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_王以宁的诗词《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赏析

副标题:王以宁的诗词《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赏析

时间:2022-03-22 03:05: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是南宋词人王以宁的作品,王以宁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了解下王以宁的诗词《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宋•王以宁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赏析】


  词的上片写景兼写回忆。“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两句写的是鲒狂客邀请自己登楼赏景所见。那时,大雪初停,大别山一带的夜景,使人心醉:在千仞群山中,月亮从山头腾然升起,如被山吐出一样;明月照水,水光又映照楼台,使楼台通明,景色是那样清秀明澈。这两句脱胎自杜甫的《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王以宁以“千仞”之山的雄壮背景,衬托明月初升的情景,气势显得极为浩大。“吐”字直接袭用杜诗之语,真切地再现了明月从山顶升起的奇丽景象。“残夜水明楼”句一字不易地挪用杜诗,描绘了一幅明月照水,水明映楼的宁静夜景图,再现了作者与故友同游的美好回忆。


  下片从回忆到现实,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他们同样具有满腹爱国热情,却徒遭打击,只能为国洒泪,痛心疾首,有无限怅恨。这首词境界宏大,雄伟开阔,豪情逸兴与身世之志并寓其中、慷慨激昂,旷达豪放。


  扩展阅读:王以宁的简介


  王以宁(约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


  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建炎初,以枢密院编修官出守鼎州。


  建炎四年(1130年),为京西制置使,升直显谟阁,不久,落职降三官,责监台州酒税。


  绍兴二年(1132年),责永州别驾,潮州安置。


  绍兴五年(1135年),特许自便。


  绍兴十年(1140年),复右朝奉郎、知全州,以成忠郎换文资为从事郎。


  有《王周士词》一卷,存三十二首。《四库书目提要》谓“以凝词句法精壮”,“绝无南宋浮艳虚薄之习”。


  公元1146年,王以宁逝世。


王以宁的诗词《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赏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O0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