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时间:2023-08-22 03:4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婴幼儿# 导语】唐诗三百首中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表现出新的艺术和思想特色。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欢迎阅读参考!



1.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一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2.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二

  渡汉江

  朝代:唐朝|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古诗简介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表达了诗人强自抑制的思乡之情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翻译/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此刻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注释

  汉江:汉水。宋之问因张易之事而被贬岭南,于神龙二年逃归洛阳。此诗作于途经汉水时。此诗原题李频作,误。

  岭外:指岭南,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书:信。

  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

3.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三

  马嵬坡

  郑畋〔唐代〕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译文

  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夫妻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注释

  马嵬(wéi)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此句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4.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四

  嫦娥

  李商隐〔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五

  乌衣巷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诗简介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翻译/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乌衣巷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6.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六

  竹里馆

  王维〔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7.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七

  登幽州台歌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简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之情,发出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翻译/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8.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八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9.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九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唐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10.2岁到6岁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篇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翻译/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便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NE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