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故事出自《庄子》|出自《庄子》的三则小故事

时间:2022-03-30 04:01: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生活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产生负面情绪。而如果已经产生了负面情绪,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来听一听《庄子》的三个小故事,分别使用三种方法,可以有效去排解。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出自《庄子》的三则小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空船法】


  《庄子》山木篇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假如你正驾驶着一条小船,在河中前行。这个时候对面来了一条船,直直的往你撞过来。船离得还远的时候,你肯定要大声呼喊对面的人小心了;船继续靠近,你就要大声呵斥了;船快要撞上了,你说不定就破口大骂了。船撞上了,你才发现是条没有人的空船,于是瞬间闭口,怒气全消。


  之前生气而现在不生气,是因为之前认为船上有人,而现在发现是条空船,这就是庄子的“空船”理论。


  谁会对着一条空船生气呢?谁会因为被大石头堵了路而对大石头生气呢!“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不怨飘瓦。”走在路上被风吹下来的瓦片打了头,你的怒气也不会产生,因为没有可以责怪的对象。


  所以这个故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正着用,是把自己的身心放空,老子所谓“圣人恒无心”。有心则有我,有我则有私,有私则有偏,有偏则有争。我们静心想一想,所有负面情绪产生,是不是都因为有“我”?所有对别人的怨愤,是不是都因为觉得对方是“有心”的?


  因此静静的放空自我,便是排解负面情绪的极好方法。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极虚静处,没有烦恼与忧愁。极虚则无心,无心而为,则与时俱化,就像被风吹动的瓦片一样,死、生、惊、惧全都不能进入到他的思想中,又怎么会有负面情绪产生呢?


  反着用,是把别人放空,也十分有效。人之所以会倾注情绪,是因为对方是人,是可以接收你情绪,可以与你互动沟通的同类。倘若把它当成石头一样不可沟通,也就容易心平气和了。被人踩上一脚,只当自己不小心踢到石头了,又怎么会怒气横生,张口便骂呢?



  【凝神法】


  孔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的老人手持竹竿在粘蝉。老人一粘一个准,就像捡小石头一般容易。孔子很惊讶,问老人是怎么做到的。老人说:“最开始的时候,我在竹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练习,移动竹竿而不让泥丸掉下来。练了五六个月以后,我去粘蝉就很少失手了。


  “后来再用三个泥丸练习,练成后去粘蝉,失手的几率只有十分之一。最后用五个泥丸练习,练成后粘蝉就从不失手了。我粘蝉的时候,身如树桩,手臂如枯枝。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我的眼里只有蝉的翅膀,其它一概都不理会,又怎么会粘不到呢?”


  孔子赞叹不已,说这便是精诚之道啊!“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当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能全神贯注,遗忘外物。所以当我们有了负面情绪的时候,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转移注意力,当不知不觉达到全神贯注的时候,负面情绪便已经消散一空了。



  【独立法】


  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人,特别固执,如同顽石。无论怎么说他,他也只是一笑而过,你说的心头火起,他却风淡云轻不当回事。这样的人,负面情绪也会很少,因为他已经做到了自我独立,不受外物外人影响。


  《庄子》提到一种人:“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这种人,哪怕世上所有人都一起来赞美他,也不能把他推动一步;哪怕世上所有人都一起来非议他,也不能使他沮丧一分。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内,什么是外,所以不会让外物影响自己的内心;他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辱,所以不会被言语所动,被虚名所累。


  这样的人,独立而存,遗世而行,独然一身而又什么都不缺少,哪还会有什么负面情绪呢?


  这三种方法,孰优孰劣,哪个效果更好,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出自《庄子》的三则小故事.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OCTu.html