告诉你啊?你也不用说假话,你可以告诉他说,他们有时候是告诉我,但是我并需要所有你的事情,我只要知道一些基本的底限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我也并不是需要都知道,这样的话他就会有一个安全感。而且包括我们更小的孩子呢,父母对他是越贴心越好,你越贴心越了解他,他会觉得越有安全感。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就不是了,因为你要太贴心,贴心到了像个心理学家一样,像朱建军一样,什么都知道,他的内心活动你都知道,其实他会觉得不舒服的。他也不见得真的有什么需要隐瞒你的事情,但他会觉得不舒服,他会希望有些东西是你不知道的,有些东西你是不清楚的,他其实会有一个更好的感觉。

  如果看意向的话,我们就说一下就行了,比如说,如果我们要在意向中看一个房子,那他是不是有足够的隐私感觉呢,可以看他的门窗啊,墙壁啊这些地方是不是很暴露。如果有人说看房子发现他的大玻璃窗特别大,虽然很通畅但隐私意识实际上是差的;或者有的人在做意向对话的时候,他看到的房子像是凉亭之类就是没有墙的,这都代表他在隐私这块儿建立的不够好的。那么如果我们调节的话,就可以在这个里边去进行一些修改,比如说挂窗帘,如果说像是亭子一样的房子我们就盖堵墙,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强化他的自我界限感。

  意向对话里边特别重视看房子这个意向,虽然这个非常简单,但这个其实能

  对自我状态的评估能看到非常多的东西。所谓自我界限,实际上你的房顶,你的墙,你的门,你的窗户这都是自我界限。这种自我界限是不是好,所谓好就是说他有保护性,有隐私性,又不是像那种城堡一样过份的那种??,那他就是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但如果你发现他窗户太大了,墙是玻璃的,门是开着关不上的等等这样一些情况,那就说明他的自我界限自我边界是有问题的,我们就可以在意向中调,就是修房子,当然有更深的方法,但*基本的方法就是修房子。当你把房子修的更好一点,他的心里意识就会有更好的隐私感。跟风水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是在意向中去做,在想像当中去做。

  我们刚才讲到隐私问题,那么隐私问题的原则就是基本上我们是尊重他的隐私的,没有必要的话,我们不会侵犯他的隐私。如果我们觉得有必要侵犯他的隐私的时候,就明着讲出你的理由,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去要求他把他的一些隐私告诉你,但是这样的话不叫迫不得已,一般我们也不建议这么做,尽量保护他的隐私。

  还有一个就是“代沟”,我们经常听到有代沟问题,所谓这个他们觉得你们不理解他啊什么之类的,这就是代沟。我们以前都有一个想法,认为一个好的家长或者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跟孩子没有代沟,其实不是,其实代沟是一种孩子获得独立性感受和获得他这一代人的自尊的一种方式。因为你看,孩子跟大人比,他其实是很吃亏的,大人比他多活了好多年,然后各种方面的经验能力都比他强,然后他青春期想独立,他有什么本钱呢?对吧,他其实没什么本钱,没什么本钱的时候,又想独立,怎么办呢?所以他就必须强调代沟,要强调说有些东西是我这一代人知道的,而你们都老了,你们不知道,比如说,我们现在听歌我们听什么霍尊是吧,你们听歌都是罗大佑,甚至可能更老的,比罗大佑还要早,邓丽君、李谷一之类的。我觉得霍尊唱得不见得比罗大佑好听嘛,但是不在于他有没有唱得

