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学先进经验,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

副标题: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

时间:2021-07-09 17:28:4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报告# 导语】考察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


  3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带着新世纪如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问题,组织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到苏州、无锡、南京和上海浦东新区考察。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们跟随市党政代表团日夜兼程,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这次苏沪之行,四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势头,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大。三是产业结构层次高。四是投资环境引力强。五是人才储备力量足。

  看苏沪,比自己,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当前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我市地属丘陵地带,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比较大;我们虽然地处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背靠大山,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市至今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相比薄弱。二是园区建设魄力不大。我市工业小区数量不少、但小而杂乱,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孵化功能不具备,带动作用不明显,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手笔和魄力远不可比。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市有一支庞大的供销大军和优势显现的海外侨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实际利用外资仅10亿美元,“三资”企业工业产值仅占工业产值的18%,这不仅与先进地区的外资利用水平无法相比,还与我市全国侨乡的地位极不相称。四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这些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我市虽然拥有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市级以上科技示范企业和科技示范镇为数不少,但制度、管理、技术创新力度不大,企业“星星”多、“月亮”少,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相比不足。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绌,差距明显。

  二、得到了启示,坚定了信心

  苏沪之行,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好过程。苏沪的成功实践可圈可点,我们从中得到“五大启示”:

  一是有眼力才有魄力。苏南这些城市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等几次大的机遇,以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浪潮,尤其是加入WTO在即,我们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坐失良机、止步不前,必须解放思想、登高望远,善待机遇、只争朝夕,勇于创新、敢拼爱赢,才能不辱使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是有外力才有活力。四市(区)的侨台优势不如我们,民间资金也不如我们充裕。正当我们为资金投入不足而窘迫时,他们却在引资、融资方面得心应手,经济发展保持高投入、高产出的良好态势。其主要得益于体制创新,善于借助外力,激发出经济发展内部潜力,使经济焕发活力。特别是他们在引进外资的措施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的方式方法上敢于大胆创新,更是令人赞赏。对此,我们要认真借鉴,挖掘优势,多出实招,多辟渠道,千方百计地借助外力来激活发展的细胞。

  三是有载力才有张力。规模经济的扩张,高平台的构筑,需要强有力的承载。四市(区)从90年代初开始大手笔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各类工业园区,成为吸引外资的载体,以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吸纳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入区落户,开发区作“龙头”拉动外向型经济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要着实增强经崐济发展的后劲,就应该把开发区的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以建设一批规模大、配套齐、档次高的开发区为突破口,以大开发引大资招大商,迅速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四是有引力才有实力。苏沪之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确立营造投资环境的新理念,并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和“磁场”效应、“洼地”效应,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资金的聚集。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新世纪的竞争,突出投资综合环境的竞争。学习苏沪,就是要树立“软环境也是后劲”的观念,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要着眼21世纪的竞争,大手笔建设生态城市,变后发优势为先发优势。

  五是有智力才有潜力。四市(区)之所以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究其原因,根本的在于他们在建设人才高地上有新突破,造就经济发展的人才“金字塔”。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离不开人才提供的智力支持。在科技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招才引智工作愈加紧迫,科教兴市步伐缓慢不得。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赞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加快的发展,我们信心百倍,信心来自于基础设施有保障,“九五”期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1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4倍;信心来自于产业升级有潜力,“二区三乡一军一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三次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区域产业特色凸显,形成了建材支柱产业和纺服鞋帽、电子机械、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纸品纸业、家私装璜等六大优势行业;信心来自于市场开拓有基础,市场发育走在全省各县市前列,建材、粮食、花卉、家私、纺织、汽车、日用品等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信心来自于招商引资有优势,是福建乃至全国的侨乡,侨力资源十分丰富,台港澳侨胞总计超过300万人;信心来自于资金挖掘有空间,民间资金雄厚,全市存款余额超百亿元,仅去年涌向股市一、二级市场的民间资金就有5亿多元。加快发展,我们也有动力,动力来源于“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心齐力聚,风正气顺,赶超先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创业氛围不断形成和发展。

