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小知识

时间:2021-09-25 17:23:4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 导语】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们要知道哪些防溺水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小知识,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文档大全网教育频道!

【篇一】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小知识


  第一,防溺水不等于不准游泳。如果说听了这次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讲座,了解到溺水的恐怖和危险,就决定再也不去游泳,远离有一丝导致溺水危险发生可能的游泳运动,那我们这些当代的中学生又如何成为一个优秀出色的中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优秀出色的大人呢?我们不能成为那样因为害怕不好结果而不开始任何美好生活可能的人。游泳是一项非常锻炼身体各方面素质的运动,学会游泳以及经常游泳,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拥有强壮体魄的人,我们不应该把溺水与游泳划等号,防溺水也不等于不准游泳!

  第二,防溺水正是学习和准备。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是会有危险的,你不能因为出门有可能会被车撞就选择再也不出门,更何况危险是就算你在家待着不出门,也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溺水也一样。我们所要做的是学习和准备如何才能不溺水,而不是为了不溺水而放弃一切有溺水危险的活动。的确,夏季的游泳是最容易溺水的活动,但我们作为一名有着自己思想的中学生,我们大可在家长或者游泳教练的照看下去游泳,去热爱这项可以令我们强壮起来的运动。

  第三,人人都需要学习防溺水。通过对这次学校组织举办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的学习,我意识到人人都需要学习防溺水的知识,哪怕是你不打算游泳不打算下水,你也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中的,就算你不会有溺水的危险存在,你也有可能会遇到别人有溺水的危险,在那样的时刻,如果你没办法自己下水救人,但你起码有救助溺水人员的经验和知识,你可以想办法去找人施救,而不是站在溺水人员的附近不知所措。人人都需要学习防溺水,学习了总会有用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篇二】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小知识


  一、如何防溺水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

  3、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4、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要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5、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

  6、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8.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憋气,容易

  7、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地呼救;憋气死亡;

  8、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9、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当然,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二、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人士,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三、预防溺水的措施

  1、小学生应在成年人的带领下游泳;

  2、小学生不能独自在水塘边、小河边等玩耍;特别要注意的是那种没有人去的水塘要避免去。还有水草较多的地方;

  3、不能去竖有禁止游泳牌子的地方游泳,特别是在暑假,不能在没有成年人的看护下邀请好友去水塘边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能去水较深的区域,谨防溺水事件发生。不会游泳者,身边要有成年人,游泳圈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来说是没用的;

  5、在游泳前要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在水里时抽筋。

  四、防溺水标语:

  1、珍爱生命,坚决不下水游泳。

  2、花样年华,别为溺水停下。

  3、强化教育,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

  4、切实增强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5、全社会齐抓共管,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

  6、游泳热身很重要,预防溺水要记牢。

  7、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8、请不要让江河成为你最后的家。预防溺水。

  9、切实履行监护职责,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10、戏水虽好,生命更重要。

  11、加强领导,切实落实预防溺水安全措施。

  12、生命第一,预防溺水。

  13、生命仅一次,水火无情谊。

  14、远离湖水,生活更美好。

  15、若果你嫌命长,请在此处下水。

  16、珍爱你我生命,河塘切勿靠近。

  17、不明水域,请不要下水游泳。

  18、强化安全教育,防止溺水事件发生。

  19、清清河水,防止溺水;珍惜生命,杜绝入水。

  20、溺水警钟时常鸣,安全教育记心中。

  21、水中非天堂,涉水请慎重。

  22、预防溺水,人人有责。

  23、严密防范,坚决遏制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24、珍爱生命。不要一人下水游泳。

  25、大手牵小手,安全去游泳。

  26、珍爱生命,勿忘安全。

  27、坚决远离河道,铭记生命至上。

  28、生命只有一次,请珍爱生命。

  29、珍爱生命、谨防溺水,远离危险、平安成长。

  30、轻轻脚步,勿踏入水。

【篇三】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小知识


  一、游泳保护小常识

  1、游泳时带上耳塞,避免水进入耳内。

  2、若水进入耳中,及时将头向入水侧倾斜,辅以单脚跳,使其自然流出,再用干净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清理。

  3、若耳内进水后出现耳闷、耳痛、头晕等症状,切忌用手抠,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4、若池水进入鼻腔,勿捏紧两鼻孔使劲擤,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或内吸后从口中吐出。

  5、若经常在游泳后出现鼻塞、鼻痛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二、溺水预防与应对

  1、我们不要独自一人或结伴到不熟悉的水域(如水库、池塘、湖泊、河流、水坑等)去游泳。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容易抽筋者不宜游泳更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3、游泳前做准备活动,游泳时间不能太长,30分钟左右离开水域休息一次。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4、假如游泳的时候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不要紧张,也不要乱扑腾,尽可能使用鼻子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我们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能贸然救助,要向四周大声呼救,请周围的成年人来救助溺水者。

  三、防溺水安全小贴士

  中小学生游泳四不:

  1、未经老师、家长允许,不擅自结伴游泳。

  2、不到江、河、湖、塘和没有防护设施的海边等地方游泳。

  3、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4、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四、溺水事故安全措施

  游泳安全要点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7.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海岸做一标记,留意自己是否被冲出太远,及时调整方向,确保安全。

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小知识.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MQ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