  比他好听,而在于他要用这种方式来拉出你和他的距离,所以刚才我们看那个沙盘,那个孩子在*后的一轮,他就划了一条,那就叫代沟。其实他就是有意识建立的一个屏障,通过这个屏障来竖立他这个年代人的独有的自我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要以为代沟是什么坏事儿,孩子抱怨代沟通你也跟着抱怨抱怨真有代沟。其实我觉得,一个聪明的父母认同代沟的存在,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甚至可以告诉他去设,的确存在,这样的话他心里就会安心了,然后在这种前提下,你偶尔可以跨越一下代沟,是偶尔。比如我上课跟学生讲课的时候,偶尔说了一个相对比较时髦一点的或者*近大家提到的一些东西,然后他们就会有一些惊喜,碰到一些什么事儿,什么事儿不解了,他们就会有一些惊喜。当然如果我全知道,他们现在运用的这些我全知道,他们就会觉得你装嫩,你都这么老了,你还装得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很不舒服。在这块儿来说,其实过去家长们有个误区,以为我的们要抹平代沟,实际上代沟不是用来抹平的,是用来偶尔跨越的,但是一定要强调偶尔。跟那个时尚界是一个道理,时尚界他穿的这个衣服一定要让一般人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穿这样的,我要穿那样的,你们今天都穿长裙,我*时尚的人要穿短裙,对吧,等到你们都穿短裙,我就要穿长裙,我一定要跟你们不一样,这才能显示出我们的区别。但是不一样的时候,又要让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回事儿,我们是不一样的,偶尔我们可能还会碰一下头,这样不能说不一样到你们不能够跟我接触,这样就没意思了。所以代沟实际上它也是我们不是什么,我们不是老一代,我们不是你那一代,等于是这样一个宣言,我们要尊重这个宣言。

  至于到离家出走这一块儿,其实当一个人,一个孩子一旦离家出走了,这就说明他们的亲子关系已经问题比较大。因为出走是什么?出走就是划分界限的*极端行为。我已经不在你们家待着了,我彻底的跟你们划清界限,完全没有联系,

  是一个这样的极端形式。所以,当这种情况出现,那我们就知道他们之间的亲子冲突是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程度了,它可以作为亲子冲突问题比较大的一个表征,我们可以在这之后必须很谨慎的去做很多弥合工作,让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建立联系,慢慢地才会有更亲密的关系。所以一般来说,如果要有孩子真的离家出走了,一般家长的心理有一个特点,就是出走的时间短的时候,家长都非常愤怒,所以如果你出走时间短,一般你回家都得挨顿揍(受惩罚),因为他们非常愤怒。但出走时间长,家里就会非常恐惧,等到孩子出走时间长再回来之后,一般来说就不受惩罚了,因为,哎呀,回来就好。就是会有这样一个心态。这样的话,其实对那种出走时间长就成了一个强化,他发现,唉,我出走一趟挺好,发现我用这种方式来要挟,你们就给我非常大的一个让步,就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们要是处理这种出走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就是出走时间短的,我们要想办法管理,不要有太强的愤怒,要解决问题。出走时间长的,也不要有太高兴的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那种感觉,浪子回头顶多也就给一个盆,我们可以说,哎呀,你终于回来了,我很释然,我很担心,所以你回来了我是高兴的,但是也不要一下子给他特别好的待遇,这样避免强化他出走的问题。

  所以这几个问题。实际上它都是一个划界的问题,都是一个我不是什么?隐私就是说我跟你不一样,我有自己独立的东西。代沟就是我不是你那一代人,我是新的一代人。出走就是坚定的表示我跟我们完全没关系了。

  我们谈到了一些孩子可能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在青春期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那么,有的家长有些时候比较关注的其他问题我也在这儿稍微讲一讲。一个就是这种所谓“偶像迷恋”,就是迷恋歌星。