  三、拓宽了思路,明确了目标

  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可比与不可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可比中深刻反思,迎头赶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实际,创造奇迹。要在前进中学习别人,在学习中发展自己。回来后,市委随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和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会议,通报了市党政代表团赴苏沪学习考察的活动情况,传达学习了刘德章书记、施永康市长在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贯彻意见,狠抓工作落实。一阶段来,围绕“对比先进找差距,学习经验出思路,挖掘潜能增后劲,立足实际促发展”,市五套班子领导纷纷深入各乡镇传达学习刘书记、施市长的讲话精神,与各乡镇共商加快发展对策;市委、市政府还专门成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调研组,由市领导带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我市乡镇明星企业,了解和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组织两个招商团赴深圳、珠江三角洲等地走访慰问在外籍企业家,进一步招商引资。并安排有关职能部门再赴苏州,学习他们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土地开发的先进经验。

  今后,我们的工作将围绕调结构、增总量、提效益、促后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到2005年全市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除山区乡镇外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侨乡和现代化工贸、旅游、生态、港口城市。工作思路体现为“六个新”:

  (一)招商引资要有新成效

  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潜力在招商引资。要把招商引资列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吸引大公司方面有新突破,投资高新技术产崐业方面有新突破,投资质量和总量方面有新突破,今年利用外资增幅力争超过50%。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到“六个更”:一是领导力量更强。成立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计经贸委、外经委、乡企局、市商会等部门的精干人员组成。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特别是对重点项目还要实行市领导挂钩挂帅,切实加强项目跟踪落实。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制度,协调解决全市在项目引进和对项目后期管理与服务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二个月将开展一次定期检查督促,推动工作落实。二是激励机制更活。制定出台《关于引进利用外资项目的奖励办法》,对引进外资项目的,按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建立健全外商投资鼓励机制,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落实“按项目给土地,按效益给优惠”的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土地出让和财政扶持办法,以吸引更多外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在沿海和中部地区,为山区和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开辟外商投资工业区,实行单独统计、税利分成,为这些乡镇的招商引资创造条件。三是招商方法更多。要适应新的特点,着眼于与国际接轨,努力搞好与三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对接。积极拓宽对外联系渠道,参与或举办各种招商会议、活动。切实用好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新方式,鼓励各种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招商,在网站设立招商主页。发挥在外乡亲的纽带作用,延伸招商触角,选择合适的城市设立驻外机构,依靠在外商会和社团组织,强化其招商联络职能。进一步实施以商招商策略,对现有的三资企业,要精心呵护,悉心服务,使其尽可能在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上增资扩股,进一步膨胀壮大,进而实现“以商招商、以侨引外、以侨引台、以台引台”的乘数效应。四是招商方向更清。招商对象要面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面向欧美日,侨资外资并举,新老朋友齐上。加强项目库建设,充实更新项目内容,以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导向,坚持引进短期合作伙伴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相结合,引进小型加工企业与大企业相结合,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与高科技型企业相结合,引进外资与启动内资相结合,引进设备人才与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五是招商环境更优。要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制、首问责任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和公开办事制度等。在武荣大厦内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机构,提供“一门式”咨询、做到“一站式”办结。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清理各类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现象。遵循国际惯例,对外来投资者在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市民待遇。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给外商以安全感。要在全市倡导“亲商、安商、富商”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发挥团队精神,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解决“中梗阻”问题,营造程序规范、政策透明、运作高效的招商服务环境。六是发展空间更宽。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获取出口经营权,培植出口大户,打响集体品牌,发挥品牌效应,着力提高石材、轻纺、鞋帽、机电等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发展境外加工贸易。

  (二)载体建设要有新手笔

  要学习苏沪的开发经验,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对全市工业园区布局进行调整。按照“能大则大,能并则并”的原则,扩大工业园区单体规模,提高工业园区档次水平。一要建好示范园区。要以今年南益集团在扩大1亿元投资为契机,进一步推进蟠龙开发区建设,园区规模扩展到300万平方米。加快建设规划面积650万平方米的国道324线复线工业区、面积各自上100万平方米的五里桥轻污染工业区、石井石化投资区、官桥南联工业园、官桥方圆开发区,把上述六大工业园区连成一片,构建规模达15平方公里左右的官水石工业走廊。集中力量,高起点开发市民营科技工业园(包括成功科技工业区和扶茂岭工业区),按照“五个一流”(即规划创一流,管理创一流,速度创一流,效益创一流,服务创一流)的要求,加快建设进程。经过几年努力,把成功科技工业区建成面积2-3平方公里、就业人员1.2万人、年工业产值50亿元、集工贸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把扶茂岭工业区规模扩展到15平方公里。要积极抓好开发区-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的升级工作,努力建设高新技术创业园和企业孵化基地,推动工业园崐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新台阶。二要加强工业园区的配套建设。改变以往平面的、单一的开发思路,把工业区开发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项目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对小区内项目安排、企业布局、具体地块、厂房建设及区内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绿化等进行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园区的城市化功能,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办得好。三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开发区管理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起政府引导、开发商为主体、区内自行平衡的投资开发管理体制。要制定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措施,在规费收取、地块出让、资金融通、进出口经营、人才引进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力争使工业园区做到“五个优”(即区位优势、政策优惠、土地优价、服务优质、设施优良),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要多形式地盘活工业园区的土地,在强化调控下,建立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盘活做大。

  要着眼于产业链的延伸,工业配套能力的增强,大力兴建完善一批专业市场,重点抓好“七个城”:一是中国石材城,续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向全国一流、辐射亚太的目标迈进,争取今年市场销售额达40亿元以上。二是闽南国际家私城,抓好首期300亩工程建设。三是福建粮食城,扩建官桥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使之成为全国销区的粮油批发市场之一。四是花卉城,经过一两年努力,建成全省的花卉基地。五是纺织品城,依托我市纺织产业优势,在柳城筹建纺织品市场。六是汽车贸易城,在官桥福达汽贸公司的基础上,按汽车贸易、汽车配件、汽车维修、售后服务四位一体的构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汽车贸易城,努力建成“影响全省、辐射闽南”的地区的汽车贸易市场之一。七是轻工日用品贸易城,巩固提高洪濑商贸中心地位,办好首届洪濑(全国)轻工品贸易洽谈会。

  (三)资本运作要有新力度

  资本运作是加速企业资产重组、提高企业筹资能力、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推进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发展后劲。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筹资的办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一要争取企业上市。加强政策引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资本运作领导小组,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建立和完善激励设立股份制公司的有效机制,发挥政策调控、利益导向作用,加快股份制企业发展步伐,争取今年有10家以上企业设立股份公司,新办企业有2家以股份制发起设立。要积极协调做好新世界石材、科力陶瓷这2家省级上市后备跟踪企业的改制和包装工作,争取年内完成股份制改造;重点扶持培育10家上市后备企业,帮助企业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十五”期间有几家企业实现上市融资。要善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思路,灵活措施,促进企业直接上市或买壳、借壳上市;要善于抓住二板市场呼之欲出的有利时机,加快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争取二板上市。二要盘活存量资产。通过企业间的购并、资产重组等手段,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发挥国投公司资本运作的龙头作用,加快组建公共事业国投公司,盘活现有公共事业资产,采取BOT、TOT、ABS等方法进行融资,加大对城建、教育、卫生、旅游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力度。对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股份制的项目业主公司,明确权利、责任,规范运作。三要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增加财政建设资金来源,建立财政贴息制度,把一部分财政拨款或财政信贷转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贴息资金。要积极探索以“财政+会员”等组织形式,设立股份制担保公司的新路子,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扶持发展民间型的风险投资公司,促进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事业互动发展。要充分发挥民间资金充裕的潜在优势,政策引导,利益诱导,想方设法促进民间投资增长,聚好民间游资,用活民间游资,拉动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要继续争取国债资金,并落实好资本金,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之间的金融互助,探索在行业协会或商会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信贷协会或金融互助协会。