  实际上很多青少年会有这种对某一些人的这种很迷恋,很崇拜,在我们看来很盲目这样的一种追星啊或其他的一种现象。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有这样的一种心理是很正常的,因为在青春期如果没这种心理反而是不符合生物学机制的。因为在人类这个物种来说,他在以前的进化过程中,他到青春期实际上是一个成人期,他已经需要干成年人所干的事情,因为以前不像现在啊,以前人很早可能十几岁就要去工作,就要去干所有的事情,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就需要去迅猛的社会化,需要很快地去学习到很多东西,而为了让他能够很好的学习这种东西,他就有生物学的本能,这本能是什么呢?就是他会对某些他所需要学习的人物有一个好像这种本能的带有一点狂热的迷恋或崇拜,这其实是人性的本能,人的本能,只要是人类就有本能,尤其是在青春期,这是生物学本能的一个东西,所以一到青春期这个本能就发作了。发作了之后,它就必然或多或少的需要选一个偶像去迷恋,去崇拜,然后去学习,这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如果说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说他根本谁都不迷恋,谁都不崇拜,总之很理智,这个孩子就会进步很慢,他就很难在某些方面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他必须得这样,所以这个事情并没有家长太担心的那么担心,并不值得家长太担心,因为这是必然的。就像我这几天说啊,很老的一代他们就去迷恋雷锋,那是真迷恋哈,虽然是宣传的结果,但是大家就是迷恋。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刚记事儿,我就记得当时的大人们对这个政治领袖的那种崇拜,一说那个那个领袖出来了,就集体狂热,到现在也有这个政治领袖的崇拜哈(习近平吃俩包子,于是那包子店一下子那么多人跑去吃包子,叫做什么“主席套餐”21块钱一份的套餐)其实都是有这样一个现象的,它是人类本能。只不过现在呢,当我们进入一个商业社会,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商业社会,所以这种本能就会被引导成为了不是对政治家,不是对科学家的迷恋,对科学家迷恋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比如八几年,八几年时候大家特别崇拜什

  么,谁比较有名,陈景润,华罗庚什么的,现在数学比他牛的人还是有,但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了,随即就转到这种商业性的迷恋,现在很多孩子去追星,实际上它是商业化的一个结果,商业机构塑造出一些星来,让你们去迷恋,然后他就有钱赚,他是这样一个目的。所以就会推出一些星来,比如现在不断推出的一些韩星,实际上我,过了那个期的我看来真的没什么,演技没演技,长的稍微好一点儿就是整出来的,我要是整一整,我比他们还帅(哈哈…)所以我们了解就可以了,孩子有这样一个迷恋,只要他不是太严重,然后我们可以不把它太当回事儿,由着他去吧,虽然我们大人看起来很傻,这绝大多数时候不是问题。

  偶数迷恋中有一个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实际上是青春期性能量的宣泄。因为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生理上是更早熟的,比过去的人生理上早熟的多,便婚育期是更晚的,他要到很晚他才会去正式结婚,这个中间会有一个很长空装期,这个空装后期,国内就是大家未婚同居了,但是在空装前期,尤其是中学这个时期,这个时期其实就有一个很大的困难,按照生物学本能来说其实他们有性行为其实也没什么关系,因为他们生理上已经成熟了,对身体危害不大,但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很担心呢?因为对身体只要预防别得病,只要女孩别怀孕,对身体上的危害其实真的不大,因为现在孩子成熟挺早的,身体完全可以。但是他社会功能的确受影响,这个不能不承认,首先会造成他情绪特别大的波动,影响学业;再有的确他们心理上不成熟,很容易由于恋爱受挫导致他们很多的情绪上有大的波动,而且他们恋爱经常会受挫,因为小孩子心理上的确不成熟,的确会经常受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的观点,听起来像是有点保守哈,我的观点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压制,但我们借助某些引导能够让他在中学这个时期相对少的关注跟性有关的东西,其实还是更好的,我大体上是这么一个观点。但是他是有性能量的,他的确有性能量的,这种性能量需要宣泄,对吧,那怎么宣泄呢?其

  实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偶数崇拜,你可以去迷恋一个异性的偶像,这样的话你可以有很多性幻想或者准性幻想,通过幻想来有好多的满足,然后你也可以用很多崇拜偶像的方式去宣泄这个能量。你看这个演唱会一演哈,底下的那帮孩子滋哇乱叫,滋哇乱叫这是干嘛呢,这就是宣泄能量呢,人是能量守衡的,他这么一叫唤,叫唤累了能量也就宣泄下去了,然后就好一点,要不然这个能量在里边呢,它就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说,他烦躁,有时候你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烦躁,烦了以后就会跟父母顶啊什么之类的。这种烦实际上有些它就是来自源于性,是性能量的一个延伸,他没有地方去宣泄。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也可以宣泄一部分。

关于亲子教育的讲座主持词.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JN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