  (四)产业层次要有新提升

  调整为6:55:39,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农业要调特调优。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念好山海经,努力建设“山上”和“海上”。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打响“中国龙眼之乡”品牌,收缩战线,重点抓好水果、畜牧、花卉产业,在特色、规模、技术上进行突破。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兴办现代化农场,下大力气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以“基地+公司+农户”的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积极引进世界上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的农业技术、先进的加工方法,推广“有机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努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稳定。工业要调大调高。调大,就是要培植“月亮”,对有效益、有潜力、有市场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增资扩营和技术改造。要引导企业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出台鼓励规模经营的政策,推广华辉、东升企业股份制的做法,积极推动一批骨干优势企业走扎木成排、强强联合、强弱兼并之路,实现低成本扩张,组建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建联合舰队,扬群体优势。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在提高专业分工协作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小型巨人”企业为骨干,众多协作配套的中小型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组织体系。要壮大建材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把“中国建材之乡”这篇文章做活做深。调高,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有重点地改造传统优势行业,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向科技要利润、要效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做好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及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形成新的产业群和增长点。要推进企业信息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大力开发高市场容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新品牌;组织企业抓好产品质量认证和计量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走兴业、立市之路,力争实现全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第三产业要调活调新。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提高比重、全面发展”的思路,把第三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来抓。特别要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响古代海丝之路起点和郑成功故乡的品牌,以办大产业的思路和要求,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五)城镇建设要有新面貌

  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瓶颈”制约问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为经济持续发展造好环境、打好基础。要以石井港口为龙头,以漳泉肖铁路为纽带,以纵横交错公路为骨架,进一步完善海陆交通网络,提高总体运输能力。重点抓好南同公路段等16个重点项目、市垃圾处理场等13个重点前期项目、120急救中心等9个社会事业主要建设项目、内沟河整治等11个市政设施主要项目和农村电网改造等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要依托大“半小时城市群”,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争在“十五”期间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一要统筹规划。保持适度超前,跨出区域局限性,把城市化发展置于海峡西岸现代化城市群这一大背景下,从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发展的趋势,统筹研究制定城市化规划。二要分类指导。中心城区按照“打开城门,拓展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思路,树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塑造城市形象。实施“东进、北拓、西延”计划,规划美林庄顶至柳城霞东组团,高起点构架城区路网,推进片区改造,不断完善市政设施,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大力推进中心城镇建设,重点抓好、洪濑、英都、梅山、诗山等城镇建设,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按照“小镇大镇区”思路,推进山区乡镇的城镇建设。继续扶持100个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村建设,把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三要推进改革。重点抓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降低城镇化门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地向城镇聚集,促进全市城镇人口每年增长3-4个百分点。

  (六)科教兴市要有新步伐

  一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要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化方面有新的突破,力争到“十五”期末,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产值23%以上。借脑发展,加强联系,每个年产值在5000万元或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至少联系一个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或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化“企业找科技”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巩固和发展已建立的陶瓷、建材、轴承等三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完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强化其“孵化”功能。扶持、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抓好几个能够带动我市产业升级的“高、大、新”技术项目。二要构筑面向新世纪的人才高地。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筹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创办闽南科技学院和中国红十字(进修)管理学院。大力实施“135”人才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科技专业人才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和技术熟练工人队伍。加快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和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国内外籍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引进机制、培养机制和使用机制,不拘一格吸纳人才。要出台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程度地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要建立新的企业人才管理方式,实行技术入股、管理入股、期权入股等做法,让人才参与收益分配。设立市人才发展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奖励。三要做好加入WTO的应对工作。加强知识充实与更新,从思想、组织、人才、政策等方面做好准备,提出应对之策。要通过专家讲座、培训等形式,加强学习,使广大干部尽快地适应新形势,加快熟悉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我国的。引导各类企业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遵守规则,讲究信誉,提高技术、质量和管理的档次。要发挥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帮助分析我市产业在入世后的发展方向,未雨绸缪,积蓄发展后劲。

【篇二】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


  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3月1日-3日,区委副书记曹殿军同志带领区直有关部门及各镇(街道)、开发区、高新园主要负责同志,赴江苏省昆山市就城市建设、镇域经济发展、园区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昆山市民文化广场、周市镇商贸城、昆山市科博中心、千灯镇炎武社区、淀山湖航空产业园等项目,听取了相关状况介绍,并就城市管理、工业发展、飞地经济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这次考察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资料丰富,受益匪浅,既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差距,又受到了启迪、增强了信心,现报告如下:

  一、昆山市的经验做法

  (一)城市建设气魄之大令人赞叹。昆山之行,我们深深地为其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宽视野、科学性、前瞻性所吸引,为其建筑包罗万象、风格迥异、彰显特色、相互匹配所折服,为其坚持规划优先、高点定位、多措并举推进城市建设所震撼,与其说昆山是一座现代化都市,不如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比如,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昆山市敢于跳出昆山做规划,置身于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定位,围绕“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总体要求,透过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公司甚至美国易道等国际大公司,对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各片区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统盘思考,一次成型,严格实施,确保了规划的先进性、指导性与严肃性。同时,按照“年年出精品、处处有亮点”的要求,每年都实施一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体育场馆、文化广场、艺术中心等功能性项目,逐步建成了集健身、休、文化、展览、商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市民文化广场,占地1.2万平米、全国县级市最先进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的昆山图书馆,占地1.6万平米、集中展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昆山科博馆,总面积50平方公里、现已位居中国10大服务外包园区之一的花桥国际商务城特色建筑群等诸多城市亮点,目前全市城市化率已到达74%。在城市管理经营方面,昆山市坚持以“民生城 管”的昆山城 管品牌为抓手,把所有镇作为一级执行部门纳入数字城
管范围,实行定点、定路段、定职责的分片包干职责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级指挥全覆盖。昆山市城 管局每周都会确定一个重点整治的城市环境问题,集中力量予以解决,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环境面貌整洁美化。同时,坚持把能推向市场的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全部推向市场,透过出售道路、桥梁、路灯等设施的冠名权、广告位、使用权等方式,到达以城养城、以设施养设施的目的。比如,正在推行的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即由企业投资管理运营,政府花钱买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短途出行;即将建设的投资120亿元的市内高架桥项目,政府采用BT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政府根据回购协议分期支付建设资金,到期后投资人将高架桥移交政府。

  (二)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高令人钦佩。近年来,昆山市结合各镇发展实际,透过统筹规划镇域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富民优先的发展战略,构成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3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20000元。在产业发展规划上,昆山市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突出全域规划的理念,把931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确定各镇的产业定位,规划建设了10个服务业聚集区、10个特色产业基地、10条主导产业链,构成了清晰合理、互为补充的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比如,在周市镇规划建设了6.5平方公里的昆山商贸城,将商贸城定位于打造联动太仓,辐射常熟,集居住娱乐、家居装饰、商业金融、汽车商贸、现代物流于一体,区域交流型的商贸服务实体。在拓展镇域发展空间上,坚持高起点规划,大规模集中。比如,规划建设的千灯镇炎武社区,将22个村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建设居民楼228栋5576套,安置居民1.6万人。在此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了7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设施、服务管理全部一次性到位,不仅仅有力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也为经济发展腾挪了空间。在强农富民政策上,实施了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经济薄弱村带动富民“八项举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75:1。同时,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全市土地流转率到达了90.8%。目前,除周庄外,全市所有镇(街道)一般预算收入全部过5亿元,50%的镇(街道)在10亿元以上,行政村年可支配收入全部过100万元。

  (三)园区承载潜力之强令人瞩目。近年来,昆山市的GDP、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翻番,经济社会能够得到快速跨越式发展,都得益于开发区的强力支撑。自1985年自费创办开发区以来,昆山已拥有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综合保税区、1个高新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目前全市60%以上的财政收入、8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的注册外资和工业产值、98%以上的进出口总额都来自于开发区。昆山的园区目标定位准确,“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这是历届领导班子持之以恒的战略。个性是在应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昆山都能敏锐地捕捉机遇,及时调整战略思维和目标定位,成功实现了“低转高”、“大转强”的转变。比如,中国昆山航空产业园,是一个以航空产业为主题的高科技开发区。园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飞机项目、中国航空工业战略性调整和全球航空产业布局调整的契机,由昆山淀山湖航空工业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联手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中航直升机有限公司、香港飞机技术支援集团有限公司、美国艾尔克森空中起重机联合公司,引进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云计算”中心和ERICSONS-64飞机的零部件制造、总装、售后运营服务,开展航空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航材物流、航空教育培训及工业旅游等业务,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园区的产业特色鲜明,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透过功能突破、资源整合和政策共享,打造的载体,抢的“牌”。比如,昆山开发区是以TFT-LCD等核心项目为主导的光电产业园,花桥国际商务城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开发区,昆山高新区是以小核酸、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开发区。目前,这些园区已全部构成规模,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园区的建设方式独特,比如在模式选取上,采取“依托老城、开发新城”;在开发方针上,坚持“富规划、穷开发”;在开发步骤上,做到“滚动发展、逐步到位”;在开发目标上,以经济开发带动技术开发。不同层次配套、产品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了昆山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化升级,促进了特色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园区的招商路子灵活,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开发区坚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在各个时期采取“撒网招商”、“以商招商”、“主题招商”、“招才引商”、“包装引资”等不同形式招揽客商,实现了从“以内引外”到“以外引外”,从“来者不拒”到“择优落户”,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战略转变。个性是近年来,昆山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把一部手提电脑“化整为零”,对应着每一个零部件进行专题招商,引进了门类齐全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构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11年,昆山的笔记本电脑组装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到达50%以上,奠定了昆山在全球光电产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四)自主创新步伐之快令人深省。昆山市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关键环节,坚持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更大范围地集聚创新核心要素,努力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创业城市。在国家科技部、社科院组织的城市创新潜力综合测评中,昆山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外资研发机构56家,高新技术企业298家,三年来共承担国家“863”、“973”计划项目19个。在创新服务平台方面,加快了阳澄湖科技园建设,并整合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科教园区、软件园等创新载体,设立平面显示、机器人、小核酸等研究所,构建起了以“1院3区10基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成功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办学,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引导每个区镇至少与国内1所院校成功合作。目前,共设立各类产学研联合体494家,研发机构570家,博士后工作站15个和21个分站。在人才引进方面,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和“三新”人才计划,引进和培育建设新城市的现代人、引领新产业的核心人、服务新人才的专业人,每年按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36%的标准,设立人才和科技专项资金,实施百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百万科技项目启动扶持、百万人才安置资助、百万技术标准和发明专利奖励、百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资助、百万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等“六个百万”工程。

  二、赴昆山学习考察的几点收获

  (一)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根本前提。昆山的成功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提升、思路的大转变,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昆山发展的历程,是超常规发展的历程,更是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昆山标杆定得高,瞄准的是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思考的是在全国占多大比重,争夺的是全国第一、第二,见贤思齐、见快思超、见强思争。从上世纪80年代末“学、赶、超”口号的提出,到“十一五”时期“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升级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目标定位,再到目前“提振精气神、决胜现代化”战略的实施,昆山经验告诉我们务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敢学、敢想、敢干、会干”作为解放思想的突破点,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办法、要干劲、要发展。只有大思路才会有大作为、大气魄才会有大开放,大开放才会有大发展。

  (二)始终坚持把真抓实干作为重要举措。昆山的发展,固然有其地域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但更重要的却是昆山人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善于学习的人为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善于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在发展中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的有力证明。二十多年来,昆山人历届党政领导按照“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十二字方针,践行“5+2”、“白+黑”的工作方法,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扎实工作,分秒必争地去“抢”,有胆有识地去“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去“干”,最后实现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的历史性跨越。昆山人敢于担当,对每项工作、每项任务,都落实到单位、到个人,明确职责抓落实,不推诿扯皮,不争名夺利,踏踏实实,努力推进工作大干、快干、干好。

  (三)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环节。昆山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条条框框,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能突破的就突破,敢为天下先。从兴办出口加工区,到实行网上报关;从“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到提升自主创新潜力;从取消农民动迁宅基地置换,到集约用地、集中开发;从创办农村富民合作组织,到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轨,等等,许多举措都是昆山的原创,也是全国的首创。全国第一个自费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第一例有偿出让土地等诸多“第一”均出自昆山。昆山的创新已不限于某一方面,而是涉及观念、政策、体制、科技等全方位的创新,其中每一种创新都蕴涵着昆山人的勇气和胆识。正是凭着这种“敢于争第一、永于创”的开拓精神,他们不断冲破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始终走在了发展的前列。

  (四)始终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昆山环境”名不虚传!从提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形象大使”到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昆山各方面的环境优势已经凸显:昆山在全市干部中牢固树立了“权力就是职责、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对外商投资从来不说“不”,不说不能办,只说怎样办,大力打造零障碍发展环境。同时,注重转变服务方式,努力做到“三勤”,即勤学习、勤用脑、勤动腿,“三全”,即全人员、全方法、全覆盖,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服务于企业发展。个性是昆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整合35个部门442项审批一站式办公,自2003年运行至今已对审批服务8次大规模提速,实现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正是由于这种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创办了约5000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美元,昆山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投入的高密度地区、外商投资产出的高回报区和经济发展的高增长区。

  三、下一步的对策推荐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透过考察学习,考察团成员深受触动、很受启发,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全区正处在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务必把昆山精神转化为内在动力,紧密结合钢城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在解放思想上狠下功夫。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与昆山相比,我们没有其区位特点、经济基础、产业优势,自然条件、文化底蕴,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在思想认识、发展境界、工作方法、目标行动上与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务必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个性是当前全市上下正处在“大招商、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解放思想务必着力在观念上破旧立新,破除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的思想,工作漂浮、敷衍了事的陋习,消极畏难、怕苦厌战的情绪,视野狭隘、目光短浅的思想,努力跳出钢城看钢城,站在全市甚至全省的角度来定目标、出思路、谋发展。解放思想务必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困难束缚,在业务工作上求创新,围绕中心工作求突破,努力改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勇于迎接困难和挑战。解放思想务必不断强化学习意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让广大干部广泛走出去学先进经验和开放的思维方式,邀请发达地区的干部来谈工作经验和管理措施,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出思路、搞创新、抓发展,真正把全区上下的思想观念统一到“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

  (二)在精品城市建设上狠下功夫。城市建设水平体现着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因此,务必按照“突出精品、打造亮点”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在提高规划档次、建设标准、经营管理理念上下功夫。一是加快编制完善各项规划,力求规划设计经典化。坚持因地制宜,统盘思考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总体框架,尽快编制完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确保规划一次性到位、分步骤实施,20年不落后。在建筑设计上坚持彰显地方特色,注重与城市整体的协调,注重道路、公园、广场等城市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和城市景观小品建设。规划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努力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力求城市建设精品化。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快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分期分批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精品工程,彰显绿色钢城特色。全面铺开城中村、厂中村改造,做好新城镇、新社区的统筹规划建设工作,打造一批亮点工程、民生工程。着力抓好城乡道路、供电、绿化、亮化、净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在南湖公园水面扩建改造的基础上,加快艾山公园、双山公园、生态绿地、住宅小区绿化等园林项目的改造步伐,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宜居生态的魅力钢城。三是加大城市管理经营力度,力求城市管理经营精细化、市场化。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强化相关职责单位的主观能动性,把城市管理由城 管部门一家“独唱”变成“一家领唱、大家合唱”,实现真正好处上的“大城 管”管理格局。充分发挥数字化城 管系统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监督覆盖面,逐步实现城乡重点区域全覆盖,确保城市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对所有镇、村的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处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环境保洁水平。坚持创新城市经营思路,利用好冠名权、广告位出让等市场化运作手段,大力推广BOT、BT等政府融资搞建设的模式,缓解政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压力。

  (三)在镇域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镇域经济是推动钢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事关全区发展大局。一是坚持特色产业“立”镇。围绕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确定镇域、园区的主导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板块,构成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路子,推动镇域之间相互“补位”、“错位”发展。依城靠钢城的镇(街道),主动理解莱钢和城区的辐射带动,实施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走工业立镇、三产强镇的发展路子。靠近开发区的镇,用心服务、融入开发区,走好区镇融合的路子;农业资源丰富的镇,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突出发展林果、畜牧养殖以及特色旅游业,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坚持专业园区“强”镇。园区是特色产业发展的载体。因此,在确定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加快相关项目的引进,不断延长拉伸产业链条,个性是注重发挥镇级园区的平台作用,用心引导各类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对不适宜本镇发展的项目,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透过探索实施财税分成来享受项目建设成果,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实力。同时,鼓励在既有园区的基础上建设“园中园”,进一步优化资源培植,加速产业融合。三是坚持资源集约“活”镇。土地和农民是镇域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资源。因此,务必充分借助上级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优势,鼓励各村立足实际,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所有权入股,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限度的提高土地收益。同时,引导各镇充分利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加快土地复垦,着力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为项目发展腾出空间。在此基础上,把农民从土地中彻底摆脱出来,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和劳动力转移工程,使农民逐步成长为产业工人,真正做到“一举两得”。四是坚持“两新”工程“亮”镇。良好的环境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务必高标准抓好城镇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建设步伐,配套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建设形象。坚持走市场化的路子,多措并举抓好路、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绿化亮化水平。

  (四)在开发区建设上狠下功夫。钢城经济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是承接招商引资项目、配套服务莱钢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一是毫不放松地提升园区的承载潜力。当前,开发区个性是钢铁深加工产业园的发展已经相对滞后,务必集中一切要素资源,实施重点突破,以的力度、最快的速度、高质量推进设施建设,实现园区承载潜力的新提升。个性是立足现有基础,加快水、电、路、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推进供电、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使园区尽快具备承载潜力。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学习昆山“经营园区”的理念,将园区拥有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资本化,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园区资产,吸引有实力、有潜力的开发投资公司承接开发建设,用市场的钱来建设一流园区。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项目引建。坚持把莱芜钢铁深加工产业园作为的承载基地,充分发挥好莱钢的招商载体作用,依托莱钢的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点,立足长三角、珠三角、港台等资金技术集聚区域,与莱钢联合组织专题招商活动,确保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签约落地,不断壮大提升钢铁深加工产业优势。同时,按照“谋划项目抓落地,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要求,盯住意向项目,盯紧签约项目,盯牢在建项目,一事一议,合力推进,透过狠抓项目推进,使落户项目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工作推动力和辐射带动力。三是倾情尽力地优化发展环境。项目是候鸟,哪里的环境好就向哪里迁移。当前,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经济工作拼得不再是政策,而是环境。因此,结合全市开展的“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突出大项目、大品牌,把目光、精力、资源聚集到大项目、大企业上来,对一批年内有望立项、到帐、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用心引导各级各部门立足职能,强化服务,一切围绕着企业转,认真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五)在推动产业链招商上狠下功夫。产业链招商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招商方式,也是昆山之行的收获。昆山抓住笔记本电脑这一产业链,将笔记本电脑的世界占有量提高到全球50%以上。在令人赞叹的同时,更发人深思。钢城作为以钢铁为主导的.工业区,每年钢产量到达1200多万吨,而深加工潜力却不足30%。下一步,100吨电炉投产后,仅优特钢年产量就到达280万吨,能够满足所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因此,务必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以粉末冶金制件、轴承钢制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风力发电机主轴、磁悬浮轨排为主的大型设备制造产业,以带钢、H型钢为主的焊管加工产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个性是加强与莱钢规划发展部、机动处、原料处、供应处等重点处室的联系沟通,大力实施“双50”工程,深入莱钢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主要加工企业,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吸引大型钢铁配套企业到钢城投资办厂,实现就地加工。

  (六)在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上狠下功夫。“十二五”期间,莱钢的产能将压缩到600万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做优做强、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因此,作为钢城区,不能再单纯的以“产量”换“效益”,务必以企业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着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潜力,尽快构成以科技创新为前进动力和发展潜力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一是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潜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组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靠大联强,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构建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实施派员到高校挂职和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二是加快科研开发平台建设。把平台作为自主创新的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在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基础上,组织企业用心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鼓励镇(街道)、开发区、高新园与省内外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高校企业的成果转化带给平台。三是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以实施“汶源英才”工程为总抓手,认真落实一系列促进人才工作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等各方面的措施,个性是注重专家型、复合型人才的引进,真正做到“引进一名人才、扶持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加快人才安居工程建设,鼓励各镇(街道)、开发区、高新园建设专家公寓,进一步改善人才生活条件。同时,着力解决好子女入托上学、工资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给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M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